作为大一统王朝,清朝为何能制定优秀且有延续性的顶层设计避免宦官专政?
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王朝历史中的最后一员,清朝在吸取了前面历朝历代的得失利弊、成败教训以后,对各项政治制度的设计都已经达到了顶峰,其统治艺术也是极其高明的。
宦官乱政这一汉、唐、明几代的乱源,在清朝并没有形成气候——除因得宠于慈禧太后,而飞黄腾达的安德海、李莲英以外,其他的太监在清朝只是奴才而己!他们是既没有作乱的条件也没有作乱的资本与能力的。这是有原因的,浅析有三。
①清代皇帝勤政,太监无机可乘。汉、唐、明的太监乱政,都是因为皇帝为了使用“自己的家奴”来制衡朝廷大臣,才给了太监作威作福的机会的。
甚至唐朝后期的皇帝因太监做大,使其君权与兵权都难以掌握,简直成了太监的傀儡!清朝皇帝因为是由关外入主中原的,其戒备心本就很强,连其他满汉大臣都难以完全信任,就更不说太监了!
对于勤政的皇帝来说,是事必躬亲的。也因此太监是无从参予政事的,就更不要说借机做大了!
②、清代皇帝对太监有极深的戒备心理,传说顺治曾设铁牌,铭刻太监不得干政、不得结交官员的谕旨!
乾隆皇帝更是对太监多有防备,对其限制甚多,禁规很严格。以后的皇帝也都对前明时,太监乱政的教训记忆深刻,时时注意对太监的控制,使其难以作乱。
③、清朝皇帝在入关前没有使用太监的传统,他们使用的是“包衣奴才”,而这些家奴才是皇帝的心腹。至于太监制度是在顺治时代形成的,后来才因清承明制(太监制度)而被沿用。
所以到了清朝之时,太监只能是太监,而不是皇帝的“体己人”!并且清代的各项封建统治制度完善,对于需要重点防备的太监就更是重点“照顿”对象了——在重重制约之下,太监们只有做好奴才这一条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