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知识

bdqnwqk2年前学者13

1.有关内蒙古的知识

内蒙古的世界之最

地理气候

·内蒙古呼和浩特赛马场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标准赛马场,其场地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

·内蒙古地区是亚洲白垩纪至第四纪最著名的化石产地 。 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等考察后认为“特别是第三纪化石 ,从始新世一直至上新世 ,地层发育最全,是世界公认的亚洲的‘标准剖面’”。

文教卫生

·内蒙古是世界上出版蒙文图书最多的地区,现已成为最大的国际蒙文图书出版中心。

企业经济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华蒙金河(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世界上生产金霉素饲料添加剂规模最大的企业。

·以内蒙古为主矿区的神府东胜煤田,其现代化矿井补连塔矿引进的采煤机,装机容量1480千瓦,生产能力每小时2500吨,是世界最大的采煤机。该矿辅助运输实现胶轮化,国内绝无仅有。

·内蒙古呼和浩特机床附件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卡盘专业制造厂,卡盘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 ,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80% ,其卡盘制造厂的规模居世界之首。

·内蒙古赤峰市长城地毯总厂生产的“长城艺术挂毯”,是我国生产最早、声誉最高的艺术挂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并被作为世界艺术珍品悬挂在联合国总部。

·包钢稀土一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铁合金生产厂,已有170多种、300多个规格的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包钢选矿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精矿生产厂。

旅游名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和正蓝旗境内发现的“环形水系”陨石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四个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第二大陨石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已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 。刻恒星270座,星数1550余颗。天文图直径1.449米。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骼化石。

矿产资源

·内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产羊绒,以其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山羊绒。以伊克昭盟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为原料加工的KVSS无毛绒,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一号无毛绒”,被誉为“软黄金”。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联合企业。

·内蒙古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 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该矿山含矿物172种 ,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麓原始森林里的驼鹿,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鹿种。成年雄驼鹿身高1米以上,身长约2米 ,体重500公斤以上 ,号称 “森林巨”。

·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梭梭树,是世界上种籽发芽最快的荒漠树种。寄生在梭梭树气根上的珍稀植物肉苁蓉,号称“沙漠人参”,产量、质量均居全国第一。

是从网上找着的

2.有关内蒙古的知识

内蒙古的世界之最 地理气候 ·内蒙古呼和浩特赛马场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标准赛马场,其场地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

·内蒙古地区是亚洲白垩纪至第四纪最著名的化石产地 。 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等考察后认为“特别是第三纪化石 ,从始新世一直至上新世 ,地层发育最全,是世界公认的亚洲的‘标准剖面’”。

文教卫生 ·内蒙古是世界上出版蒙文图书最多的地区,现已成为最大的国际蒙文图书出版中心。 企业经济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华蒙金河(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世界上生产金霉素饲料添加剂规模最大的企业。

·以内蒙古为主矿区的神府东胜煤田,其现代化矿井补连塔矿引进的采煤机,装机容量1480千瓦,生产能力每小时2500吨,是世界最大的采煤机。该矿辅助运输实现胶轮化,国内绝无仅有。

·内蒙古呼和浩特机床附件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卡盘专业制造厂,卡盘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 ,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80% ,其卡盘制造厂的规模居世界之首。 ·内蒙古赤峰市长城地毯总厂生产的“长城艺术挂毯”,是我国生产最早、声誉最高的艺术挂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并被作为世界艺术珍品悬挂在联合国总部。

·包钢稀土一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铁合金生产厂,已有170多种、300多个规格的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包钢选矿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精矿生产厂。

旅游名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和正蓝旗境内发现的“环形水系”陨石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四个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第二大陨石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已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 。

刻恒星270座,星数1550余颗。天文图直径1.449米。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骼化石。 矿产资源 ·内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产羊绒,以其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山羊绒。

以伊克昭盟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为原料加工的KVSS无毛绒,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一号无毛绒”,被誉为“软黄金”。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联合企业。

·内蒙古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

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 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

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该矿山含矿物172种 ,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麓原始森林里的驼鹿,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鹿种。成年雄驼鹿身高1米以上,身长约2米 ,体重500公斤以上 ,号称 “森林巨”。

·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梭梭树,是世界上种籽发芽最快的荒漠树种。寄生在梭梭树气根上的珍稀植物肉苁蓉,号称“沙漠人参”,产量、质量均居全国第一。

是从网上找着的。

3.内蒙古的地理知识

内蒙古平原广阔,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呼伦贝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也是一处旅游胜地。西部是黄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带,高原上的大漠驼影,与草原的翠绿草色相映成趣。

其位于我国北边中部,东经97°12'至126°04',北纬37°34'至53°23',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个)。 气候: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两大气候区: 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 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 最佳旅游时间: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 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 约占国土面积的12.3%。 西部是黄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带,高原上的大漠驼影,与草原的翠绿草色相映成趣。

4.内蒙古知识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高原上,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由东部400mm降至其西部的50mm以下,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所以,内蒙古东部以温带牧场为特色,这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呼伦贝尔草原是全国最著名的牧场,其主要畜牧品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内蒙古由东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所以内蒙古西部沙漠广布、牧草十分是、稀疏。

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北邻蒙古,俄罗斯。战国时属赵、燕等国地,后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东胡地,唐为突厥地,宋属辽、西夏,清为内蒙古地区,1928年分置察哈尔、绥远等省,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治区。

5.关于内蒙古的有关知识竞答

1.内蒙古是中国侵入岩期次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省区。

其中大兴安岭是我国中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 2.内蒙古地区是亚洲白垩纪至第四纪最著名的化石产地。

特别是第三纪化石,从始新世一直至上新世,地层发育最全,是世界公认的亚洲的"标准剖面"。 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1985年出土的距今1.2亿年的"查干诺尔恐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骨架。

装架后体长22.4米,背高7米,抬头高12米。 4.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骸化石。

6.内蒙古赤峰市平顶山冰臼群,是中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冰臼群。类型最多,规模最大,分布位置最高,30多个冰臼呈南北两个群落分布,相距400多米,冰臼全在海拔超过700米的山脊上。

最大的冰臼直径达4.5米,深约1.9米,口小肚大底平,规则而完整。 7.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和正蓝旗境内发现的"环形水系"陨石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四个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第二大陨石坑。

8.内蒙古乌海市老石旦煤矿附近出土的老石旦硅化木是我国出土长度第一的硅化木化石。长38米,根部直径0.87米,地质年代为石炭二迭纪。

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的大窑石器制造场,是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旧石器时期采石场。 10.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碧玉龙,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龙型玉器。

据考证,距今约5000年,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物。色墨绿、体卷曲,高26厘米,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表现,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龙体伸屈刚劲有力,长鬃高扬,显得极有生气。 11.内蒙古是中国发现岩画最丰富的地区。

阴山山脉、乌兰察布山岩及贺兰山脉号称“三大岩画宝”。 12.以坛、庙、冢为标志的代表其最高发展阶段的红山文化,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最广、最集中;原始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多;原始艺术成就最高;是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古国”。

13.以大中小三级石城址为代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最广、最集中,社会组织和防御设施最完备,是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原始城市和原生型“方国”。 14.内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国最早培植成功原始农作物糜子的地方。

赤峰郊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碳化稷(糜子)籽实,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15.内蒙古是中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

其中在包头市区至石拐的公路17公里处,保留有最完整的一段赵长城;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小余太乡和包头固阳县境内有我国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前者长200多公里,后者长近百公里。 16.横穿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秦直道”,是2000年前中国最早的高等级公路。

史料记载:“道广五十步,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干八百里,堑山堙谷,直通之”。 17.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

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辽代万部华严经塔中发现的“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刻版印制时间为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

1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已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刻恒星270座,星数1550余颗。

天文图直径1.449米。 20.内蒙古的民族贸易老字号“大盛魁”,曾是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最大的旅蒙商号。

开业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歇业于1929年,历时200年。持有盖着清廷皇帝印玺的营业执照“龙票”,总拒设于归化城,以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为中心,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外蒙古大部直至俄罗斯。

在国内京、津、沪、杭、晋、冀、鲁、豫、湖、广等地均有分支、小号和坐庄人员,从业人员连同雇佣的牧民、工人有6000一7000人,贸易总额一般年份约白银l千万两左右。专家称"经营之广、贸易额之大、获利之多,在我国贸易史上罕见"。

21.内蒙古农垦企业是中国各省区农牧场土地最多的省区,管辖土地面积多达620万公顷。 22.内蒙古西部区生产的褐色大粒养麦,品质全国第一,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在国际市场首屈一指。

23.内蒙古是中国蓖麻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省区,主产区哲里木盟是我国著名的蓖麻生产基地 24.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41.3万公顷,占全国的18%。 25.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灌区总面积118.9万公顷,由黄河自流引水,灌溉条件优越,排水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 26.内蒙古通辽市的莫力庙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长1.1万米,底宽100m,水库大坝用积沙建。 27.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中心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金字塔沙山(沙丘),高500米,是中国最高的沙山。

28.内蒙古有中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

29.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是中国最大。

6.蒙古族知识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扩展资料:蒙古族文化 一、民族图腾: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民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1、狼图腾: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最早只是古代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图腾,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经过数百年的演绎,狼图腾被人们当成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图腾。

《蒙古秘史》开篇明确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和妻子豁埃马兰勒(白色的鹿)一同过腾汲思海来至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反映了唐代末期,两个以狼、鹿为图腾的蒙古部落姻族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重要史实。

而《国语·周语》记载:“穆天子西狩犬戎,获其五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史学家翦伯赞考证:“白狼白鹿是当时的氏族”。

《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在围猎中特降旨对“郭斡玛喇勒”(草黄母鹿)和“布尔特克沁绰诺”(苍色狼)这两种野兽放生,可见是作为神兽加以爱护的。《多桑蒙古史》记载,窝阔台将一头狼放生希望为自己增寿,不想狼却遭“猎犬群起啮杀之”。

窝阔台当时就觉得这是个不祥之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

2、鹿图腾: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区萨满巫师所戴的帽子都用铁皮制成鹿角加以装饰,所用的青铜镜和法鼓也都刻画着鹿的形象,说明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

3、鹰图腾:科尔沁右翼杜尔伯特乌尔图那苏贝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第二十七世孙,他们的氏族自称是鹰氏族,各代的长子、长孙都以各种鹰来命名。据《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10世祖的小儿子孛端察儿蒙合黑,被4个哥哥抛弃后,走投无路时曾靠一只鹰捕猎维生,他的后人孛儿只斤氏就把鹰视为救命恩人,当作保护神敬奉起来。

而铁木真在称汗之前,曾被他的“安达”(兄弟般的挚友)札木合所陷害,也是一只猎鹰救了他。蒙古萨满传统认为,海东青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孩,把她培养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渥都根”(女巫师)。

而布里亚特的萨满神话传说中,男萨满的最早化身也与鹰有血缘关系。4、熊图腾: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常称熊为祖先、神圣的,称呼熊“斡拖葛”,意思是长者、老人,他们认为人是从熊变来的,并直呼熊为祖父、父亲、祖先,这正是人们把熊看成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的表现,所以才用相应的亲属称谓称呼它们,像亲属一样对待它们。

达尔哈特人在猎熊时遵循一套非常特殊的习俗和礼仪,如公熊四季均可捕猎,母熊则不然,要等到它生养了小熊,春天走出洞穴之后才开始捕猎等等。捕捉熊以后,分吃熊头肉,似是古代原始人“图腾圣餐”习俗的遗留。

在原始人看来,用图腾的血和肉作为圣餐,更能巩固他们与图腾的亲密关系,重新获得图腾的灵威。二、宗教信仰:萨满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

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腾格里汗“长生天帝”。

直到元时期,萨满教都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主持祭祀。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

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元朝时也采取同样的政策。

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视和保护。国师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

佛教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但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

7.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凤凰山之麓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8.内蒙古高原的特点(地理知识)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伦贝尔盟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盟和巴彦淖尔盟的北部。

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编辑本段]高原概况 内蒙古高原 (Inner Mongolian Plateau)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 横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原。

位於大兴安岭以西,阴山及北山以北,马鬃山以东,北抵蒙古,包括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及甘肃省的北部。海拔1,000∼1,500公尺,地势起伏较缓,微向北部倾斜。

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地势较高,呼伦贝尔、乌珠穆沁、居延海盆地地势较低,蒙古语称为「塔拉」。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基地;西部气候干燥,为乾草原、荒漠草原与荒漠。

向西沙漠面积增加,戈壁广布。 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

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黄河流经内蒙古高原中部的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紧缩,成为峡谷;有的地方河谷宽展,泥沙堆积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称,这是劳动人民在这里修建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的结果。 内蒙古高原又称北部高原。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界祁连山麓和长城,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二千多公里,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

内蒙古高原上既没有青藏高原的雪山,也没有云贵高原上的峡谷,其地势起伏微缓,是一个可千里驰骋的高平原,主要由东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构成,阴山横亘中部,山南有河套平原、呼和浩特盆地等断陷平原和盆地。在阴山以北,地表坦荡开阔,低缓山岭之间,分布有宽浅的洼地或盆地,当地称为“塔拉”。

这样的地貌,为内蒙古辽阔草原的形成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高原是一个向北渐降的碟形高原。

边缘地带最高。这种地形对高原上的干旱化有利。

冬天高原寒冷,形成蒙古高压,自然无雨;夏季高原转热,成为低压区,吸引南风吹上,阻于边缘山地,截留大部分水汽,使高原成为雨影区。除边缘山地有冰川融水形成夏洪冬干的河川(如弱水、伊敏河等)外,就是边境的黄河。

河川对高原的切割不显著,给风力吹飏提供了条件,这里一般风速每秒可达9米,飞沙走石不仅在岩石地面挖出沟槽和谷地,也可在特定地域堆成沙丘及沙山。所以,在草地被破坏的山足和高原中部,往往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戈壁”;在流沙积聚的西部又可形成大片的“沙漠”。

因此,戈壁和沙漠是内蒙古高原的显著地貌特色。内蒙古高原是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不断地抬升形成的。

在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整个地块发生和缓的拗曲,形成平缓的丘陵和宽浅的盆地;另一方面东部和南部微微翘起,翘得最高的地方便形成为山地。嵌镶在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和中部的阴山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

高原面上有宽浅的大盆地,如呼伦贝尔盆地、二连盆地和居延盆地等,从盆地边缘到中心,几百公里的路程,高差仅二三百米,在地形类型上属堆积—剥蚀高平原。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大部分为沙漠和戈壁,植物比较稀疏,草场也较零散,有不少草滩分布在沙丘间的湖盆之中。由西向东,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增多,牧草也长得越来越好。

气候比较湿润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草特别肥美,这里出产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等良种牲畜驰名国内外。 [编辑本段]高原地貌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

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地质上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使蒙古地槽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只发生广泛而和缓的挠曲和断裂。

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高原普遍抬升,并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溢,填充了低洼处形成熔岩台地,广布于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台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

燕山运动挠曲下陷地区,第三系湖相沉积层堆积甚厚,扩大了平地面范围。新生代以来,气候虽有冷温干湿的交替,但均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面分割轻微,过去形成的剥蚀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较完整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伏沙带分布于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西麓,呈弧。

内蒙知识

标签: 内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