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知识点

bdqnwqk1年前基础12

1.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是怎样的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主要内容如下: 1。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相关性: ①大部分一致。 ②有差异:葛根心血管作用;小檗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枳实注射给药有升压作用。

2。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包括: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3。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①种属差异:人、动物。

有不一致之处,丹皮酚对动物有降压作甩,对人却未见作用。 ②个体差异:与机体因素有关。

4。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粗制剂量效关系很难表现。

有效成分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明确,如去甲乌药碱,小檗碱等。 5。

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有效成分、注射剂有,粗制剂无。 煎剂→稳态血药浓度,条件:每日2次,即连续给药5次,可基本达到。

6。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双向调节作用,指某一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使机能状态:亢进转向正常低下转向正常。

与所用剂量大小、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如:人参的中枢作用。

①人参→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②人参皂苷Rg→兴奋,人参皂苷Rb→抑制。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试述中药药理的特点及中药发展的制约因素

试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1)作用的多效性:中药成分复杂,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作用的多效性。

如人参成分有人参皂甙、挥发油、多种有机酸、糖类、多种微量元素等,人参全药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物质代谢等均可产生影响。相比之下,化学合成药物作用的专一性较强。

(2)量效关系的复杂性:化学合成药物的药理效应一半表现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对中药而言,尽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表现这种量效关系,但有时量效关系很不规则,甚至小剂量和大剂量作用相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如木香总生物碱在小剂量时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大剂量时却起收缩反应。如枳实对肠平滑肌低浓度时在短时间抑制后呈兴奋作用,而高浓度时又呈抑制作用。

(3)作用相对缓慢、温和:①大多数中药奇效较慢,有些中药需经多次给药才显现其药理作用。如钩藤煎剂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连续灌服5周才见血压明显下降。

黄芪、党参等药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应激能力等作用,大多需经连续多次给药后才能见效应。②中药的作用还多表现温和,作用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

如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但与西药强心苷类药相比,作用相对较弱,但作用时间长。天麻对实验性癫痫的作用较苯妥英钠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

(4)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这种相对不稳定性与中药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加工方法、工艺等原因有关。(5)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同一中药,既可使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状态的机能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称为双向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的机理:①与机体的状态和中药多成分性具有密切关系。②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机体的状态。

如当时的机体状态偏于兴奋,则引起兴奋的成分产生的反应较弱,而抑制性成分产生的反应增强;反之抑制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减弱,而兴奋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增强。在中药中,有时存在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

如人参皂甙Rb类有中枢镇静作用,R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可产生兴奋,也可产生抑制效应,它能使过度的兴奋或抑制两种过程得以恢复平衡,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趋于正常。

如当归中的挥发油,阿魏酸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另有一些水溶性或醇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亦可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有双向调节的中药有:处方:党参、白术、茯苓、藿香、枳壳、神曲、黄芩组成。

药理研究:① 对豚鼠高张力离体回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张力回肠指用阿托品10-7使回肠张力下降cm).② 对豚鼠低张力离体回肠有显著的加强作用(低张力回肠指用乙酰胆碱10-7使回肠张力上升cm).③ 对氯化钡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的抑制作用。与该相似的方药有参芩白术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米仁、桔梗)其中人参能使低血糖升高,又能使高血糖降低。

三七即具有活血功能,又有止血效应,见淤血则能散,遇出血则能止。苦参对急性感染疾病出现的白细胞升高,有抑制炎症,降低白细胞的作用,而对于因化疗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的白细胞降低,又有保护骨髓,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对于中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有一条最新的新闻报道,也许可以便于你归纳 六大因素制约中药产业发展。 还有几个观点:中药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与万物同禀天地之气,同气相感,故可相求。中药是以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为主体,大多药性平和不干扰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竭的药学宝藏。

但在当代中药也面临着危机。中药的生存、应用、发展受着内外因素的严重制约,具体分述如下。

1 中药的应用发展受中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所制约 中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使得她对信息社会中“知识激增”等冲击适应性差,难以迅速吸收、容纳和利用新的信息及新的技术设备和方法手段;中药学的许多认识尽管可谓天才的、杰出的,但又是粗糙的、笼统的,正确性高,准确性低,且很多无法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研究(缺乏可证伪性),对这些人类认识的“粗产品”不加以科学提炼,不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她,中药怎样应用、生存、发展呢?2 中药的应用发展受中药学理论的自身缺陷所制约中药学理论的自身缺陷,许多基本概念含糊不清,且不少是无法证伪的哲学术语之移植,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其概念和定义的严格性、逻辑性。传统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尽管不乏丰富的合理内涵,却很难客观地评价、衡量药物的功效,亦难溶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中药的临床疗效确凿,但许多作用机理至今不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着一定的“偶然”性。

因此,中药工作者应与中医工作者携起手来,破除迷信,破除“尊古为荣”、“尊古为稳”的迂腐之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善于以古人的认识或经验为线索,按照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重新认识她。

3.中药药理学的作用

通过中药药理研究要有重点地逐项揭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实质。

从临床实践出发,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方剂,从研究方法上应以整体研究为主,建立大量科学合理的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实验方法、观测指标及结果分析、判断标记等,也就是完全符合中药特点的药理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提高血清药理学、复方药代动力学以及血清药物化学、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发展中药的分子药理学、量子药理学、受体药理学,以及离子通道、酶、基因等方面的药理学研究,整体与高体试验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中西医药相结合,从多方面、多层次全面深入地阐明中药治疗作用。 目前中国学者在中医“证”的实质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中药药理作为应用学科,在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和生产行业,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中药新药研究的程序中,药效毒理学研究已作为法定的必备研究项目。

中药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研制出能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它的定位必然是“安全、高效、优质、稳定、可控”,其中安全有效是药品最重要的特征。 药效评价正是由中药药理学科完成的。

中国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规定,任何中药制剂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药效和安全评价试验。由此可见,中药药理学无论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这对中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潜在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知识点

标签: 知识点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