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经络的专业和知识
1.谁知道人体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概略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十二经脉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
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
肢
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
肢
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部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外侧分三阳,内侧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人体经络分布示意图:
3、表里络属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不仅由于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等。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相为表里络属的两条经脉的俞穴可交叉使用,如脾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胃或胃经的疾病。
4、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示意图:
2.全身排毒的专业知识
1.晚上9-11时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
因此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2.晚间11-凌晨1时,肝的排毒,肝脏就像是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器”,夜以继日地为我们的身体“解毒”,有些人因为疲劳、工作压力大而影响肝脏的排毒能力,无法正常及时排出毒素,滞留在体内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健康。另外,肝脏有毒素会让人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以及偏头痛, 脸部的两侧长痘痘,痛经等症状。
需在熟睡中进行,平日多摄取青菜、纤维等食物,不太需要吃过多的补品、药物或是保健食品,以免因摄取过量无法消化而累积更多毒素在体内。减低疲劳压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平日可增加维他命B群、绿色食物与苦蓟草的摄取,有助于恢复肝脏正常的新陈代谢。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3.凌晨1-3时,胆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4.凌晨3-5时,肺的排毒。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5.半夜至凌晨4时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6.凌晨5-7时,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7.凌晨7-9时,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最好早吃,在7时半前吃完,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早上九、十点钟吃都比不吃好。
睡眠时间与排毒知识
3.人身体的十二条经络分别是什么
手太阴肺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足阳明胃经一、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二、经穴分布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 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
足太阴脾经一、经脉循行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 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
手少阴心经一、经脉循行“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
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 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
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足太阳膀胱经一、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
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 足少阴肾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奈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
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肾脏部直行的脉: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 起于涌泉,止于俞府手厥阴心包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
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手少阳三焦经一、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二、经穴分布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
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足少阳胆经一、经脉循行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
起于瞳子篌,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足厥阴肝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 (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
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
4.人体内经络的作用大致归纳为哪些
说具体一点儿,经络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联络脏腑,沟通全身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就好 像地下线缆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一样。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 活动。
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天然气需要用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同样,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 全身上下内外。
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 运行的通道。
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活动。3。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 内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
每当外敌 人侵时,经络会首先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4。
反映内在,以表知里疾病也有从内而生的,“病从口人”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 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穴位上。
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内在的毛病,中医称之为“以表知里”。5。
刺激经络,调整气血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自愈潜能。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 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
这也是针灸、按摩、气功 等方法可以治疗内科病的原因。
5.穴位的介绍全身有主要经络12条,在加上奇经八脉.360多个穴位, 爱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
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
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
6.身体正面经络是怎样的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
身体正面经络包括位于腹部正中线任脉与左右对 称肺经、心包经、胃经、肾经、肝经、脾经、胆经等。任脉为阴脉之海,在胸腹部 分布着各募穴(即脏腑经气集结处),任脉占有半数募穴,其他募穴分别分布在肺经、胆经、肝经,当胸、腹部募穴出现压痛、硬结、过敏现象,即反映脏腑发生器质性病变。
也就是说,只要经常对身体正面的经络进行牛角松筋术,疏通经脉,不仅能消减腹 部脂肪,还能有效养护人体脏腑。1。
任脉任脉是联系生殖器、腹部、胸部、咽喉、口唇、面部等处,任脉不通可出现腹 胀痛、男子疝气、女子白带增多、腹中结块等症状,多用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 病。 本经脉24穴,起于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穴上行经中极、关元、气海至肚脐神阙穴, 再往上行经胃部下脘、中脘、上脘,至剑突、鸠尾穴,再至胸部膻中至胸骨柄上缘 凹陷处天突,行经喉结上方廉泉至下巴中心承桨终止。
2。肾经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行经足内侧,于耻骨上缘的横骨上至身体正面。
肾经自横 骨起与任脉线旁开0。5寸处,呈直线上行经气穴、四满至肚胳外侧盲俞,继续上行 经石关、幽门,再斜上步廊与任脉旁开2寸直线上行,经神封、神脏至锁骨下俞府穴。
3。胃经胃经起于眼下方承泣穴,本经络经脸颊大迎下颈部人迎、水突。
身体正面起于锁骨部位的气舍、缺盆至锁骨下缘气户(位于俞府旁开2寸)直线下行经库房、屋翳至乳中(乳头中央)、乳根,行经不容与任脉旁开2寸处下行至梁门、太乙、天枢、大巨、水道、归来至腹股沟气冲穴,下行衔接足三阳胃经。 4。
脾经脾经起于足拇趾隐白穴沿足内侧上行至身体正面冲门(位于腹股沟中动脉搏动的部位),往上经腹部腹结、大横、腹哀,上至胸肋间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等穴,再斜下腋窝线上大包穴。5。
肝经肝经起于足拇趾大敦穴沿足内侧上行至身体正面急脉穴(位于阴毛边动脉凹陷部位,任脉曲骨旁开2。 5寸处)斜上肋间章门与期门穴。
6。胆经胆经脉络沿上前馆骨棱部位,分布着带脉、五枢、维道、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