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生活知识

bdqnwqk1年前百科16

1.如何正确对待药膳"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以滋补药膳来调理身体逐步成为某些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但是,有些人见别人食药膳,也竞相效仿,步入了食用药膳的误区:误区之一:药膳=滋补品=健康长寿误区之二:进药膳=时髦药,治病者也。 凡药,总有一定的毒性,故与食分开;膳,一日三餐,用于养生立命。

药膳,即膳食中加人了药的成分,有了治病的内涵。作为一种治病手段,药膳是可行的。

问题是不少药膳乱了套:有的药膳火锅一次放人的中草药就多达30多味,有的则在烧、炒、炖、煨的菜中分别放人各种滋补药。 一些厨师烹调手艺不错,但是不懂中医药,只凭点滴经验在食物中乱加滋补药,使药膳难以有针对性地体现药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中医专家认为,身体不虚者不能吃补药,否则反而造成体内失衡。中医专家呼吁,应该有选择地食用药膳。

中医专家认为,药膳应选用平和的滋补药,如枸杞子、冬虫夏草、百合、山药、茯苓等,且一次用药不要过于繁杂,否则,药力不专,容易相互抵消,于病无效,于虚无补。 因此,应该科学地食用药膳。

2.药膳营养师的知识技能

中医药膳营养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1)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脏腑辨证等)

(2) 学习药膳学的基本知识(药膳学的基本理论、体质施膳、四季施膳、中药学基础、食物学基础、营养学基础等)

(3) 经典药膳食谱

(4) 疾病养生学

(5) 现代营养学

3.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药膳食疗

生活中利用药膳食疗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一、蔬 菜 类: 1、春来荠美偏饶味 和脾利水又健胃,阳春竹笋鲜 食用化痰涎,初春宜吃嫩竹笋 清肺通便治胸闷 ,春日正宜食柳芽 色香味美人人夸,春来遍地野菜香 “绿色食品”有营养, 老人便秘有良方 多吃蔬菜和粗粮洋葱做菜能美容 防治疾病有作用 ,治疗脚气用韭菜 皮肤皲裂好得快,春食韭菜香 调味杀菌又壮阳 ; 2、夏季汤料数紫菜 医治脚气可防癌,“劳保食品”黑木耳 治病胜过中草药,黑木耳煲红枣 便血痔疮可治好,食用红糖木耳汤 痢疾便血可健康,蕨菜木耳炒肉片 补津益血可通便,食用麻油拌菠菜 治疗便秘起效快,颜面潮红血压高 鲜芹菜汁疗效好,治疗心绞痛有良方 连喝芹菜刺菜汤,红薯抗癌作用大 还有芹菜绿菜花,多吃西红柿 癌症可防治,蜜拌黄瓜味道美 中毒性血痢可医治,丝瓜汁加红糖 痢疾痊愈体舒畅 ,黄紫菜生来有营养 善治便秘和溃疡 ; 3、秋燥食疗有良方 藕片荸荠腊梅汤 ,常喝海蜇荸荠汤 高血压病有疗效,猴头味美称山珍 养胃补血抗癌症 ,常吃香菇菜肴好 抗癌物质含量高 ,菌菇富含硒元素 老人常食可增寿,“地下苹果”马铃薯 养生保健人长寿,吃土豆防中风 经常食用有益处,连续服用土豆汁 可治胃痛和便秘 ,土豆捣烂做粉汁 烤焦食用治溃疡,大便秘结吃白菜 伤风感冒好得快 ,茄子营养价值高 亦可防治多种病,西芹质脆纤维少 降压健脑味道好; 4、冬季佳蔬黄豆芽 分解致癌物作用大,绿豆芽是佳品 维生素成倍增 ,荠菜蜜枣藕节汤 鼻齿出血可无恙,食疗佳蔬山蕨菜 清火健胃可抗癌 ,清心通脉数茄子 健脑明目疗效佳,海带富含营养素 常吃美容又益寿 , 萝卜食用主吞酸 化瘀解热可平喘,血压升高别心急 胡萝卜粥可治愈,常服白糖萝卜汁 矽肺患者得医治 ,白萝卜干做茶饮 老年性哮喘适量用 。

二、瓜 果 类常食核桃好 强肾又补脑,脑力劳动易疲劳 多种食物常吃好,红枣富含维生素 日食三枣人不老,补中益气数大枣 护肝和胃家中宝 ,冬日吃红枣 一生不显老,鼻衄不止别心忧 调服栗子糯米粥 ,晨吃麻仁栗子糕 津枯便秘有疗效,“健身珍果”誉板栗 耐饥补肾又益脾,心情抑郁别害怕 香蕉疗疾作用大,连服冰糖炖香蕉 各种便秘均有效,柿子不仅味道美 清热润肺又健脾,西瓜妙吃极有趣 清火利便治痢疾 ,西瓜皮也是宝 清热解暑可爆炒,夏食冬瓜精神爽 清热消暑保健康,南瓜含有尿素酶 强身治病价不贵 ,菜药兼用话苦瓜 清火解热开胃口 ,龙眼效良益心脾 桂圆滋补抗衰老 ,橙子煎汁去酸味 呕吐频饮可痊愈,日食一苹果 疾病远离我,苹果药用价值高 益寿美容解烦恼 ,苹果健脾胃 巧食止腹泻,“百果之宗”誉鸭梨 止咳止痛治便秘,“水果皇后”誉草莓 美容健身益肠胃,山楂营养价值高 健胃消积是良药 ,夏初樱桃红 补气又祛风,鲜李汁味道常吃花生能养生 健脑抗衰治水肿 ,花生仁治胃酸 一至三周可缓解 ,花生衣功效奇 贫血出血常食愈。 三、粮豆奶制品类适量食用糯米饭 可治肺痨与多汗,黑米营养价值高 必须煮烂吃才好,黑芝麻上锅蒸 早晚空腹治便血,玉米食疗用途广 益寿健胃又降糖,玉米糊营养多 防癌健脑是一绝,小麦药用价值大 治疗疾病不虚夸,冻豆腐炖酸菜 食用减肥来得快,常吃豆腐配海带 营养互补起效快,常食黄豆可健脑 活血防癌抗衰老,绿豆防暑功效奇 清热解毒散目翳 ,温服豆浆饴糖饮 肺虚哮喘终得平,常食豆浆粳米粥 阴阳两虚可疗补 ,牛奶可抑制胆固醇 心血管病人放心用,常喝蜂蜜加牛奶 治病健身离不开。

四、禽蛋鱼肉类以脏补脏功效好 补肝益肾可健脑,人体缺锌易衰老 常食肉类禽蛋好,鹌鹑蛋虽小味鲜美 强身健脑又降脂,食用柚子炖鸡肉 可治哮喘与咳嗽,鸡蛋花有营养 多食治疗胃溃疡 ,鸡蛋药用功能强 巧食治病益健康 ,番茄炒蛋老少宜 补血消食增智力 ,佳肴韭菜炒鸡蛋 可治阳痿和胃寒 ,鸡汤燕窝可常食 肺痨少痰能医治 ,鸡汤是种营养品 三种病人别食用 ,酒蒸鸭血饭后服 贫血患者食疗补 ,食用冰糖炖麻雀 治疗哮喘见面青 ,每周吃鱼一公斤 健脑益智人聪明 ,肉类性味各不同 防病治病请慎用 ,常吃羊肉粥 阳气不足可以补 ,红枣羊胫糯米粥 医治贫血效果优 ,枸杞羊骨黑豆汤 障碍性贫血长期服,熬骨头汤把师拜 水要多放加紫菜 ,一块猪心煮大枣 养血安神非常好,猪血含铁非常高 补血净化抗衰老,服食生姜狗肉汤 脾胃阳虚数日康,清蒸姜片鲢鱼肉 脾胃虚寒疗效优,甲鱼头炉上烤 治疗痔疮有特效。

4.求药膳资料

中华药膳--这枝医苑奇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一门学问。“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

药膳一般是按原料的性质和制作方法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米面食类:以米、面粉为基本原料,制成的馒头、面条、米饭、汤圆、包子、馄炖等各种饮食。

5.求中药药膳资料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目录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作用治疗疾病 养生保健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病毒性肝炎患者适用的药膳 分类综述 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 按制作方法分 按药膳的功用分类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概述 蒙昧时期(远古) 萌芽时期(夏—春秋) 奠基时期(战国—汉) 形成时期(晋—唐) 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现代药膳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原则综述 因证用膳 因时而异 因人用膳 因地而异 养生原理 制作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配伍禁忌 服药食忌 病人忌口 冬季保健巧用药膳(来自《本草纲目》)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作用 治疗疾病 养生保健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病毒性肝炎患者适用的药膳 分类 综述 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 按制作方法分 按药膳的功用分类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概述 蒙昧时期(远古) 萌芽时期(夏—春秋) 奠基时期(战国—汉) 形成时期(晋—唐) 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现代药膳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原则 综述 因证用膳 因时而异 因人用膳 因地而异 养生原理制作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配伍禁忌 服药食忌 病人忌口冬季保健巧用药膳(来自《本草纲目》)展开 编辑本段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 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始时代的药性食物,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在原始时代的民族会制作具有药物作用的食品。

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 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

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

而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

《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记载。 《周礼》中记载了“食医”。

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食医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营养医生的工作类似,同时书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有关食疗的内容。

《周礼·天官》中还记载了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

这些主张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这些记载表明,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载有:“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并说:“人以五谷为本”,“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相近的《山海经》中也提到了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枥木之实,食之不老”。上述医籍的记载,说明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食疗理论已具雏形。

《黄帝内经》中共有13首方剂,其中有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其制作方法是将前三种食物研末为丸,以鲍鱼汤送服。

主要用于治疗血枯病。说明这时药膳的制作与应用也较成熟。

药膳 秦汉时期药膳有了进一步发展。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集前人的研究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当归、杏仁、乌梅、核桃、莲子、龙眼、百合、附子等,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进一步发展了中医理论,在治疗上除了用药还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瓜蒂散、十枣汤、甘麦大枣汤等。在食疗方面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

药膳生活知识

标签: 药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