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无力感
1.如何化解内心的无力感
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学习了几年之后,我开始关注“恐惧”的课题。
原来一切创伤与情绪皆由恐惧而生,结果便是丧失了“力量”,面对工作、感情、事业、金钱、人际关系……潜意识深处有很大的无力感。为了逃避这种无力感,每个人创造出不同的防御模式,或逃避困境,或怒斥他人,或冻结麻木。
从去年开始,我给自己最大的功课便是——找回内心的力量!在此分享、解读许添盛的演讲精要,与友人共勉。 (1)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与想法 你主要是因为你自己的想法而过自己的人生,别人的观点只是供你参考,要当自己生命的主人,自我负责。
过度在乎别人,是恐惧、是出卖自己,是把自己的力量交给别人。 委曲不一定能求全,有时甚至会令你退无可退。
不卑不亢,自助才能人助。 (感悟:为什么在乎别人的看法?是源于内在有一份期待:渴望别人的认同,赞同;同时有一份恐惧,害怕别人否定,排斥。
核心就是许医师常讲的——把自己的自我价值交给别人决定。此刻开始对自己说:我的生命与生俱来就有价值,我值得。
做自己喜欢的事,其他的担忧交给宇宙去照顾吧!) (2)思虑太多,想太多、太理性因而缺乏行动力 人生是来过的,不是来想的,很多的问题与困难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吓死自己。 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一通电话……。
人生的本质是冒险、是创造,跟随你内在的冲动,找到你生命中最想唱的那首歌。 (感悟:这和华德福教育不谋而合:儿童成长的三个阶段:行动-感受-思维,身心脑三个能量中心发展平衡,才能建立力量感。
我们受的教育普遍是忽略行动与感受,过度强化思维,因而产生了严重失衡。生命成长的韵律在于,经历,感受,认知。
在缺乏经历与感受时,先给头脑放放假吧!) (3)对生命缺乏安全感 因为恐惧、因为不安全感,所以不敢尝试,害怕失败,也就错失了许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恐惧只是幻象,在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灵魂的学习与成长,都是爱的生命功课。
何必为未知而担忧,当下永远比未来重要,把握当下,才能掌握。 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
(感悟:此处的恐惧并非指深层的生命恐惧,需见下一条讨论。此处的恐惧是具体在“害怕犯错”。
犯错了就不是好孩子,就不值得被爱,就不值得存在。
解开这些童年的魔咒,让自我的价值深深扎根于内在——我生来就是有价值的,犯错时也如此。
我的每一部分,美丽的,丑陋的,高尚的,邪恶的都是有价值的。我贡献自己美女的部分,也贡献自己野兽的部分。
宇宙的真相便是黑与白的和谐共存,相互成就,莲花在淤泥中绽放,错误本是就是灵性的,错误带着爱而来,是为了孕育出生命的芬芳。
) (4)觉的自己不被支持、不被爱 你想什么、有什么信念,就会召唤什么来,信念会创造实相。
请相信,你永远是被支持、被爱的,你内在神性的自己,别人内在神性的自己,永远爱你。你的存在就是宇宙对你爱的证明。
念力无远弗界,超越时空。在入睡前、睡醒时,潜意识最能接受暗示的时候,自我催眠、冥想接收宇宙的力量,爱的治疗能量。
感觉自己是被宇宙无条件地爱着,支持着。 (感悟:恐惧这个课题太大了,离开灵性的视野是无法解决恐惧之源的。
信任与臣服,是所有修行者最核心的挑战。不信任的对面是“控制”,一切要按“我”设想的发生才是安全的。
不相信有个更大的存有在恩宠着我们每个生命,不相信每件事的发生都有最完美的动机与爱,不相信在业力法则之上,是更高层次的“恩宠法则”。
其实,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我们一直有深深的支持。
唯有深信活在恩宠中,与内在的神性连结,才可能穿越恐惧。) 5)情感过度依赖,个人独特的创造力无法发挥 爱是互相尊重,我的人生是我的,自己做主自己承担,我也要把别人的人生交给他自己。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事尽力就好,结果不强求,只要我努力了,付出了,至于别人感受多少,改变多少,不是我的责任,别将太多的心力放在别人身上。 (感悟:这个课题,在从小被过度保护、限制的孩子身上最明显。
平衡与父母的“分离”与“连结”,既有独立存在的自我,又能感受到父性母性能量的连结滋养,才可能发挥出每个人独特的创造力。这个功课的镜子便是每个人的亲密关系。
是过于依赖,还是过于疏离?在你的爱情史中,处处都是线索。最终仍要回归到“自我价值”这个核心中来,肯定自己独立的价值,同时也尊重别人的独特价值,就不会通过依赖去索取,也不会害怕亲密而逃离。)
(6)承认自己的无力感与缺点 人性都有脆弱、自私、贪婪的时候,接受自己,接受别人,只要背后的信念是爱,一切都能变好,都能解决。 (感悟:爱自己的美女,也爱自己的野兽,都是同样的有价值——只要被宇宙创造出来,存在本身就有价值,就带着无限的爱与祝福。
不接纳自己的野兽的结果是,不断产生自我批评与内疚感,不断地与内在的一部分自己冲突,否定,纠缠,最终走向自我身心的毁灭。这在身体病痛上的表现是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癌症。
免疫系统错误的攻击自己的器官,传递的信息是:我恨我自己的某部分,我不承认她,我拒绝她!) (7)害怕冲突。
2.作文“知识的力量”600字以上
知识给我力量
知识给我力量,让我成长,知识给我经验,让我走向成熟。
——题记
读书给我穿越空间的力量,读书让我懂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力量,读书给我坚强的力量,它告诉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读书给我爱的力量,它告诉我“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真挚母爱,读书给我进步的力量,他告诉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它可以告诉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奋进的勇气。
从古时的“三国周郎赤壁”到如今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无一不给我力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给我生命的力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打开一本书,静静倾听,你会领略万千世界。倾听一本书,就是倾听自己的心灵,就能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书有自古黄金屋”让我懂得了书的珍贵,于是,我爱读书,即使给我几分悲伤与忧愁,却也能唤起我内心的感动。
生命中有许多应珍惜的东西,我都放弃了,唯独选择了书,是它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走上了辉煌的殿堂,是它的“零落成泥”是它的“化泥护花”,让我学会了奉献,李白告诉我“天生我才必有用”于是我放弃了名利和金钱,但我无悔。一句“必有用”足以让我享受到人间真情。
书是阶梯,让我更上一层楼,让我不断前行。我爱读书,它能给我知识,给我力量,我爱读书,爱它的潇洒,爱他的震撼,爱它的多愁善感,它的一切,我都喜欢,因为它能给我走遍万水千山的力量,给我跨越心海的力量。
3.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因此,博学家与智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智者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胜过博学家,但智者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深刻得多。两者比较就如一个知识女性和一个聪慧女性的比较,后者令人心仪的不是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在其灵性。
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知识学习是智育的首要目标,但不是惟一的目标。知识学校的目的不在为知识而知识,知识应该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知识若不转化为智慧,知识越多越是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前者拥有一大堆“间接知识”、“外在的公共经验”,这些知识非但无助于其经验、智慧的增长,反而有可能阻滞生命的灵性和智慧的闪现。
4.知识与智慧有什么区别
希腊人尊敬智慧,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
而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却一再强调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因此,博学家与智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智者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胜过博学家,但智者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深刻得多。两者比较就如一个知识女性和一个聪慧女性的比较,后者令人心仪的不是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在其灵性。
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知识学习是智育的首要目标,但不是惟一的目标。知识学校的目的不在为知识而知识,知识应该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知识若不转化为智慧,知识越多越是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前者拥有一大堆“间接知识”、“外在的公共经验”,这些知识非但无助于其经验、智慧的增长,反而有可能阻滞生命的灵性和智慧的闪现。后者是机智的、消息灵通的,并善于处理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睿智的人”。新的知识观的提出,把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纳入知识的范畴,初步改变了知识与智慧的分离。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对智慧的理解必须超越逻辑思维和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智慧观,认识到非逻辑的直觉、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观。
第一,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却自己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可能最富智慧,因为他自认无知,所以总想与人理论,探究真理在何方。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掌握很多实用技能也不等于智慧。一个人学会驾车,学会电脑,但他却不一定富有智慧,因为他很可能是被迫去做,内心却对这些行当毫无兴趣,更谈不上从中悟出智慧。我想,真正的智慧之人,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深感兴趣,他不是被迫去做,而是自愿去做,只要感兴趣,即使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也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从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愉快,人生的乐趣。还有什么比品尝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此外,他也可能武艺十八般,谋生之道样样精通,但却思想贫乏,内心空虚,没有信仰,没有对真善美的渴望,你能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吗?
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而智慧,我认为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
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我简单的理解是: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智慧却不懂得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便成了只有小聪明的人。
5.心理学中的九型人格是怎样解释的
第一型:完美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完美主义者。
基本欲望:追求完美,我是对的。
深层恐惧:受谴责,变质、变坏。
基本诉求:我若不完美,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原则性、不易妥协、常说“应该”及“不应该”、黑白分明、对自己和别人要求甚高、追求完美、不断改进。
第二型:全爱、助人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给予者。
基本欲望:追求被爱。
深层恐惧:没有人爱、不被认同、不被需要。
基本诉求:我若不帮助人,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别人的爱或良好关系、甘愿迁就他人、以人为本、要别人觉得需要自己、常忽略自己。
第三型:成就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实践者。
基本欲望:追求成就。
深层恐惧:被拒绝、不被接纳。
基本诉求:我若没有成就,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被认同、赞赏,强烈的好胜心,喜欢与别人比较,以成就衡量自己的价值高低,注重形象,工作狂,喜欢走捷径。
第四型:艺术型、自我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浪漫主义者。
基本欲望:追求独特。
深层恐惧:怕平凡、怕平淡。
基本诉求:我若不是独特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独特,与众不同,情绪化,追求浪漫,惧怕被人抛弃,觉得别人不明白自己,强烈的占有欲,我行我素的生活风格,享受痛苦,易忧郁、妒忌,生活追寻内心感觉。
第五型:智慧、思想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观察者。
基本欲望:追求知识。
深层恐惧:缺乏知识,无助、无能。
基本诉求:我若没有知识,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知道、理解,冷眼看世界,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缺乏行动力,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不善表达内心感受。
第六型:忠诚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质问者。
基本欲望:追求忠诚。
深层恐惧:缺乏安全感,得不到援助。
基本诉求:我若不顺从,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安稳、有保障,做事小心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多疑虑,喜欢群体生活,有团队精神,为别人做事尽心尽力,不喜欢受人注视,安于现状,不喜欢转换新环境。
第七型:活跃、开朗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享乐主义者。
基本欲望:追求快乐。
深层恐惧:被剥削、束缚。
基本诉求:我若不带来欢乐,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好玩、开心,乐观,阳光,要新鲜感,追上潮流,不喜欢承受压力,容易逃避痛苦,怕负面情绪。
第八型:领袖、能力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支配者。
基本欲望:追求权力。
深层恐惧:屈服于人,没有自由。
基本诉求:我若没有权力,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控制掌握一切,追求权力,讲求实力,不依靠他人,有正义感,喜欢做大事,爱命令,说话大声,有威严,报复心理,爱辩论,靠意志来掌管生活。
第九型:和平、和谐型。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媒介者。
基本欲望:追求和平。
深层恐惧:怕纷争、冲突、改变。
基本诉求:我若不和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和谐相处,很难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渲泄愤怒,随遇而安,对人没有要求,内心平和,很容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