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学者或智者?

bdqnwqk2年前学者10

用传统的“道、法、术”三重境去分别表述,“学者”可以认为是“遊于术而逐于法”,“智者”则是“了于法而触于道”,貌似“智者”比“学者”更高级,但实际上不是的。智者和学者没有高下,也没有必然的先后。深广为学,通达为智,学者不一定是智者,智者也不一定是学者,但如果学者得智,或智者入学,那一定成就非凡。“学”,一般是基于“志”或“趣”,经过长足的努力,知识涉猎、经验积累、理论思辩、思想阐发,最终在这个领域及周边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称学者。学者的主要能力来自于知识积淀,主要成果在于理性推导。智者有点靠天份,他的出发点大多在“趣”上,通过大量在自己喜欢领域内的用心的实践,不断体验、归纳、总结、遐思、再实验,大致分为“兴、迷、转、成”四个阶段,最终得到一套合自己眼界的通用规则,做到“掌控自我、通达世情”,这时可称“智者”。我们常说“理智”,其实理是理,智是智,“智”不是靠“理性思维”来达成或决断的,它更多的依赖于“感性”,是个经验产物,或者确切地叫超验产物。(这里也很头疼,我们现在说的“理”字实际上在传统文化中称为“分”,真正的“理”确是“智”的另一表述,但近代思潮在西学东渐加白话文运动中,硬生生把这个概念给搬歪了,我们会文言阅读也不一定能看懂古哲书,很大程度是因为,那些关键字眼的概念和白话文的概念大都是错位的,大部分都顺“低”了一档)。不过人类社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方便的汲取前人的“智慧”,所以由学入智,或者说依分及理,是一个很稳妥很可靠的途径,所以大部分人,包括社会的普遍教育的初衷,都是引导人们走向“由学入智”这条路,这条路也不违背少数极具天赋者提前“得智”,早“得智”也需要重新“入学”,力求圆通,莫荒废难得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