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流失与防范
1.如何防范与应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企业已经日益成为了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风险。
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及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涉诉等风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以使得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以及如何化解由企业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企业风险,对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并走向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蓄
知识产权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荣誉等。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可以进行有偿转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利润。因此对知识产权采取保护措施,制订积蓄方案,是防止其流失的重要手段。
一、保护措施
第一是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受法律保护的特点。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法律对的特殊保护已有100多年历史。各国早有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此外,各国法律还在刑法、民法、合同法、税法、金融法等有关方面予以特别规定。正是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些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才有了高速的发展。在我国,要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政府部门既要完善立法,又要有效执法,既要进行舆论宣传,又要组织普法学习。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认识,逐步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是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我国已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评估指标体系和法规准则,当前现实条件下,企业应尽快培养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全面评估,使之量化,并且登记入账。
第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来自职代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二是来自消费者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三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采取政府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中介组织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国家监察部门应成立企业经济监察机关和国有资产保全机关,建立国有资产流失举报制度,定期组织经济监察。企业内部应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个人责任制。资产评估机构、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应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地评估、核定、清算。
二、积蓄措施
企业应针对本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积蓄方式,才能真正充分地利用知识产权。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应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 提高企业家素质,建立一支成熟的企业家队伍。通过企业家自身学习,政府和社会帮助培训,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达到自省、自律、自控。通过考核实绩,重点考核资产保值增值,采取奖惩、升降等方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二, 实施名牌战略。名牌是经济效益之本,具有极高的知识产权价值。企业要走向市场,与国内外强者竞争,迫切需要实施名牌战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只有名牌才是一种最可靠的、最恒久的资产。
第三,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是未来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法律已逐步放开知识产权投资比例。知识产权投资入股的比例,已突破我国原公司法20%的上限。
第四, 注重的保护。的保护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当前,企业一方面要及时、及早地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另一方面,对侵权得为要毫不留情,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查处、打击、并且索赔。此外,企业要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要有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而且应该是一批懂法律、懂技术、懂经济,会分析研究和开拓创新的人才。
3.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蓄 知识产权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荣誉等。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可以进行有偿转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利润。因此对知识产权采取保护措施,制订积蓄方案,是防止其流失的重要手段。
一、保护措施 第一是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受法律保护的特点。
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法律对的特殊保护已有100多年历史。各国早有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此外,各国法律还在刑法、民法、合同法、税法、金融法等有关方面予以特别规定。正是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些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才有了高速的发展。
在我国,要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政府部门既要完善立法,又要有效执法,既要进行舆论宣传,又要组织普法学习。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认识,逐步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是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我国已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评估指标体系和法规准则,当前现实条件下,企业应尽快培养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全面评估,使之量化,并且登记入账。
第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来自职代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二是来自消费者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三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
采取政府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中介组织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国家监察部门应成立企业经济监察机关和国有资产保全机关,建立国有资产流失举报制度,定期组织经济监察。企业内部应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个人责任制。
资产评估机构、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应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地评估、核定、清算。二、积蓄措施 企业应针对本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积蓄方式,才能真正充分地利用知识产权。
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应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 提高企业家素质,建立一支成熟的企业家队伍。通过企业家自身学习,政府和社会帮助培训,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达到自省、自律、自控。
通过考核实绩,重点考核资产保值增值,采取奖惩、升降等方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二, 实施名牌战略。
名牌是经济效益之本,具有极高的知识产权价值。企业要走向市场,与国内外强者竞争,迫切需要实施名牌战略。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只有名牌才是一种最可靠的、最恒久的资产。 第三,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未来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法律已逐步放开知识产权投资比例。
知识产权投资入股的比例,已突破我国原公司法20%的上限。 第四, 注重的保护。
的保护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当前,企业一方面要及时、及早地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另一方面,对侵权得为要毫不留情,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查处、打击、并且索赔。
此外,企业要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要有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而且应该是一批懂法律、懂技术、懂经济,会分析研究和开拓创新的人才。2011-5-12 1:22:54。
4.如何防范知识产权纠纷
于中小企业而言,需要以下几个方面防范知识产权纠纷:
1. 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岗位
2. 寻找合适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
3. 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奖励以及培训机制
4. 先行专门的知识产权状况检索数据库,再改善产品开发流程
于科技成果而言,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防范纠纷:
1. 强化意识,自觉防范
2. 加强管理,主动防范:1)切实加强技术合同管理,消除纠纷隐患;2)加强科研全过程管理避免纠纷产生
3. 积极处理纠纷,以利防范
4.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5.如何防御走出去知识产权诉讼风险
1、所谓“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当是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
2、知识产权通常是指商标、专利、版权。商标是每个公司必须要注册的。专利和版权根据企业的需要考虑申请哪些。
3、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没有所谓的超越国界的国际知识产权,都必须要指定到具体的国家。
4、向你可能涉及到的具体国家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专利的保护。
5、各国收费和流程并不相同。比如申请注册美国商标,与申请注册意大利商标的流程和费用就不一样。其它国家也是如此。能否通过,看该国的审查。
6.使用知识产权产品的风险分析和管理
从最初浅的鱼目混珠、滥用专利到建立专利池形成贸易壁垒,跨国企业都是在博弈中玩儿伎俩。
想对付“专利大棒”,中国企业也要有一些自己的技巧,既需要有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也需要有一些“无赖意识”;既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又要了解对手的情报;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具有诉讼技巧。一句话,不管是采用商业的手段也好,信息化的手段也罢,甚至是法律手段也好,只要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就能在博弈中获得先机 目前,企业在品牌和技术方面的竞争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合作研发、引进技术、贴牌加工、配套生产等方式来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知识产权活动已成为其中企业经营活动中常见的经济行为,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已被视为企业利益冲突的焦点,成为企业纠纷的导火线。
有效识别和控制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市场竞争制胜的保证。一、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贯穿企业的全过程。
根据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将知识产权风险结合经营业务的阶段进行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研发活动期风险 研发活动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环节,在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路线的确定、研究成果的保护等不同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风险。 一是在研发立项论证时未进行专利信息的详细检索,导致辛辛苦苦投入大量经费,自主开发获得的研发成果却不能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
这种例子发生在出口外贸企业较多,国内某大型汽车零部件厂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开发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国外市场需求强烈,但采购方要求其出具一份知识产权证明,这时企业才发觉由于当初没有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辛辛苦苦搞出的产品国外已经有专利保护了,这就意味着国外的市场已经被他人占领,上百万元的研发投入都白白浪费。 二是研发完成时,开发出的新技术或产品不进行有效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
很多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不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往往等到他人先下手圈地后才慌了阵脚,后悔当初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江苏某上市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羰基化生产醋酸的改进方法和装置,可促使原有规模装置的生产能力提升2倍以上,但企业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未对外公开。
而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保护意识较强,2003年抢先一步将此技术先申请专利保护,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专利申请18个月后才能公开,所以直到2005年1月竞争对手申请的专利公开后这家企业才意识到面临的威胁。2004年底该企业以该项专利为核心技术的二期工程已通过立项审批,即将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的顺利投产将绝对固定这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
但谁知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使得这家企业处于极端被动的处境,竞争对手专利的授权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总投资8个多亿的建设项目必须停产,否则就是专利侵权,唯一退路就是寻求对手的和解,争取专利许可,这可谓一招失算,招招皆输。 三是国外专利权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更成为国内成功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的重地。
国外专利权人通常采取放水养鱼的战术,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告你侵权而是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市场成熟了,再开始制约你,小至打火机、拉链等日用品,大至移动通信、半导体等高新技术,国外企业在国内外都布好了专利地雷,日本YKK公司占据中国拉链专利申请总量的74%,移动通信等十大高新技术领域国外专利申请占据总量的80~90%,国内企业任一创新都可能遭遇知识产权风险。国内眼镜配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康华眼镜有限公司在历经了十余年国外市场冲刷逐渐成长后,2007年就遭到了德国企业的侵权指控。
四是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属未能得到明确规范,导致自树竞争对手的风险。产学研合作是目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的产品开发经常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因此各方在这个产品中可能都拥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
由于研发合同中未对知识产权权属和风险进行明确,往往导致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宿和使用范围等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如果研究机构只是将形成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普通许可给企业使用,此时就存在研究机构将知识产权成果重复许可给第三方使用的风险,或者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为多个权利人共有,且各个权利人均有实施能力,就该专利权的实施各权利人之间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甚至演变成恶性竞争。
2.生产活动期风险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如专有技术、加工工艺、生产设备改进方案、生产信息、采购与加工合同、生产控制软件、产品造型、特有商品装潢等。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很少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
特别在委托加工、来料加工等对外协作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在采购组装的过程中未对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范,明确代工过程的知识产权权责,往往埋下了侵权的炸弹。例如委托加工的产品包含专利技术,但定作人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