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如何评价《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1部编年体通识巨著。它是宋人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通过多年的努力乃至到了呕心沥血境地,记录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总共1362年的历史发展的轨迹。全文一共有20集。
在大天朝5000多文明历史长河中,历史书籍浩如烟海,这其中诞生了就有《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部巨作。与《史记》不同的是,《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记载着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的通史。
《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大而通,篇幅大,字数多,年代长,全书共有294卷。打从这本书诞生之日起,就引起后来人无数的关注与研究。在历史界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不把《资治通鉴》精读三遍的话,就不能掌握书中的精髓,也就不能准确的去把握所记载的这1362年来的历史脉搏。
不同年代的历史名人,古今大家都对《资治通鉴》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个里面又以毛泽东研究最贴近现实社会。
毛泽东曾17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评价说。:17遍,每读都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
湘军创立者曾国藩说:窃以先则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哀自当,开拓心胸。
改革派学者梁启超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第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此后是友谊共同死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辛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说: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