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物必修三每一章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
2.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3.高一生物必修三总复习知识要点..急用、、要应对考试的、拜托了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 组织液 3、内环境:由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 ____向传导;静息电位是__________;动作电位是__________;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信号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____向传导;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信号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____调节中枢、_____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__________: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________等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__________ __________(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__________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汗液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____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____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4.生物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总结
必修3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A)生长素的发现: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A)生长素的产生(嫩叶、发育着的种子)分布(广泛)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a 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根最适浓度是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 b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打顶活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4、生长素的功能应用(B)①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②促进果实发育。
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5、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6、反射和反射弧(B)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7、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A)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传递神经冲动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突触的结构特点(A) 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A)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11、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B) 大 脑 -------最高级中枢 人脑 小 脑--------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平衡 脑 干---------维持呼吸等 感 知 控 制人脑的高 语 言---听、说、读、写的控制是位于大脑皮层不同位置级功能 学 习 ---积累经验 记 忆---经验的储存和再现 思 维12、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 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 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位于大脑皮层的 V区-----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13、动物激素的调节(A) (1) 体液调节概念象激素、CO2、H+、乳酸和K+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体液调节(2)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症状注意: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宜口服14、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多细胞生物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15、内环境(B)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 淋巴16、稳态的调节机制(B)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 NaHCO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17、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当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18、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A)1、血糖调节胰岛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过少: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 2、水盐的调节人每天吃进去的水和盐和排出的水和盐是相等的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体温的调节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2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B)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
5.高中生物必修3笔记
第一章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 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90%水,10%(无机盐,蛋白质,血液运送物质等)(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Na+,Cl-)酸碱度:近中性,7.35~7.45,与HCO3-,HPO42-有关。
温度:37度左右(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二、稳态(1)概念:(相对稳定的状态)课本P8 (2)意义:课本P9(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定义在课本P16(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组成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定义在课本P16(关键词:动物体或人体,相对静止----活跃)。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 雌性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4、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高一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你可以选择这个 或者文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血糖浓度降低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浆细胞 抗体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
7.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 养料 O2 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 淋巴 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 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树突 突起 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前膜 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①突触的结构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四、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寒冷、过度紧张等 刺 激 ( 促进 ) (促进) (抑制) (抑制) 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温的相。
8.高中生物必修3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K值:在环境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9.详细归纳一下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3》知识点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态系统? 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 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①、非生物成分: 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Ⅱ、能量:阳光、热能。 ②、生物成分 Ⅰ、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Ⅱ、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 Ⅲ、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二、应会知识点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营养结构联系的纽带。
4、生产者: 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⑶、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
⑴、初级消费者: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 ⑵、次级消费者:指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食肉动物)。
⑶、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 以此类推…… 6、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遗体中、排出物中以及残落物中有机物维持生存的有机物的生物。
将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⑵、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 ⑶、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消费级或营养级。
8、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基本类型?依据无机环境及生物类群的特点划分: 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9、森林生态系统: ⑴、分布: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⑵、特点: ①、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 ②、种群密度和种群结构能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
⑶、生物类群: ①、植物以乔木为主,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②、动物种类繁多,多营树栖及攀缘生活。
⑷、生态功能: ①、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⑸、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温度,其次是光。
10、草原生态系统: ⑴、分布:干旱地区。 ⑵、特点: ①、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
②、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⑶、生物类群: ①、植物以草本为主,有少量灌木,稀有乔木。
②、动物多具挖洞或快速奔跑行为。 ③、两栖动物、水生动物极其罕见。
⑷、生态功能:防风固沙,是畜牧业基地。 ⑸、主要限制因子:水,其次是温度、光。
11、海洋生态系统: ⑴、特点:物种繁多,数量庞大。 ⑵、生物类群: ①、浮游植物为植物的主要类型。
②、浅海区有大型藻类,分布在200米水深以上,能进行光和作用。 ③、浮游动物为动物的主要类型。
⑶、生态功能:提供海产品,调节气候。 ⑷、主要限制因子:光、温度、盐度。
12、湿地生态系统: ⑴、分布:《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⑵、生物类群:多种多样。
⑶、生态功能:是生活、工业水源,养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巨大的蓄水库,能调节气候,净化污染物。 ⑷、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
13、农田生态系统: ⑴、特点: ①、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 ②、农作物是主要生物成员。
③、人的作用占突出地位。 ⑵、生物类群:农作物为主,也有昆虫、鸟类等。
⑶、生态功能:人类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主要来源。 ⑷、退化因素:人的作用消失。
14、城市生态系统: ⑴、特点: ①、人起支配作用,高度开放,调节能力弱。 ②、对周围生态系统具有高度依赖性。
③、对其他生态系统干扰强烈。 ⑵、生物类群:主要是人,生产者微弱。
⑶、结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⑷、保护:强化生态规划,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大力绿化。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的能量流动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怎样? ⑴、太阳能进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固定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⑵、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中: ①、一部分:生产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生命活动,继续储存在有机物中。
③、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 ④、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