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bdqnwqk2021-07-06学者19

犹忆2018年3月18那天,风雨大作,正在家整理文件。忽接朋友电告,作家李敖,因罹患脑瘤已于本日上午10点左右离世,享年83岁。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在狂风大雨侵袭的不适感中,获闻李大师下世的凶耗,作为自少就曾深受他影响的读者,震悼之情,实难言表。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关于李敖,不管他的生平如何富有争议,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可以“盖棺论定”: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他一生历程,就是一部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写出了百年奇变中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飘零与挣扎、迷茫与忧伤、绝待与风流、性情与守望、尊严与生命。一介书生,羸弱如一片枯叶,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太多巨浪狂风。当代中国文坛,我并不认为还有哪一个人,有可与之匹敌的身世经历、精神担荷,及现实功德。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这是一位沧海欲流中终身不悔的“故国子弟”,一个真正改写对岸历史的“台湾前启蒙导师”,一个在专权与荒诞的谷底中开创独异风景的“文化健将”。“故国子弟”、“启蒙导师”、“文化猛将”,这三点,正是原只一介书生的李敖,真正的卓绝之处,他最值得如此被纪念、被尊重、被哀悼,也正在于此。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论语》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我们看他一生大节大要,即可知,我们今天面对的这个逝者,绝非只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玩主”、“渣男”、“才子+流氓”而已。实际上,在现今不再有英雄的灰色平权社会里,他可能是最后一位“英雄”。这位北方汉子,确实一生都没怂过,是有“伟丈夫”之气的。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而随着他得体的谢幕,一个陌生而熟悉的时代终于离我们远去,广陵散断,终成绝唱。荒芜英雄路上,晚风芳草,后无来者。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其一,作为“故国子弟”赉志以没的李敖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无论怎么评定李敖,也不管李敖有多少头衔,这个人首先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中国人”三字,是他一生可能唯一坚持守护的身份,是他不降志不辱身不为一切利益所动的心声,更是他最真实最本质可能最真诚的一面。并以此为阶,坚守本心始终不渝,此沧海欲流中老英雄本色,最能打动人。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他是中国文化的弃子、板荡时代中的流浪汉,可从来都不是“离家出走”。他的反蒋,他的反专权,他的反台毒,他的反美,他的反分裂,他的“北京人情结”,他的“五四寄托”,他的“中国文化情怀”,他的“祖国统一的梦想”,他的“中国必然强盛”的嘱望,从来都不掺杂一点水分和虚假——尽管,其子李戡最近也说,李敖对我陆,实际也有很多批评,并非一味吹嘘,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可以说,这种“故国子弟”的情思,已然汇聚为他生命的基底和价值理想所在。他一生佯狂,特立独行,虚实难辨,真假时有,往往言不由衷、行不由道,但在家国大义上,从来辞受之际自有分寸。在台岛那样一个日益民粹化的社会中,他的不合时宜,他的竭嘶底里,他的奔走呼告,他的苦心孤诣,都适足以造成其处境的艰难,风雨如晦,日益孤独。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信仰之笃、向国之诚,实足以为人所仰望。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故园子弟”这种“身份”定位,也许对他而言,要比任何一种有关他生前身后的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都更有积极的意义,更有欣慰莫逆之感。

如何评价李敖的一生?

其二,作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台湾前启蒙导师”的李敖

谈当代台岛之发展,除开蒋氏父子,最不能离开的关键人物是李敖。这一点,连他的论敌王世坚,都要眼眶含泪承认,“从小看李敖的书长大,他在我心中是icon,是启蒙者”。

年轻时代的李敖,对于专权雾霾中的台岛社会而言,真正“无双国士”。蔡康永谈李敖说,在台岛社会民智渐开的过程中,李敖振聋發聩,无数人受他影响,奉其为精神导师,“这是我记得他的依据,我很想保持这样的记忆,只因对任何社会而言,民智得以渐开,都是何等美好而珍贵的事”。这是极为中肯的意见。

年数大一点的知识分子,想必都还记得,李敖二字曾经所代表的珍贵意义,与精神象征功能。当年,为了“更多人的未来”,他以政治犯身份入狱三次;白色恐怖期间,李敖尽其全力协助异见人士逃亡,避免其受专权迫害,如今台湾政坛所谓政坛大佬多受过其恩赐——至于是否“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另当别论。

曾经的他,拖着锁链抗争,竭力从夹缝中、从铁栏间、从牢狱里挖洞,隐秘地传递出振聋发聩的知识与思想,影响对岸几代知识分子;他以一人之力,与专权政府周璇到底宁死不屈,对岸的言论空间、民主程度,挺长一段时间实赖他及其同道,得以狂飙突进。

他为了生存,为了和专权斗,和奴才文人斗,和愚昧人士斗,和丧尽天良的人斗。在此过程中,他确实在努力保障自身财务自由的同时,做过许多不体面的事。但没有这样的人物在支撑场面,现今的台湾社会是否会有如此景象,我们后之观世,也要存疑。他说,知识分子,先得经济自由,才能有人格独立。

李敖也许不是道德示范,但绝对是台岛社会曾经顶住黑暗的闸门的英雄。现在很多人贬低他,抹煞他过往的功绩,委实对不住他,也是不尊重历史的。

其三,作为开创文坛独异风景的“文化猛将”的李敖

自古边隅多异才,而从来循规蹈矩俱庸常。无论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多么强烈主流意识、中心观念及正统诉求,都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

长期以来,台岛遥厕海外,本为文化荒蛮之地。因历史的风云激荡,东渐于海,不其然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的政治聚焦与精英流播所在。兵火与人文两刃相交,更乘着机制开放、观念通脱之利,得以充分喜纳异端与外来学说。

因为有大陆思想、精致学术乃至现代文明的活水源源引入,从此人才蔚起,汩汩不断,其学养、气魄、修证、勘验、风光往往异于大陆。当代台湾文化界,还多有这等人物存在,诸如高阳、龚鹏程、林谷芳、南方朔、张大春等等,均在此列,各为一端,彼此互异。而李敖,绝对又是其中巨擘式的前锋与猛将。

李敖论学识,是“百科全书”式的,是“经世致用”型的,更是“匹夫横议”一路的精神取向。他不仅影响过太多的岛上知识分子,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的大陆,也是风行草偃,给予无数人以启迪。我自己,就永远忘不了,中学时代,得读他《播种者胡适》、《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病》、《我最难忘的五四人物》等名文时的欣喜与振奋。

我常以为,一个文人亦或一个学者,其知识结构与思维深度如何,是决定他能达到何种境地的基础,丝毫没有捷径可走,厚积薄发即是对此最佳的诠释。而他的学识与思想,到底能影响多少人,影响到什么程度,又是评定他地位的核心标准。

李敖的文化生命,终其身都在实践“圆融”的文化理想,更曾如此不竭余力地改造暗弱的中国及其中国同胞——尽管,晚年的他,实际是走向了自己年轻时的对立面,基本沦为娱乐人物,插科打诨,无所用心。

李敖真是说不尽的。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有多么复杂,他就集有多少故事。我从中学时代起,就读他的文集,曾深受他的影响,可至今不觉得有条件、有能力去评述他。

他论身后名,毋庸置疑已经是“历史人物”;他文章中的部分精华,也必可以筑就其名山事业;他曾经的奋斗指向、曾经的壮烈理想,也许会逐渐衰退,但历史学家不该无情地忘记。这个人是如此生猛,他的一生,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我相信,在往后的岁月,有关他的人,有关他的著作,有关他的丰烈伟绩亦或道德疵议,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中庸》所谓“君子之德,暗然而日彰”,中国文化如果还有未来,中国社会如果还会有波折,一定还会有人重新倾听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