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有趣的科普知识

bdqnwqk2年前学者16

1.有趣的地理小知识

1 地理差异 中国北方多旱田所以以小麦为主所以北方人爱吃面食 而南方多水田所以盛产水稻 所以南方一吃稻米为主 而英国是属于海洋性气候 一年四季温暖潮湿所以盛产多汁牧草 所以以吃奶酪牛扒为主 这是地理差异带来的人们生活习惯.

2教你看上弦月还是下弦月 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 上限月上半夜 下限月下半月 也就是 你但凡能在半夜12-00 之前看到的月亮都是上限月 上限月是什么时候升起来的呢 ? 是每天的中午12点 那我们看不见的原因你该知道了把 当然是因为太阳太亮了啊 下限月是每天半夜十二点升起来的 要是哪天你踏着黎明去上学 那你看到天边的月亮就一定是下弦月了 很浪漫的

2.有趣的科学知识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有关蚂蚁的知识,老师留给我们一个问题: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还让我们查一查试一试。

于是我从图书室借了一些书籍去查阅。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我想小小的蚂蚁真的这么聪明吗?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准备亲自动手试一试。我先准备了一个细小棍,在小棍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停下来用触角碰了碰又停下来像是在闻一闻。我赶紧将木棍截下一部分,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一次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我高兴极了,哈哈!我终于明白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了?原来它们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3.有趣的科学知识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有关蚂蚁的知识,老师留给我们一个问题: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还让我们查一查试一试。

于是我从图书室借了一些书籍去查阅。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

我想小小的蚂蚁真的这么聪明吗?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准备亲自动手试一试。我先准备了一个细小棍,在小棍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

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

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停下来用触角碰了碰又停下来像是在闻一闻。我赶紧将木棍截下一部分,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一次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我高兴极了,哈哈!我终于明白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了?原来它们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4.关于地球的科普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球

5.地质科普设施

第一、有没有科普的“硬件”设施?按照地质公园申报相关标准,一个地质公园必须要有科普地质博物馆、科学普及电影馆、科学的说明牌、科普丛书等,这些东西有没有应该是必要条件。

第二、能不能把科学知识有效传递给公众?在过去,比如一块石头看起来像一个人,导游可以编几个神话。但现在,随着游客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关心这块石头怎么形成、形成年代、将来变成什么样,这都需要得到科学的解释。

除硬件说明展示外,对导游员、讲解员的科学素质要求更高,他们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培训,需要编写更科学的导游词,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第三、有没有把科普纳入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

一个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开发,必须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科学利用、科学保护地质地貌景观,编制旅游线路、开发产品时,要充分利用景区的科学价值和内涵,使科学普及渗透到景区的各个角落。 第四、景区环境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些地质公园过分重视创收,甚至有在核心区大兴土木,建高档酒店、休闲娱乐设施的,造成自然景观破坏。

现在,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景区不能只顾赚钱,不考虑景区承载力,对人流量不加控制。 事实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受到黄牌警告的三大景区相关方面都已经考虑到,并着手制定整改措施。

比如,针对在设立标识标牌、建立博物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张家界国土资源局已经从世界地质公园的Logo更新、科普教材的通俗化编印、环境教育项目开展、溶洞环境保护、加大导游培训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初步整改规划;庐山管理局提出,将建一个专业的地质公园队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个地质遗迹进行解说,更新全部解说牌,强化世界地质公园标识系统,制作地质导游图;五大连池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表示,将利用一年时间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普及地质知识、建设科普设施等三个方面工作完善提高。 整改措施提得很及时,很到位。

可见,重视“科学”、“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对地质公园来说,非不能,是不为也!关键是这三个景区提出的整改措施,能够真正、尽快落实下去。

6.关于地球的科普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扩展资料: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

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C)更高。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7.最大的“书”地质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80分钟 精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岩石就是“书”啊!你们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出示课件)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头脑中出现了许多小问号,同学们,你们奇怪吗?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 二、学习5——8自然段 1、是啊,这本书中到底有什么呢?让我们和川川一起到书中找答案吧!同学们打开书(端正姿势) 2、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岩石这本书中有什么内容呢? 3、读课文,其余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汇报。学生结合文中有关的语句进行回答。

5、我们书中的字和画经常见到,那岩石上的字和画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插图)从这本岩石书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其实岩石上的字和画还有很多很多呢!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有关岩石的课件)欣赏了这些岩石“书”上的字和画,你有什么感觉?(有趣) 6、多有趣的岩石啊!那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你能读好吗? 步骤:①再来读一读5—8自然段,想想川川和叔叔的话该怎么读?练习读好每一句话。

②同桌之间分角色读,看你们谁读得好。 ③指一组同学读,其余同学听,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④评读:(川川的问话;叔叔的答话;画的有趣) ⑤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三、学习9——10自然段 1、这本书中的字和画能说明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快读读第10自然段,你读好了就会弄懂了。 ①指名说:能告诉我们什么? ②出示课件(动画) ③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段读好?(练习—指读—范读—指读) 2、地球爷爷就像个魔术师,在几亿年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谁告诉我们的呀?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9、10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把它读得更好(指名) 间休:是啊,时间就像个小马车一样在不停地奔跑,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起来跟老师一起做动作。

四、学习11——13自然段 1、刚才,我们和川川一起读了岩石书中的字和画,那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想问个明白,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川川解决这个问题吗? 2、现在,你就是叔叔了,快来读读第12自然段,等一会来告诉川川吧!(生读) 3、哪位叔叔愿意告诉川川呢?(生说)师提醒省略号的作用。 那你们知道,读了这本岩石书,还能帮助我们找到哪些宝藏吗?(生说) 4、是啊!找到很多很多,所以说这本书的用处可大哩!谁愿意当叔叔再来读一读这段(指名——齐读) 5、川川听了叔叔的话,高兴极了,那我们和川川一起学了这么多的知识,你高兴吗?那请你高兴地来读一读最后一段(练习——指名朗读) 五、总结 1、同学们,川川读懂了这本岩石“书”,知道了书中有字和画能告诉我们地球爷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知道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能帮助我们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所以说,这岩石书真是一本——(齐读课题) 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了什么呢?快把你的收获和同桌说一说吧(交流,指名) 2、同学们,想不想再来翻翻这本最大的“书”?(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师旁白) 3、你能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4、师总结:教师告诉大家,大自然其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老师希望大家长大后和川川一起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其中更多的知识,好吗? 六、识字,指导写字 1、读懂了岩石书上的字和画,老师把字写出来了,看看你会不会读。 重点:单个字“册”“质”“ 刨”→(刨根问底)组词,理解(川川总在问他,想问个明白) 2、写字:出示“铁” ①读 ②看看“铁”是怎么记住的。

③组词 ④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⑤指导——练习——展示 ⑥“岩”字自己写。 七、结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回去以后把你收获到的跟你的家长或你的朋友说一说,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地质有趣的科普知识

标签: 地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