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不是院士头衔,为国家进步和人民福祉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褚清河是一位没有行政学术头衔,没有留学经历,没有圈子的三无学者。但他默默无闻取得5项具有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他潜心研究土壤施肥作物育种理论方法近40年,提出了颠覆经典最小因子理论的《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创立《作物育种理论》和《土壤施肥播前一次性施肥理论》。但由于理论的超前性,在学术界没有引起一点波澜;他发明了世界化肥的更新换代产品调控肥,在山西30市县累积推广面积达283万公顷,增产增收且农产品品质好,调控肥供不应求农民叫好,但却因他没有任何行政学术头衔玉常年扎根农村做田间试验,无时间建立圈子和接触领导干部,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行动,没有科学的施肥理论我们就不知道施肥增产的道理,即为什么施肥能发挥作物品种的产量潜力,并且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却有个限度。而氮磷肥又以什么比例配合施用才能保证增产和农产品品质又好,我们也就不可能知道要研究的卡脖子技术。而没有科学的育种理论,我们就不知道为什么父母本杂交就能培育出高产品种,而高产品种施肥量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不能获得高产,但再好的品种每隔几年必须更换才能增大施肥量获得高产。
褚清河不顾专家学者反对嘲讽,首开我国农业科学理论研究先河,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扎根农村苦心试验终于提出《土壤施肥配比理论》《作物育种理论》和《作物播种前一次性施肥理论》从而破解了科学施肥的密码。《土壤施肥配比理论》表明,土壤存在一个由肥力特性决定的最大施肥量,而且高肥力的土壤最大施肥量大于低肥力土壤的最大施肥量;而《作物育种理论》则表明,作物及其品种也存在一个由营养遗传特性决定的最大施肥量,只有当土壤和作物品种二者的最大施肥量相匹配时,地块种植作物才能获得杂交品种的潜在产量水平。高肥力土壤种植最大施肥量小的品种,低肥力土壤种植最大施肥量高的作物品种都不能实现高产。因此,作物施肥不可能随意增加施肥量取得人们想要的理想产量。这样的科学诠释可谓石破天惊,意义非凡。
《作物育种理论》同时表明,作物品种还存在氮磷单施和配施特性,这种特性以土壤氮高磷低、磷高氮低等10土壤养分类型及具有相应施肥比例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提高施肥经济效益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不仅如此,《作物育种理论》的提出,阐明了玉米品种杂交优势产生的原因和高产潜力形成原理,即耐肥性和养分利用效率是作物高产品种的基本性状,他们是由决定品种最大施肥量和氮磷单施和配施营养遗传特性基因决定的,而这些基因是父母本固有的。通常父母本可同时携带多种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基因且至少一方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新品种。杂交时的施肥环境决定或左右高产品种氮磷单施或配施的营养遗传特性,施肥条件是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转化的重要条件。理论的提出使通过诊断营养遗传特性选择父母本直接杂交选育适应高、中、低肥力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成为现实;它将变经验育种、广谱应用为诊断育种和因土壤肥力选择品种和数字化施肥成为可能和现实。在提出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他研究成功依土壤四项肥力指标和种植作物直接计算土壤氮磷钾最佳施肥比例和最大施肥量的“卡脖子技术”,即调控施肥技术。
调控施肥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10种型号的调控肥(常用型号3-4种)。它是发现土壤种植作物存在养分类型及相应最佳施肥比例规律后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肥料,即世界化肥的更新换代产品“调控肥”。世界上只要生产10种型号的调控肥,就可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种植不同作物的施肥比例要求。由于最佳施肥比例显著影响作物对肥料的均衡吸收和转化,因此,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可由目前的16.7%,提高到31.4%以上,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二是依土壤四项肥力指标和种植作物种类直接计算《调控肥》型号类别和最大施肥量的数字化施肥计算系统。用该系统计算氮磷钾最佳施肥比例和最大施肥量为世界首创,打破了最大施肥量不可能计算获得的世界施肥研究禁区。计算的最大施肥量既不过量,也不会导致土壤供肥不足,因此,农产品品质上乘,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把良种良法配套种植的理念变成科学,真正做到可良种良法配套种植。一个国家地区应用该技术,上马物理加工生产10种型号的调控肥,按技术规程取样测土化验后按计算的区域地块或单元种植作物所需调控肥型号和用量,就可做出取样县区种植不同作物的《调控肥》电子区划图,农民就可做到看图选肥种庄稼。调控肥于耕地时一次施用,以后不再追肥。中耕除草打药按常规进行。应用该技术增产幅度至少在35%上,低产田可实现产量翻番。该技术研究成功将使我国农业彻底摆脱经验种植无法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困局,将使实现以国营企业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组织形式进行农业生产成为现实。褚清河是为国家进步和人民福祉做出了较大贡献的科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