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院院士该是什么样的啊?
中国两院院士统称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般来说,它每两年增选一次,从国内外最好的科学家中选出,每次总名额不超过60名。“两院”是部级单位,直接向国务院报告,并向国家提供专业咨询。
截止2020年10月,中国共有科学院院士80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882位,两院院士健在的15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综合性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熏陶。他所代表的高级人才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导弹之王”钱学森,“数学奠基人”钱伟长,“物理学家”钱三强,“气象学家”朱克真等。近年来,媒体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技术为中心,主要通过理工科大学和工程实践,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工程学院的院士大多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做出巨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例如,水稻专家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临床医学一般进入中国工程学院,如中国呼吸道学专家钟南山于1996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成立很早,在1949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术贡献、国际权威和世界影响力方面是无与伦比的。最关键的原因是,当工程院成立时,有大量的“官员院士”。有校长、副校长、副部长、部长等。为了提高中国工程院在国际上的权威性,一共先后有34名中科院院士,担任工程院院士。这些院士后来成为“双院士”,这些院士有,钱学森、王大珩、王选、路甬祥、朱光亚、张光斗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得到国际权威认可的科学家。此后又增选水力学家严恺、冶金学家邵象华、医学家吴阶平、建筑学家吴良镛。目前34名双院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去世了,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其中一直在一所高校的有清华大学的吴良镛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的沈志云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的王越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的陈俊亮院士、中南大学的王淀佐院士、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旭院士等人。
健在的这些双院士都是这些学校的“瑰宝”,许多基本上曾经都当过学校或者合并前学校的校长、副校长。
这些人之中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有一些人被推荐为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候选人,未来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甚至也有可能从这之中的人中产生。
然而,这种官员院士现象越来越严重。2009年,当两院增选院士时,工程学院85%的新院士是现任官员。为了逐步与世界科学接轨,进一步释放科技生产力,消除“官方标准”观念带来的弊端。从2015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联合选拔取消了科级以上干部不得参选的规定。恢复院士头衔的学术和荣誉性质。院士联合选拔正在逐渐年轻化。张亚平、智、任永华等。都是40岁以下的当选院士。
我们经常听说,中国两院院士的数量,尤其是大学、985大学和211大学的院士数量,是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清华大学有中国科学院的51名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的37名院士。北京大学有49名专任院士,中国科学院有49名院士,中国工程院有9名院士,包括兼职院士在内共有98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两院等38名院士。两院的院士几乎是重点大学的标准。如果一所大学没有院士,说它是重点大学是不好意思的。院士是所有学者、科学家和杰出人才的最高称号。
那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级别是什么,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两院院士待遇相同,没有区别。院士享受部级医疗待遇。但是,在一些院士较少的,院士不仅享受医疗待遇,在其他方面也享受副省部级待遇。如果你是部级以上的人,如果你当选为院士,你将享受更高的待遇。院士在晋升、申请经费、工作安排、奖励和社会荣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对院士的相关待遇。例如,从2018年7月起,两院院士(包括退休院士)可优先使用“特殊通道”通过国内所有开放口岸,通过陆路口岸出入境的人员可通过快速通道,无需下车检查,并可等候办理海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