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知识是先验的
1.什么叫先验
“先验的”与“先天的”这两个术语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它们都是先于经验的;但先天的只管先于经验,至于先于经验来干什么,它并不考虑;而先验的则是指先于经验(就此而言它也是一种“先天的”)而又关于经验,它应当考察经验知识是如何可能的,是以哪些先天条件为前提才得以可能的。康德对这个概念最正式的说明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部分“先验逻辑”的导言中,在第Ⅱ节讨论“先验逻辑”这个概念时提出的,他说:
我在这里要作一个说明,它将影响到所有下面要进行的考察,是必须牢记于心的,这就是: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都必须称之为先验的,而是只有那种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只是先天地被运用或只是先天地才可能的、并且认识到何以是这样的先天知识,才必须称之为先验的(这就是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知识的先天运用)。因此不论是空间,还是空间的任何一个几何学的先天规定,都不是一种先验的表象,而只有关于这些表象根本不具有经验性的来源、以及何以它们还是能够先天地与经验对象发生关系的这种可能性的知识,才能称之为先验的。同样,若把空间运用于一般对象,这种运用也会是先验的;但若只是限制于感官对象,这种运用就是经验性的。所以先验的和经验性的这一区别只是属于对知识的批判的,而不涉及知识与其对象的关系。
2.什么是先验呢
通常意义上理解,同“经验”相对,意为先于经验的,但为构成经验所不可或缺的。但此概念涉及对近代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在不同语境,词义有微妙的区别。
中文里面还有“先验概率”这种译法,它对应的英文术语是“prior probability”,是常常在贝叶斯定理中出现的项目。这里的“先验”是“先于检验”、“在检验之前”的意思,而不是a priori所说的那种“独立于经验即可被认识”。
它针对的是某一次具体的统计学检验,就是说在检验某个事件是否会发生之前先估计一下它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赋予这个事件一个概率,这就是“先验”概率。
扩展资料
例如在搜集某个证据检验某科学假说是否成立之前估计一下该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有多大就叫“假说的先验概率”。这种在检验之前的概率估测既有可能是依据过去的证据材料计算得来的,叫做“客观先验概率”,这样的概率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不是a priori的。
也有可能只是依据个人感觉就直接赋予了,这叫“主观先验概率”,显然不是像“1+1=2”那样确定不移的判断,也不是a priori的。反正“先验概率”中的“先验”就不是a priori,而只是“在检验之前”,为避免误会,建议改译成“验前概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验概率
3.什么是先验综合判断,举例说明
先验综合判断 前言 从近代的笛卡儿(René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其中的我思(Cogito),开启了近代哲学开展出「主体性进路」(Approach of Subjectivity)的趋势,也就是从以主体的认知来作为思考的起点,即是一种以「内在反省」的方法学,而建构一套哲学体系,来解释人认识外在事物。
这样的哲学体系,是有别于在此以前的认识论的哲学体系的。然而此潮流的趋势,则掀起了理性主义学派的序幕,虽然同时的经验主义学派,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等人,在感官作用上,有极端的主张。
但仍无法抵挡这股「内在反省」的哲学方法的洪流,到康德算是达到最高峰的时期,他提出「先验法」(Transcendental Method),建立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由于是提出的第一人,就有如天文科学中的「哥白尼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一样,所以也用此来称谓它。 康德的主张,对后代影响钜深,在哲学思想史上,占有相当大的地位,笔者在空大面授哲学的课程,每当论及此处思想,由于体系的庞杂,很难以简单的几句带过,课程中的教材内容又碍于篇幅,只能重点式的解说,无法针对其中的某一概念详论,由于大部分的学生们对哲学课程的专业训练不多,常会出先囫囵吞枣般的吸收与学习,笔者甚感可惜。
藉由本学期知识论课程的教授机会,希望能够专门只针对康德知识论的某个概念部分,来做讨论。希望透过对其中关於「先天」的判断的「先验法」,这个开启康德哲学的问题,做简略的补充,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康得学哲的进路,并且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康德知识论哲学的殿堂。
所以本论文,将就以下几部分做探究: 一、如何康德的哲学方法,又被称为「哥白尼革命」? 二、「先天」与「后天」有何不同? 三、康德如何将先验法的应用于判断中? 四、最后的结语。 一、何谓「哥白尼革命」? 首先必须要解说一下,在认识作用中是如何获得「知识」。
这样的认识过程便是知识论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这样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那两个部分呢?就是便是主体和客体,它们的扮演何种角色: 主体(Subject):主体认知或认识的功能与活动 客体(object):被认知或认识的对象 必须透过两者的互动,才能够发生认识过程,因而产生知识。对于两者的互动关系,在哲学上则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向: 顺向:直接注意被认知客体,分析其结构,但却不直接注意主体的认知能力。
逆向:直接注意主体的认知能力,间接的注意被认知客体。 西方哲学从先苏时期开始,经过亚里士多德等人,还有中世纪哲学到近代康德以前,人们对认识事物的知识论的理论,都是以上述的「顺向」的方式来思考模式;我们不断地分析外在事物的结构,并且以范畴来分类它,人必须透过经验的认知,以检验是否符合客体的对象,来说明人的认识过程。
但是到了康德,则提出为何不去分析作为经验认识的先决条件,就是人的认知能力,而以客体是否能符合主体,做为解说的方法呢,而这便是上述的「逆向」的方向的思考模式,又称为「先验的反省」(Transcendental Reflection)。 这样知识的解说理论,由顺向转变到逆向的大转向,就如同天文学上的哥白尼,把人类长久以来认为是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转变为是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之宇宙观。
因此,哲学上将此情况,类比於康德这种「先验法」的创见,之所以称为「哥白尼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便由此而来。 二、何谓「先天」与「后天」 康德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随著经验开始的,但是并非都是源自于经验的。
因此一切都是感官作用而来,因此并不承认如之前哲学家所提的人有先天的观念。而知识则有先天与后天之别,所谓「先天」(a priori)是不依赖经验而成立的,所以又有学者翻译成「先验」,在课本中是用「先天」,有时也会用「先验」(因为怕与先天观念误用)。
「先验」顾名思义乃是「先」於经「验」的意思(以下还是以用「先天」为主);然而「先」在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在时间上先於经验」,其实它应该更适当的说是「作为经验的先决条件」,也就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决要素与基础。然而「先天」是相对于经验,所以,对于「经验」便被称为「后天」(a posteriori)或「后验」。
因此,所谓的认识过程上的「先天」,便是说在认识过程之的「先决条件」,也就是使得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更明确地说是客体对像被认识的认识根基,这个部分是存在主体之中,也就是主体的认识结构与功能。
总之,主体的认识结构与功能,为一个先天的架构,在任识过程中会产生所谓的「先验形式」,因而引申出来经验知识,因此知识的成立,便成为可能。举例来说: 先天: 音响内部的结构与功能 ≒ 主体的认识的架构与功能 后天: 声音的呈现 ≒ 客体的经验知识 由上面的分析得知,音响的内部结构,可以是产生或引申出声音的呈现,如同主体的认识结构,可以引申出经验之知一样;所以音响的内部结构是声音呈现的先决条件,如同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一样。
所以,「先天」或「先验」,便是主体认知的先决条。
4.“先验”是什么意思
先验 transzendental 由于transzendental的发展线索不仅仅以它的命名者康德为开端,而是肇始于自笛卡尔以来至今仍然起作用的欧洲近代哲学传统,因而对它的理解也涉及对整个近代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为谨慎起见特在一般性的概念后开列了对此概念的发展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数位哲学家及其对此概念的影响与发展,从而尽可能的描述这个概念在哲学思想史上的传承与变化,以便于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其含义并根据用词语境作出词义判断和理解。在经院哲学中的意义 经院哲学中先验意为超范畴的。
存在之先验的规定,表示存在之普遍的,超感觉的,在一切经验以前被知觉认识到的特性。在一般性概念中的意义 在康德哲学中,同“经验”相对。
意为先于经验的,但为构成经验所不可获缺的。 康德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能给人们一堆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而知识的构成全靠用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先天形式”来加工整理,因此先天形式和后天的经验是构成知识的根本要素。
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称作'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先验 transzendental概念与 超验 transzendent 概念的统一对立。 它具体表现在:这两者都与“超越”有关:后者涉及意识的超越活动以及超越状态,前者则反思地回溯超越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后者是自然的、直向性的,前者则是哲学的、反思的。
Transzendental不仅仅是指先于感性经验的,或独立于感性经验的,康德的transzendental概念 康德本人对这个当时还特属于他自己哲学的概念做过两方面的基本定义:“我将所有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称作'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这里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康德首先用这个概念来指明一种哲学的提问取向:一门transzendental哲学所涉及的应当是这样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所探讨的并不是对象,而是我们对先天可能之对象的普遍认识方式。其次,康德用这个概念所表明的不是对所有经验的超越,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apriorie),但却能使经验认识(Erfahrungserkenntnis)得以可能的东西。
就后一点而论,中译名“先验的”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暗示了transzendental的后一种含义,即它与感性经验(empirisch)的对立。但是,更确切地看,后一种含义实际上只是对前一种含义有关的可能回答。
如果概而论之,那么transzendental的首要含义与主体的自身朝向有关,其次的含义则与这个朝向的先天可能有关。因此,“先验的”并不是一个能反映出transzendental全面意义的中译。
而日译名“超越论的”在这里则能体现出这个概念的第一个重要内涵,即讨论认识(意识)的超越如何可能,因而值得借鉴和采纳。而更为确切的中译应当将超越论方面和先验方面的内涵都包容进来。
我们在这里不妨参考新康德主义者鲍赫(Br. Bauch)对先验概念所做的相应界定,他认为,先验概念首先是指认识学说的问题,而后是指这门学说本身,第三是指这门学说的方法。康德本人也曾说,“Transzendental这一词……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
他甚至认为可以用“批判的”(kritisch)一词取代它。”我认为它与“反思的”(reflexiv)一词也是基本同义的,因为它表明一种回指向我们认识活动本身的方向,一如谢林所说“transzendental知识就其为纯直观的而言,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
就此而论,transzendental首先并且主要不是指“先验”。而且这一点也可以从它的基本构词上看出来。
这个词的基本涵义中既不含有“先”,也不含有“验”的意思。“先验”的译名,更多是一种解释,而不是一种翻译。
这是在思想翻译中特别忌讳的事情。尤其在涉及一个处在争议中的思想时,译者更应当把解释和理解的权利尽可能多地交给读者本人。
与此相反,“超越论”的翻译则是紧扣了这个词的基本词义。康德所加的词尾-al,指示出一个与transzendent(超越)相关、但方向相反的概念意义:transzendent意味着超越的状态,transzendental则意味着超越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如果我们可以把existenzell译作“生存状态的”,把existenzial译作“生存论的”,或者,如果我们可以把ontisch译作“存在状态的”,把ontologisch译作“存在论的”,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把transzendent译作“超越〔状态〕的”,把transzendental译作“超越论的”。还需要指出一点:由于把transzendental译作“先验”,也给“先验哲学”概念的理解带来麻烦,甚至造成误解,而这种误解不会在例如“分析哲学”的译名上出现。
因为,“先验哲学”本身并不是“先于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