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和本书有何价值?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它的标题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的台词:“人生如痴 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小说以美国南方为背景,人物繁多,但刻画得生动 丰满,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尤为深刻,反映出当代人共有的追求、思索、苦闷;它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是多义的,多层次的,因而能在不同的文化中引起共鸣。福克纳在1950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强调 指出,诗人和作家的职责在于写“人类的内心冲突问题”,“人的灵魂”。在小说的技巧上,作者运用 了 “意识流”和“多角度”叙述方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为现代派小说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喧哗与骚动》讲述的是什么?
美国南方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族是个曾煊赫一时的庄园望族。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不堪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家长康普生先生是个酒鬼,虽然是个律师,却又从不接洽业务,还爱嘮唠叨叨地空发议论,把悲观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她是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时时不忘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以致仅仅成为了一种“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母亲与妻子应有的温情,家庭的不幸使她越来越爱发脾气。康普生夫妇有4个孩子:昆丁、凯蒂、杰生和班吉。
凯蒂美丽、热情、开朗,但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为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她跟本地一个小伙子厮混而怀了孕,为了给孩子找个父亲,她不得不嫁给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后者很快明白了真相,跟她离了婚,她只得把私生子(也叫昆丁)寄养在母亲家中,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
长子昆丁作为没落的庄园主阶级的最后代表,一种没落感一直追随着他,他骄傲、敏感又极孱弱。他偏偏又过分重视妹妹的贞操,把它和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的生与死等问题联系起来。凯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结婚一个多月后,他跳河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