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不一定能成功的例子

bdqnwqk2年前问题20

1.知识才能对成功的重要的事例

留下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可见读书学习自古就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途径。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读书无用的论调席卷而来,尤其是在农村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没怎么读过书的人抱着“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大肆宣扬读书无用的谬论。记者采访了两位自己创业获得成功的实例,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给了这些人最有力的回击。

28岁的演艺公司老板吴丛大学时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发现这个专业对她来说并不合适,于是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办起了演艺公司。她说:“公司小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公司的摊子越来越大出现的问题也就多了,曾经几度陷入困境。我就开始看一些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书籍,还有介绍企业成功秘诀的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些先进的理念、经验结合我自己失败的教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慢慢地改变公司的经营模式,照搬了书上提供的一些做法,组织我公司的模特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培养他们内在的修养,让他们更有内涵,精神面貌更好。公司的员工也必须经过定期的培训,成绩合格了才能上班。”谈到读书对她产生的作用时,吴丛说:“知识就是力量,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离不开相关的知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是什么时候,读书学习都对个人的发展有益,书中的知识总能带给你一些启迪,指引你往成功的路上走。”

35岁的科技开发公司老板陈建彬上大学的时候学计算机专业,与同寝室的几个学软件开发专业的同学在毕业以后合伙开了个公司。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他说:“那时候这个行业在济南应该说是起步不久,并不像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结合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知识,我们干得还算不错。但是好景不长,很快我们就发现自己落伍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技术的研发的确是超过我们不少,我们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东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了。我们必须充电了,于是我们几个就分批出去学习,没事就一起钻研新项目,就像又回到了大学里那样,凑在一起看书、学习。科学技术飞速地发展,每分每秒都会有变化,紧锣密鼓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是一无所有。知识掌握在手里了还不够,要学会使用,把它们应用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上。很多大学生困惑自己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在社会上没有用武之地,其实不是没有,是你根本就没有找到一个契合点,把二者结合起来。”

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你拥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并且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时候,成功就离你不远了。我们要看到成功的人是在知识的指引下敲开了成功之门。

2.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是不能成功的名人事例

可以以范蠡和文种两人一正一反对比得出。两人都是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都很有学问胆识,范蠡看穿勾践为人,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文种被勾践赐死了。

范蠡和文种都很有才华,一起辅助了越王勾践复国灭吴立下显赫功劳,但两个人的下场却天差万别,就是因为两人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文种比范蠡更懂得君王之道,深明功高盖主之理,能毅然地在事业巅峰时急流勇退,并终身不谈政事,转而为商,大获成功,达到人生的另一个巅峰,被后人尊问“商圣”。反观文种却放不下身上的功名,抱着赌徒般的心理执意为相,最终落得个被逼自杀的下场。这就是典型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范蠡的人生态度是低调务实,阔达大度,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既可以急流勇退识真臞,也可以三散家财;文种不善变通,固执死忠,居功自傲,放不下到手的功名利禄,摆脱不了尘世之人的世俗想法,故下场也很世俗。可以说范蠡已经是出世的境界了,而文种却还停留在入世的地步。

3.名人学习不成功的例子

1、苏步青(1902-2003)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校长

苏步青幼时家境穷困,9岁上小学。到县城读书让这个农村孩子大开眼界,整天淘气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一连三个学期,他的成绩在全班32人中排倒数第一。

后来学校里的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私下鼓励他:“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一点也不笨。只要肯努力,能考第一名!”还给他讲牛顿的励志故事,让苏步青听得非常愧疚。

“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报答他们 ”听到这里,苏步青流下了眼泪。从这以后,他发奋学习。他懂得了学习不仅为自己,还有父母的一份苦心。

2、【德】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美国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身不懈的追求。——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幼年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九岁时讲话仍不通畅。在小学和中学时,他的功课很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爱因斯坦也是想尽了办法逃学。

十六岁的爱因斯坦报考了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爱因斯坦常找他问数学问题,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这时也激发了爱因斯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一样有用。”

3、华罗庚(1910—1985) 中国著名数学家

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

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华罗庚学生时代贪玩,功课一度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当语文老师笑华罗庚的字写得像蟹爬过的一样,毫无才华可言。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反驳说,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

进入金坛中学后,确切地说是遇到王维克之后,华罗庚便深深爱上了数学。相信这位伟人的诞生与老师的鼓励和教导分不开。

4、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青少年时期的冯特,看上去不会有半点出息,不爱学习没有才气,甚至可以说有些傻气。许多年里,冯特惟一的好朋友是一个弱智男孩,在学校里,他常常走神,神情恍惚。

冯特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父亲来学校看见他心不在焉的样子竟当着同学的面煽了他几耳光。老师也公开羞辱过他。然而任何惩罚都没用,这年他仍没有课程及格。又晃荡了几年,期间父亲过世,家中生活来源突然断流,他才意识到身边的现实,接着他变化惊人。

这年秋天他去了海德堡大学重新学习医学,3年时间内完成了学业,并在1855年医学全国会考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接着拿到硕士学位,成为心理学教授并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5、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8-1910))

列夫尔斯泰大贵族出身,2岁丧母,9岁丧父,16岁上大学,大学三年级自动退学回家进行改革。在青年时期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老师把他降了班。他赌博、借债、鬼混。后来他醒悟了,对自己表示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

从此,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他成为了一代文豪。

列夫尔斯泰经过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些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4.与“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相关的作文素材

有一句俗语: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七十岁的老头做不到。

所有的知识,都仅仅是知识,并不等于成就。

知识大概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知道了就好,今后可以在作出判断、做出选择是时候,给与一定的知道。这类知识也被统称为人生阅历。很有意思的是,人生阅历,有着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所以,凭借单纯的理论知识,是很难成功的,还是身体力行的好。

第二类的知识不是使用在做出判断or做出选择的时候,而是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比如这么一句话:马云讲,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这句话是让人能够有所改变心态,进而改变行为。但是,如果人仅仅是知道了这么一句话,不去行而悟,是永远无法成功的。

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能够成功,却很少有人想着如何才能成长。成长,是要靠学习加行动才能完成的。只有不断成长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反正类似的例子很多的,就这个思路。

5.与“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相关的作文素材

有一句俗语: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七十岁的老头做不到。

所有的知识,都仅仅是知识,并不等于成就。知识大概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知道了就好,今后可以在作出判断、做出选择是时候,给与一定的知道。

这类知识也被统称为人生阅历。很有意思的是,人生阅历,有着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所以,凭借单纯的理论知识,是很难成功的,还是身体力行的好。第二类的知识不是使用在做出判断or做出选择的时候,而是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比如这么一句话:马云讲,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

这句话是让人能够有所改变心态,进而改变行为。但是,如果人仅仅是知道了这么一句话,不去行而悟,是永远无法成功的。

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能够成功,却很少有人想着如何才能成长。成长,是要靠学习加行动才能完成的。

只有不断成长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反正类似的例子很多的,就这个思路。

6.有关正确认识自己最终成功的名人事例

"探索" 伽利略的故事 来自:佚名 共有 2915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发布时间:2005-12-6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

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

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

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

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

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

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

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

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

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

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

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来源:小百科2004-01-07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

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

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

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

有知识不一定能成功的例子

标签: 一定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