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识就是力量,良知就是方向》?

bdqnwqk2年前基础11

“良心发现”指爱国爱民思想受到触动,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有所激发。“增加勇气”指增加了与反动派作斗争的决心,勇气和弃医从文的勇气。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我”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

如何看待罗振宇主持的节目《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罗振宇,我是从他的《罗辑思维》认识的,并期期不落的全看了,有个别期还看了好几遍。那时候倒不是观点的认同与否,而是确实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人说,罗振宇的盈利模式就是输出焦虑或者利用现有焦虑人群赚钱。给人一种学习这里的知识就能步步高升的幻觉。更有一个帖子说过一个保安,每月2000元,每月从罗振宇那里买书,剩下的钱都不够吃饭。估计也是黑他的段子。

不管怎么说,多一种声音,多一种价值观获取的渠道,对人们来说总归是好事,可以多一个选择。

为什么说知识就是力量

现在社会我觉得已经不再适合拿“知识就是力量”来说了;
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人与人不一样,我觉得更多的是指在野外生存的知识!
(但现在与真正的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在野外什么能吃,怎么吃,需要知识(或者说是技能)……

对“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这个看法有何认识?

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的名言伴随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知识荒芜时代的结束而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知识能够给我们的种种神奇与魔力,刚从知识废墟中爬起来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就如同刚经历多年饥荒后对食物的向往,梦想着有一天可以知识富足,痛饮欢歌……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料堆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是多么的难;我们发现:我们在拼命学习,但学无致用;我们发现:我们浸泡在信息海洋中,但是好象却仍然身患知识缺乏症!个人如此,企业同样如此!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应被赋予新的诠释?知识同样需要管理,我们需要更多地知道知识如何被存储、被使用、被传输,知识是静态的,只有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创造价值。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知识管理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那么,站在企业管理者的立场如何看待知识管理?企业管理者面对成堆的xxM狂轰乱炸的时候,更多的是冷眼旁观:这东西对我有什么用?其实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工作流程管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实际上都是一种管理手段,知识管理也是如此。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理解企业知识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机理?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回答,即企业的决策层面、企业管理层面、企业业务层面。
先看决策层面,正像战略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考量企业的人才储备对企业既定战略的支持度。同样,战略层面的知识管理是从企业的知识资源的角度去考量企业的知识储备及知识结构对企业既定战略的支持度,是企业的管理者审视自己的企业是否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可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而也可以说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看待自己企业的第三只眼!在这个层面上,企业的决策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宏观地将知识管理和企业的业务发展结合起来,规划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次是管理层面,这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层面,这个层面的问题往往是企业的现实问题,相信这个问题很多资料上多有谈及,例如:知识管理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降低企业知识风险,避免知识流失;知识管理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等等……但是既然是知识“管理”,资源的调配是其基本的职能,如何有效地配置企业的知识资源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也是进行知识地图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在业务层面关注的则是企业的员工如何更有效率地共享知识,使用知识管理系统。
在谈企业知识管理的时候,我们同样不能将其孤立地看待,只有正确地理解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的关系,才能处理好知识管理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如知识管理系统人员如何配置、知识管理系统在企业内如何推进、如何避免企业员工对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心理顾忌等等。
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原发性的需求,可以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企业知识管理对企业的提升又是战略性的、整体的、长期性的,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