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大学者季羡林曾说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这就是什么?

bdqnwqk2年前学者12

季羡林老先生指出:要把文章写好,要多看“闲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学习上做到不要偏科,要学好所有的科目,还要进行古诗词,古文积累。

民国学者有哪些值得注意但鲜为人知的大论断?

影响至今的民国时期教育构架体系是如何建立的?这当然是值得注意且鲜为人知,然是否称得上“大的论断”则见仁见智了,这里必要引出一位民国学者—范源濓。

范源濂,湖南湘阴人,戊戌变法参与者之一,失败后东渡,入东京高级师范学习,民国建立后,历任教育次长、教育总长、北京师大校长等职,一生跌宕起伏。这里重点介绍两件教育之事:

1)、首次提出“中国的国民教育必须从小学抓起”。 1912年,范与君子之交的蔡元培一起,主副教育部,在普通与高等两教育的轻重点上,意见相左,范提出“小学没办好怎会有好中学?中学没办好怎会有好大学?故以抓好小学教育为首任”之论述,与当时蔡元培的“先抓好大学整顿”相对应,从而开启普通与高等两个教育同歩抓手的先河。

2)、力主教改与民主,制定民国教育新学制。 范任教育总长初,继承蔡元培思想,召集了轰动全国的一次教育大会,亲自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分为“初小、高小、中等、高等”四级教育,规定儿童从6岁入学到23岁大学毕业的17年学程,相对清朝癸卯学制,年限大为缩短,并首次废除两性差别,小学男女同学,首设专门女子中学,开启了中国教育新学制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