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板眼知识
1.京剧板眼的具体内容是指什么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装饰唱法戏曲演唱方法.又名做腔,耍腔.装饰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一种是属于字音处理的方法.
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有:(1)宝塔腔,唱腔由强渐弱;(2)喇叭腔,唱腔由弱渐强(3)橄榄腔,亦名枣核腔,唱腔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4)疙瘩腔,拖腔中的各音用连续的顿音演唱.此外,尚有向低渐滑的下滑腔,向高速滑的上滑腔(飞腔),哭泣时的'咽腔',连续颤抖的'颤腔',连续倚音的'点头腔'等.
属于字音处理的唱法,或为强调字音的四声,或为特定的行腔及用腔方法.京昆兼有的(1)嚯腔;(2)罕腔;(3)豁腔;(4)带腔;(5)垫腔;(6)叠腔;(7)擞腔;(8)揉腔;(9)啜腔.
注:罕腔--------罕字左边有口字边.
2.京剧知识大全书籍那里有售介绍板眼西皮,二黄,十三辙,韵等
京剧音乐属皮黄系统而又吸收并融合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因素。
由唱腔、打击乐、曲牌三个部分组成。 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为主。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二六、流水、快板。
另有反西皮,是京剧传统唱腔中出现较晚(据传是谭鑫培所创)的唱腔,板式仅二六、散板、摇板。 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板式有原板、慢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的二六、流水、快板等。
二黄降低四度(即京胡由“5ز2”定弦变为“1ز5”定弦)是反二黄。与二黄相较,降低了调门,扩展了音区,曲调起伏更大,旋律性更强,更适于表现悲壮、凄怆的情绪。
反二黄的板式与二黄相同。另有四平调,也叫“二黄平板”,由吹腔演变而来。
板式只有原板、慢板两种,但曲调灵活,能适应不同句式,可表现多种感情。不论委婉缠绵、轻松明快或沉郁苍凉,都可使用吹腔,旋律与四平调相近,伴奏用笛子。
原是曲牌体,逐渐演变为板腔体。唱腔中伴有过门。
吹腔的板式不多,基本上是一板一眼,也有少量的一板三眼及流水板。高拨子,亦称“拨子”,是徽班的主要腔调之一。
原用弹拨乐器伴奏,后改用胡琴。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
曲调昂扬激越,适合于表现悲愤的情绪。以上诸腔为各行角色所通用,仅在发声、音区、唱法上有所不同。
另有一些唱腔属于特定角色行当通用。如南梆子从梆子演变而来,仅旦角、小生唱,曲调委婉绮丽,适于表达细腻、柔美的感情,板式只有导板、原板。
娃娃调(西皮、二黄都有),主要由小生用,旦角、老生、老旦偶一用之。南锣及其他杂腔、小调,为丑角、花旦专用。
京剧十三折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歌舞剧,其中歌唱方面(包括部分念白),要求唱词合辙押韵,以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不但唱词具有诗的味道,就是人物上场后唱的“引子”、“点绛唇”、“粉蝶儿”和念的“定场诗”,以及人物下场时念的“对儿”(两句对剧情和人物情感进行小结性的诗句)都必须合辙押韵。
故念来朗朗上口,听来铿锵悦耳,无论抒情、写景,还是叙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京剧的辙韵与古典诗词要求相比,则更加宽松和通俗,它在古典音韵的基础上,将剧中唱词的韵脚规范为13项,形成京剧十三折。
现举例说明如下: 1、发花折: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折的字〕 〔注:绕口令〕 2、梭波折: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miē xié)折: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一七折: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姑苏折: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
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怀来折:韵母是ai和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灰堆折:韵母是ei和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遥条折:韵母是ao和iao。 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由求折:韵母是ou和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言前折:韵母是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
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人辰折:韵母有en、in、uen(un)、ün。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
3.什么是戏曲板眼
凡戏曲音乐中的节奏统称为板眼。
与音乐记谱法中的拍 子对照可分为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记谱),一板一眼(即2/4 拍子),一板三眼(即4/4拍子),还有散板。例如:一板三眼,它 的板就是4/4拍子的第一拍,它的头眼就是第二拍,中眼是第 三拍,末眼是第四拍。
这种拍子的板式分慢三眼、快三眼。就 京剧而言,f平(正板)即用慢三眼,介于慢板和原板之间为快 三眼。
指'2/4拍子,即一板一眼。豫剧的慢板就是一板三 眼(4/4 i白i己谱),二八板就是一板一眼(2/4拍子记谱),流水板 有板无眼(2/4拍子记谱,但听起来像1/4拍子),如紧打慢唱。
在戏曲中很少见一板两眼的拍子(3/4拍子),现代戏中可见。
4.什么是板眼
戏曲音乐中,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表示不同的节拍称 为“板眼”。
一板或一眼均为一拍。因在强拍击板,故称强拍为 “板”;而于次强拍或弱拍击以鼓签,故称之为“眼”。
在“工尺谱”一 板三眼节拍中,第一拍(强拍)为板,符号记“、”或“ x” ;第二拍(弱 拍)为头眼,符号记“ •”;第三拍(次强拍)为中眼,符号记“。”;第 四拍(弱拍)为末眼,符号记“ •”。
头眼和末眼均称小眼。在一板 一眼的节拍中,第一拍(强拍)为板,第二拍(弱拍)为眼,用中眼符 号。
此外,就板眼所表示的板式种类而言,尚有一板一眼的流水板 (快流水记有板无眼),节拍自由的散板以及将一板三眼的节拍放 慢的“赠板”等。就下板的位置而言,则有实板、底板、腰板、实眼、腰眼等。
而在临场演出中,鼓师又常夹花点敲击鼓板,以增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