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的知识点6

bdqnwqk2年前基础11

1.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点

七、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八、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九、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时空相对性、可变性;时空的无限性、有限性;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无限--无限大(宏观世界),无限小(微观世界),在有限之内,是对有限的超越; (4)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2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选择重点)主体、客体、手段。 (1)实践的主体是具有实践能力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进入人活动范围的客观);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的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十、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选择重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是:①客观物质性(实践三要素客观);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最重要)。 (2)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十一、自在世界(自在之物)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人分的。 (1)自在世界(第一自然)又称天然的自然界。

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第二自然、为我之物)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活动的客观的自然前提,不是与人类无关的世界。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3)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4)在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二是过度的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造成生态失衡。

这两种错误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列宁".意识产生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①从无生命物。

2.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

七、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八、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九、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时空相对性、可变性;时空的无限性、有限性;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无限--无限大(宏观世界),无限小(微观世界),在有限之内,是对有限的超越; (4)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2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选择重点)主体、客体、手段。 (1)实践的主体是具有实践能力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进入人活动范围的客观);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的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十、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选择重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是:①客观物质性(实践三要素客观);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最重要)。 (2)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十一、自在世界(自在之物)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人分的。 (1)自在世界(第一自然)又称天然的自然界。

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第二自然、为我之物)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活动的客观的自然前提,不是与人类无关的世界。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3)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4)在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二是过度的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造成生态失衡。

这两种错误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列宁".意识产生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

3.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包括哪些

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首先来说唯物论,唯物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还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以及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接着来说辩证法主要分为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以及发展的观点。细说的话联系的观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以及多样性,最主要考查多样性包括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以及因果联系,矛盾的观点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有普遍性特殊性重要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以及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三个阶段还有发展的原因状态以及趋势,以上仅是个人对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概括性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5.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点

七、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八、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九、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时空相对性、可变性;时空的无限性、有限性;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无限--无限大(宏观世界),无限小(微观世界),在有限之内,是对有限的超越; (4)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2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选择重点)主体、客体、手段。 (1)实践的主体是具有实践能力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进入人活动范围的客观);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的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十、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选择重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是:①客观物质性(实践三要素客观);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最重要)。 (2)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十一、自在世界(自在之物)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人分的。 (1)自在世界(第一自然)又称天然的自然界。

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第二自然、为我之物)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活动的客观的自然前提,不是与人类无关的世界。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3)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4)在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二是过度的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造成生态失衡。

这两种错误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列宁".意识产生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

6.唯物论包括哪些知识点,辩证法包括什么之

唯物论包括哪些知识点,辩证法包括什么?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优秀作品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矛盾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对优秀作品事物在优秀作品进修,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8、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一种方法认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世界上优秀作品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

7.唯物主义的所有知识要点

⑷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

①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的

代表人物:王守仁、贝克莱等

②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种神秘力量(绝对观念)创造、决定的

代表人物:黑格尔、朱熹、一切宗教等等

③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

⑸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根本观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存在,不可分割。

③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立足点、出发点;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是从属的。

⑤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会导致机械论、宿命论或不可知论;

⑥不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只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或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⑹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①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②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③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④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8.唯物论知识点 及怎么答

唯物辩证主义是错误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唯物辩证法

辨证唯物主义是区别辨证唯心主义而言的,典型的反面就是黑格尔哲学,这个就是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是针对机械唯物主义而言,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这个也是世界观,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的世界观。

辨证唯物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what),给出的答案就是世界是物质的;唯物辩证法回答的世界怎么样(how),给出的答案就是世界是联系和变化的。

考研的角度上你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就在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这个提炼出来的考点就在于坚持物质第一性

而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就包括两大观点(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三大规律(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矛盾律),四大范畴(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 偶然和必然 可能和现实),不过四大范畴今年不会考了,因为去年考了

唯物论的知识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