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知识
1.白芨的概述是怎样的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白根、连及草、紫兰等,为 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性微 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临床上常用 于结核吐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还可以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主痈 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 •白芨》记载:“其根白色,连及 而生,故曰白芨”。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 敛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 有托早生新之妙用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白芨鳞茎中富含大 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 功能性成分。白芨多糖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作为医 药原料使用,安全性较高;作药用辅料药性显著;作为生物医学 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同时白芨胶可在染布时作黏合剂使用,也 作为高级卷烟的黏合剂,装裱中国字画黏合剂等。 此外,白芨多 糖胶可替代化学增稠剂,应用于日化产品中可治疗痤疮、体癖、疤痕等皮肤病,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
上,令人肌滑。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需求旺盛增长。
近年来我 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 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目前,我国白芨药用栽培的种植企业或农户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西南、长江流域一带等地区。
主要栽培的是药用植物类、开紫红色大花的白芨,鲜有人种植黄花白芨和小白芨。白芨株髙30 ~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 ~3叉呈菱角 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 ~8朵;花 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 尖。
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 ~ 5月,果期7 ~ 8月。
白芨有两 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目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 西、甘肃、河南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也可作为园艺栽培观赏 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等地区。
2.人工种植白芨骗局
人工种植白芨、金线莲。。.亩产上万、百万,包回收等;纯属商业炒作误导,带有很大的欺诈性,"都是虚假诈骗广告。以网商诈骗居多。他们在网络上注册的公司名字都是假的,是花钱雇人操作,包括营业执照是查不到有用信息的。他们主要是利用小区出租房,进行网络诈骗;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很难破案。由于受骗者路途遥远,因此很难立案、破案。
人工种植白芨,以与前几年中国各地到处张贴的"美少妇,重金求子"诈骗广告类似。他们的目的当然不是搞慈善,帮助农户脱贫致富;也不是"重金求子"找你“生猴子”,而是骗你的钱!因此,奉劝种植户切勿上当。
白芨,属于兰科、球根(块根)植物。确实具有药用价值,但是真正能够回收的单位少得可怜,目前大量使用白芨的单位大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骗子就是为了销售他们的种苗。
白芨,对栽培环境要求比较高,人工种植很难收获。白芨根茎的生长,需要有共生菌的环境,否则很难成活。一般在野生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少则4年,多则5~6年甚至需要更长的生长期。目前人工栽培白芨驯化,以批量生产出售"组培苗"为主,死苗率较高,故不可盲目人工引种。
中国人工驯化种植白芨是从2012年开始实验性栽培,由于生长周期长至今尚未收获。白芨,适合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松树林或针叶林下;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由于白芨生长习性所限,目前中国云、贵、川等地在2014~2015年期间,新种植地块的死苗率达到 70%~80%,如果遭遇干旱,则更是损失惨重。家种品短期内,仍难以替代野生。家种白芨和野生品有何明显差异,是否有利于价值,仍是个未知数。
3.白芨有哪些基本信息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
白芨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有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栽种3至4年后的9至10月采挖,将块茎浸水中约1小时左右,洗净泥土,除去须根,经蒸煮至内面无白心时取出,晒或炕至表面干硬不粘结时,用硫磺熏一夜后,晒干或炕干,然后撞去残须,使表面光洁,筛去杂质。
白芨块茎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多有2至3个爪状分枝,长1.5至5厘米,厚0.5至1.5厘米。表面为灰白色或黄白色,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有数个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
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4.白芨是什么
别名:白及。
李时珍说: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及。 来源: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
野生。 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此外浙江、河南、陕西、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福建、江西等地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块茎扁圆形。 有2~3个分叉,略似掌状,长1。
5~4。5厘米,厚0。
5~1。5厘米,分叉扁圆锥形。
表面黄白色,有细密纵皱纹,上面有微凸起的茎痕,周围有较紧密的环纹2~3圈。和点状细根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断裂残基,周围有稀疏环纹1~2圈,分叉上亦有稀疏环节纹1~3圈,环纹呈棕色或褐色。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黄白色半透明,并有散在的细椎管束小店。
气无,味微苦。嚼之产生粘液。
以根茎个大坚实,色白明亮,光洁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白芨胶(为粘胶质)和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1、止血,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据初步观察,其原理为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 白芨末的止血效果迅速确实,优于紫珠草、大小蓟等。
2、抗菌,体外试验对大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也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3、抗真菌,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化瘀止血,补肺生肌。
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外敷痈肿,烫伤,皮肤燥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