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知识1100字
1.数学小知识或小故事 50字左右100字以内
古希腊人在数学中引进了名称,概念和自我思考,他们很早就开始猜测数学是如何产生的。
虽然他们的猜测仅是匆匆记下,但他们几乎先占有了猜想这一思考领域。古希腊人随意记下的东西在19世纪变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纪却变成了令人讨厌的陈辞滥调。
在现存的资料中,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开始猜想的人。他只谈论了几何学,他对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许不熟悉,但对土地测量的准确意思很敏感。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和一个社会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古希腊的几何来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于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没土地,为了租税的目的,人们经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还说: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日晷仪的使用,以及将一天分成12个时辰。希罗多德的这一发现,受到了肯定和赞扬。
认为普通几何学有一个辉煌开端的推测是肤浅的。
2.【给几个数学小故事、知识.简短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2数字趣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3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3.100字数学小故事或小知识
华罗庚的故事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
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这里还有别的~
?re=view
4.数学小短文100字
分饼干:
过年了,我们准备回老家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商场买饼干,我们买了很多饼干,准备送给表哥、表姐和表弟。爸爸说:“我们把饼干分成三堆吧。”应该怎么分呢?奶奶说把饼干一个一个的分,我觉得太慢了;爷爷说先数一数再用除法分成三堆,但是也太慢了;我说还是五个五个的分吧,最后我很快就把一袋子饼干分成了均等的三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分类:
今天,上数学课学习了“分类”,老师说: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分类可以按单一的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听到这,我想起上星期妈妈带我到“香江商场”买东西,我发现牙膏放在同一个架上,而且同一排的几层都是牙膏,饮料也放在另一排的架上。我看到那么多的饮料,我都喜欢,真想喝个够!妈妈看到我嘴馋,微微地笑了,我马上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就说:“为了让客人容易找到东西,商场的工作人员就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现在终于明白商场是分类整理商品的。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的身边,谢谢老师了!
开心加减数
过新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到商场买年货,买了好多很好吃的东西回家。有瓜子,有糖果,有蛋卷。还有我喜欢吃的开心果。我很想吃开心果,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开心果。”妈妈说:“吃吧!不过你要一边吃一边学习数学课上的加法和减法的呀!”我说:“好!”于是,我从罐子里面拿了一把开心果放在桌子上,数了一次,共有10颗,接着我再拿了一把开心果出来,数一数共有12颗。两把加起来一共22颗。然后我剥掉了其中的9颗吃下肚子了。我想一想一共拿22颗,我吃了9颗,就等于22减掉了9就等于13,剩下了13颗开心果。我想,爸爸妈妈也要吃开心果,就跟爸爸、妈妈说:“你们也来吃开心果吧!”爸爸妈妈都夸我真是一个乖孩子。
姥姥家的小动物
姥姥家有许多小动物,有三只小羊、一只羊妈妈、一只小狗、一只小猫,还有五只小白兔、五只母鸡,呀,真多,一共十六只动物。我最喜欢那五只小白兔,浑身长着雪白的长毛,像穿了件白色的棉衣,我想小白兔在冬天肯定不会冷。它的两个长耳朵像把张开的剪刀,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像两个红樱桃。小白兔的嘴巴很特别,长着三瓣嘴唇,周围还有几根胡须,样子非常可爱
开学准备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学习用品,有书皮、皮筋、生字本。书皮共有5个,包了3本新书,还剩2个书皮。我们把下册的字卡分开,每一课用1个皮筋套起来,一共套了20课,原来妈妈买了20个皮筋。一共40课,还需要买20个皮筋才够用。
5.数学小知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
数学小常识(转载)
[ 2007-11-28 12:58:00 | By: gnwz ]
数学小常识
1.悖论:
(1)罗素悖论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谁给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十九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接连出现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批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2)说谎者悖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慌话。”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还在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就是著名的说慌者悖论。类似的悖论最早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当时克里特岛哲学家爱皮梅尼特曾说过:“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慌。”在中国古代《墨经》中,也有一句十分相似的话:“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意思是:以为所有的话都是错的,这是错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句话。
说慌者悖论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张纸上写出下列两句话:
下一句话是慌话。
上一句话是真话。
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对话。甲对乙说:“你下面要讲的是‘不’,对不对?请用‘是’或‘不’来回答!”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虔诚的教徒,他在演说中口口声声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什么事都做得到。一位过路人问了一句话:“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2.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6.数学小短文1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带我到卖蔬菜的那个小角落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
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但是妈妈去济南了,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又问:“这4只黄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只多少钱?”我想了想,说:“3元2角,是32角,32÷4=8,每只8角。”
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今天,我真高兴呀!买到了爱吃的蔬菜,又学到了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7.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8.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100字3篇要快,急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场蓝球比赛。
看了一会儿,爸爸突然对我说:“祺祺,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爸爸想了一下,说到:“假设红队一分钟投8个球,蓝队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蓝队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10个球,红队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只数一分钟投6个球,问多少分钟后红队和蓝队投进的只数相同?”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过了好长时间他还是没想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没了草稿本,我做不出来。”我知道,就算我有草稿本也未必做得出来。
这个时候,妈妈对我说:“原来红队一分钟比蓝队多投进2个,一共投了8分钟,也就是8*2=16(个);后来蓝队反超每分钟比红队多投4个,那么16个球要投几分钟呢?16÷4=4(分钟),要4分钟才能追上。”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爸爸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考虑的思路有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
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评论(2)3148 其他回答(2) 热心问友 2009-08-04 动物数学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
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
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
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评论(1)62 白云 8级 2009-08-04 1.问:用平底锅每次煎两个饼,每煎熟一个饼正反面各需1分钟,因此一只饼从入锅到煎熟共需要2分钟,照这样,煎三个饼到少要用多少分? 答:3分钟。
第一分钟,先煎两个饼; 第二分钟,把一个饼翻过来,取出另一个饼,再放入一个新饼; 第三分钟,取出两面都煎好的一个饼,把另一个饼翻过来,再放入刚才已经煎了一面的饼。 2.问:某地的海水1000千克含盐3千克,1千克海水含盐多少千克?10千克的海水呢? 答:3÷1000=0.003千克 3.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而自行车的车轮都作成圆形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能运用有关知识简单说一说车轴为什么要放在轮子的中心处? 答:为了使骑起来平稳 轴心到地面距离要不变,所以轮子是以轴心为圆心的圆,所以自行车的车轮都作成圆形的,车轴要放在轮子的中心处。
评论(1)43 相关知识 有关数学的生活中的小故事 9 2012-06-29 要生活中的数学趣味小故事 4 2013-06-15 数学故事大全 10 2012-06-18 数学小故事(短的) 1 2014-07-06 求10个数学小故事 要短的 6 2013-08-10 更多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事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事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事相关知识>> 相关搜索 生活中的数学小常识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9.数学小故事加100字感想
生活中的数学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在想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奥运会期间,我的姨妈去了一次香港。她一回来我就缠着姨妈问去香港的情况。
我问:“你们的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到底有多少人啊?别卖关子了。”
姨妈慢条斯理地说:“你算一下我门团的人数不就行了吗?”
“你说吧。”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4组多出1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再把分底的4小组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导游,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我马上开始了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至少85人。”
姨妈高兴的说:“一点不错,就是85人,请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1次4等分时,每人1份,由此推理得到:第3次之前有1*4+1=5(人),第2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1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
“那你们有男女各多少人?”
“男55,女30。我们那时只有11人,7人,5人的房间了,你想我们怎么住?而且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经过苦思冥想,我终于得出最佳方案:男的2间11人房,4间7人房,1间5人房;女的1间11人房,2间7人房,1间5人房。
题目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心里还是十分高兴。
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数学聊斋:算 24 之不可能问题与难题
算24, 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用扑克牌玩的游戏。每张牌代表一个的正整数。(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J,Q,K及``大小王'' 去掉,并约定A代表1。) 参加游戏的4个人每人出一张牌,4张牌就代表了4个正整数。四个人就开始竞争,看谁最先将这4个正整数通过加减乘除算出24来,而且每个整数恰好用一次。所用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简单的算术,但要算得又快又正确也不容易。并且还有很多难题出现。
例如,如果4个数是1,1,1,1,你能算出24吗? 这个题目很难,所有的数学家都算不出来。你会不会因此而拼命地算这道题,希望有朝一日将这道题算出来,将所有的数学权威都打倒?只要你具有一点算术常识,就能看出用四个1按上述规则算出24是不可能的。因此你也不会白费力气去算这道“难题”。这不是难题,而是不可能问题。其实,现在有很多“民间数学家”拼命想解决的问题,比如用尺规作图三等分任意角、找出5次以上的一般代数方程的求根公式、等等,也和这个问题一样是不可能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的不可能性不容易看出,而是前辈数学家用较高深的数学知识才证明出来的。不过,既然已经证明了,就不再是难题,而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又例如,4个数是5,5,5,1,让你算24,你能算出来吗?还有,如果4个数是3,3,7,7,或者4,4,7,7,或者3,3,8,8,你能算出来吗?
也许,经过努力之后你仍然算不出来,于是你相信它们都是不可能算出的。不过,如果你看见这样的答案:5 x (5 –1/5) =24,就知道用5,5,5,1算24不是“不可能问题”,至多只能算是一个“难题”。其实,这个难题也不太难。只要你解除思想束缚,不要求中间每一步的计算结果都是整数,而允许出现分数,就能自己凑出答案来。不过,这样“凑出来”的答案让人感到是偶然的巧合。能不能有一个更自然的思考方法呢?
先用 5,5,1算出24:5 x 5 – 1 =24。还剩下一个5没有用上。我们对 5 x 5 –1 进行恒等变形,利用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将两项的公因子5提到括号外:
24 = 5 x 5 – 1 = 5 x (5 – 1/5)
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