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知识科普
1.防疫情安全知识句子有哪些
1、基层需要的是口罩,而不是口号;需要的是消毒水,而不是口水。
2、抗疫是当务之急、是头等大事,抗疫是“1”,打不赢这场阻击战,其他都是“0”。 3、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必须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方法,同时间赛跑,与病毒搏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4、疫情防控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5、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6、要把疫情防控的责任压实到最末梢、力量充实到最一线、措施落实到最基层。 7、建立“一把手”抓带头、“一盘棋”抓统筹、“一张网”抓防控、“一竿子”抓落实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
8、一抓到底、一严到底,是最好的落实,是最有力、最有效的防控。 9、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以铁的状态、铁的担当、铁的作风、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提高战斗力。
10、“防”“控”“管”“治”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关口,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 11、“信心”是最好的疫苗。
12、恐慌也是可怕的“传染源”。 13、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
14、筑牢抗击疫情心理的防防墙。 15、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2.古代人们的抗疫方法主要有哪三种
以下总结古人预防疫毒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则,隔离在古代经书、史书、小说、笔记、地方志等文献之中,记载了很多预防与治疗温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的预防疫病办法。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
在汉代政府就要求做好隔离工作,以预防人与人的传播。《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又如,《晋书•王彪之传》亦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均需采取隔离措施。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防疫”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
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上温疫之人。隋朝与萧齐类似,专门为麻风病人设立“疠人坊”。
由此可见,今时我们知道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但古人对于疫毒的认识并不比我们差多少。二则,养正《内经》明确地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
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
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从这几天的信息中可以见到,不少医护人员感染了疫毒。
但是他们已经穿好了防护服,为什么还会感染呢?根本原因是正虚。因为临床工作压力大,饥饱失常,过度劳累,导致正气偏虚。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扶正才是关键。
三则,艾灸前人重视艾灸防疫。前人已经认识到,艾灸的作用甚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
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今人知道,古人也知道。
比如,唐代大医孙思邈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这是用灸法来预防瘟疫感染。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强调,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于治疗,亦可用于预防。
对于平常人没有生病,也可以艾灸吗?当然可以。扁鹊认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明确地说,不病之人可以施灸,灸能延寿。此次疫毒以湿为主,或兼热,或兼寒。
若能灸足三里,使脾胃中焦气机健旺,湿浊得化,疫毒自然不能伤人。古人的经验是,要令局部灸后脓水流离,则正气健旺,邪不能侵。
四则,药囊古人认为,疫毒是一种偏性极重的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
比如,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或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手臂、头顶,可以有效预防疫毒感染。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同时现代研究发现,中药香囊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预防流感,防治疫毒:中药香囊可以在预防普通感冒、甲型H7N9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起到一定作用,可减少人们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2.避秽化浊,清新空气;3.吸汗、提神:“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芳香走窜,开窍提神;4.驱蚊虫毒蛇。
注意事项:孕妇和易过敏者不宜。五则,药浴通过中药药浴来避邪,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内经》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如,清代刘松峰在《松峰说疫》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药浴后不再次冲水,直接擦干穿衣即可。唯洗浴后要马上擦干,以免毛孔打开后易受风寒。
另外,古书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预防疫病,保持健康。六则,粉身身上抹粉,也能预防温疫邪毒。
比如,晋代大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珍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纳鼻中,吸之取吐,温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瘥。
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三四度,甚妙也。”
该方以各种祛邪辟秽的药物组成,既可纳鼻中吸之取吐,亦可外粉周身以御时行邪气,甚至还可以用于治疗牛马疫病。一方而兼多用。
《肘后备急方》亦记载了“姚大夫粉身方:芎䓖、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纳米粉中,以涂粉于身,大良。”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粉身散、《外台秘要》治温病粉身散方与此方同。
抹粉防疫,这个思路值得我们学习。而且,《肘后备急方》所用的这三味药比较平和,甚有可效可法之处。
七则,服散今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中医人及中医院都提供了预防药方。其实,古人也有预防方。
比如,晋代大医葛洪《肘后备急方》就记载了一个度瘴散,“辟山瘴恶气。若有黑。
3.你的专业能为抗疫做些什么
我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受疫情影响,口罩一度成为全民哄抢的商品。
除了线下药店采买外,网购自然而然成为大家购买的主要途径,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电子商务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的买卖,普遍认为的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
4.谁知道抗旱知识
一、加强旱情预防预报、增强防御能力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要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灾情研究、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迄今为止,四川省没有覆盖全省的旱情监测网络,今年时逢大旱,问题尤为突出。据了解,逐级报上来的旱情,几乎层层有水分,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对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资和资金,增加了不少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统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科学的气象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结合地面土壤墒情监测网的实测资料,对四川盆地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准确地捕捉全省旱情分布及其演变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提供土壤墒情信息彩图,加强旱情的预测和预报,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学地评估旱灾损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减灾决策建议,使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四川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就显现出它的不足。大力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提升各大型灌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水情水质监测及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目标完全实现后,将大大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手段,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为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强抗旱意识
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又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培育和推广优良粮食品种。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冬小麦综合节水技术等现有节水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一是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二是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就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三是.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四是.喷灌技术。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五是.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六是.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涵水量,减少干旱的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