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护理科研

bdqnwqk2年前百科10

我是护士,除了节假日可以在家休息,挤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学习,平时白天在病房上班,是没有精力和时间搞什么科研的。所谓科研,就是科学研究。护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离不开临床护士参与护理科研。然而,因为护士长期缺编,病人就在不断增加,并且年年有新任务、新目标,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还要迎接各种各样的检查。为了应付检查和考试考核,大多数护士不能像其他女人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照顾好家,或者自由自在地到处玩耍。为了事业发展,我们护士又不得不逼自己爱上护理科研,只有给自己确立前进的目标,才能让自己像一个真正的护士,不仅会做具体的护理工作,也能学会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也会懂得一些护理科研的知识,并且用实际行动来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1993年11月左右,我在长沙职工大学读高护班期间,看到了《当代护士》的创刊号。虽然,从1984年7月参加护理工作以后,每年陆续订阅了《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护理专业刊物,也挤出时间看了一些文章,但是,真正有念头想写护理论文,是接触《当代护士》之后。自1994年开始,我自费订阅了《当代护士》,并且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即在1994年内,要完成一篇论文,争取在《当代护士》上发表。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读高护班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医院“创一甲”必须开展责任制护理新业务,要对病人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并且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出来,即对危重病人要书写护理病历,体现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新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继续教育。所以,我参照《中华护理杂志》和《当代护士》杂志上有关继续教育的文章,写了“继续教育乃人人所需——浅谈护理继续教育》,这篇文章刊发在《当代护士》论文集上,虽然没有达到正式杂志刊用的水平,但是,刊用在论文集上,也是对我一份鼓励。从此,除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发挥到为病人服务中去,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日记,积累一些临床护理经验,并且购买了《责任护士手册》,对照手册,提高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有一次,医院接受了一位右大腿重度断裂伤病人,他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汉,上有八十多岁的母亲,下有一对读书的子女,因为做红砖,不幸在工地上把右腿滑入制砖机,导致右大腿嵌入机器内无法出去,周围的老百姓不得不叫了一辆加长的吉普车迅速把他送到滩头区医院抢救治疗。通过对他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我写了“爱心在这里汇聚”(刊发在《当代护士》),并写了“一例右大腿重度断裂伤病人的急救治疗和护理”,于1996年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护理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急诊、急救及危重病护理会议”(张家界)。能与全国知名医学、护理专家在一起,共同研讨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我深受鼓舞,决心以此为动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把临床护理工作干好,又开动脑筋进行护理科研把护理论文写好(护理科研是通过护理论文来体现的)。
自1995年9月,调入隆回县中医院工作之后,我就把工作、看书、思考、应用、写作结合起来。我先后到内科、骨伤科、护理部工作,最后还是服从安排,扎根在骨伤科。与骨伤科亲密接触,要从读高护班在湘雅医院骨伤科实习说起。那时,湘雅医院骨伤科护士长是贺爱兰,带教我的老师是张伏元。从这里开始,我才真正见识了骨科护理的景象。除了各种与其他科室一样的输液、肌注、输氧等常规护理技术之外,这里的病人要针对骨牵引、皮肤牵引、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手术内固定等开展相应的专科护理业务。在这里,给我映像最深的是换药是护士做的,还有针灸、按摩等,也是护士做的。翻看老师们记录的针灸病例,我就想我们医院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科研条件。实习是短暂的,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在中医院骨伤科,我呆了十多年,并且承担责任护士及组长工作十余年,至今还在骨伤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骨伤科呆的时间久了,自然对骨科病人产生了感情。每次看到骨折病人来住院,我心里就隐痛。无论是老中青年人,还是儿童少年,骨折意味着要限制活动,哪个地方的骨头骨折,哪个地方的肢体就不能正常活动。特别是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需要卧床很长一段时间,最容易引起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心理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等并发症,需要责任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用心服务,同情和鼓励病人,及时做好健康宣教,做好家属工作,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重返社会正常生活。根据我的工作经历,通过查阅专业护理刊物,我陆续撰写了“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中的应用”等论文,并向《当代护士》等杂志社投稿,参加护理专业学术会议。从1996年至今,我参加了十余次全国性的护理专业学术会议,参加省级会议(包括高级培训)五次。通过这些会议,我对护理科研的认识逐步提高。虽然条件有限,但是,我一直在关注护理事业的发展动态。随着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优质服务工程、等级医院复审等各项工作的推进,我们护士也跟着学习和实践。如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管理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常规化、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技术的逐步展开,还有医保、新农合、居民医保政策的普及,医院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我们对护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也在不断接纳、消化、吸收及运用。
爱上护理科研是艰难的。为了完成一篇论文,我必须积累一定的护理病例,查阅相关的护理专业刊物,必须挤时间动脑筋思考、花精力书写、自掏腰包参加会议及发表论文(会务费用大多数情况只能报销一半,论文版面费则全部是自费,从1996年的80元,到现在的1200元,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奉献)。许多同行都摇头,为了晋级,不得不把写论文发表论文一事交给了他人(这是社会风气腐败造成的“代写论文”,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没有科研资金,没有科研场地,一些激励机制也难以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参加本专业学术会议,按职称及职务报销部分费用,发表一篇论文奖励200元等),基层医院护理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只能按照院领导的指示办。护士的合理编制都满足不了,临床工作任务很重,每天下班就有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那还有心思想什么护理科研?所以,我只能单打独斗,一个人在护理科研之路的边缘上徘徊、蹒跚前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做任何事情是需要机遇和动力的。随着医疗改革的步步深入,职称改革在各地医院陆续推广。护士可以跟医生一样,从初级开始逐步晋级中级及高级。主管护师只要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就过关了。副主任护师则要求高了,学历、计算机、英语、公共课、专业理论及论文水平,都需要花时间、精力、金钱来攻克。有机会就要争取,努力了才不会后悔。要达到目标,就要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从不会到会,从难到易,每一份辛勤的汗水里,都饱含了我的爱心和责任。因为我爱病人爱护理事业,就要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就要像模像样地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护士,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经验丰富,就要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供护理同仁们分享。我是护士,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和家庭,更重要的是属于病人极其整个社会的护理事业。在不断学习、思考、晋级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境界也一步步提高。
2008年8月开始,我不再担任责任护士,只要上好“换药班”。这个班是四十岁以上护士人人向往的“轻松班”——不要上晚夜班,不要给病人铺床、打针等,只要保证科室药品及换药器械供应,把血标本送到检验科,把病人的口服药及外用药送到床边,与医嘱班护士核对医嘱,就行了。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事情大部分是应该由后勤人员或护工来承担的,就由临床经验丰富、对病人负责的老护士来承担,恰恰是对护理人才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护士严重缺编,需要政府和各级医院领导重视护士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一方面,技术过硬、具有管理和教学能力的老护士,就纷纷离开临床护理岗位,去行政后勤(医院办公室、党务办公室、计生办、收发室、设备科、保管室等)部门呆着,把护理专业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还有,医院和卫生系统的频繁招聘,对护士的稳定性负面影响大。许多年轻护士,好不容易被医院招聘参加工作,就不能安心工作,因为临时护士、合同护士与在编护士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别(如保险、奖金分配等),她们在医院工作最辛苦(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各班任务,还要帮助资格老的护士上班,虽然资格老的护士是出钱卖班,但是,没有得到正常休息的年轻护士,是很难把自己的班和他人的班尽职尽责做好的,加上年轻护士还要参加自考、医院培训及考试考核,还要谈婚论嫁,孝敬父母等,她们过度透支精力带来的隐患是令人堪忧的)!所以,为了争取平等待遇,她们不得不参加卫生系统的“正规招聘”,争取成为“正式护士”。前几年,年轻护士的频繁流动,给科室护士长及其他护士带来了诸多压力。
也许是心里不安使然,担忧护理事业的未来后继乏人,我决心发挥余热。各地医院不重视护士及护理工作,就靠护士自己重视啊!我一方面尽量把本职工作做好,让病人及其他人员满意;一方面细心观察年轻护士的工作态度及实践能力,同时也想一想一些资格老的护士在一起说些什么;并且,来到网上,倾听全国护士的呼声……《中国健康护理网》、《中国护士网》给我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不仅在医院和家庭发挥护士的亲身服务作用,而且可以投入现实和网络社会,为广大群众或网民提供健康服务。现在的年轻人吃穿不愁,主要是心理素质差,没有精神信仰,需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去好好引导她们,走上健康快乐的生活之路。因此,我爱上了“博客”,根据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通过思考和提炼,写成“日志”,发表在《中国健康网》的“博客”里,这些文字,出自我的真心,不仅帮我自己及时调整好了心态,同时提高了我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和共鸣。
我想,我的护理科研之梦才刚刚开始,过去的努力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政府、社会及各界人士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因为护士是维护人类健康的白衣天使,因为人类的健康需求在不断翻新,因为护士缺编依然是一个很棘手的老大难,因为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护士都调动起来,热爱人类健康事业,我的护理科研之梦才会跟随时代步伐,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