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科历史

bdqnwqk2年前百科12

1.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还有清史稿。

再加上《东周列国志》《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隋唐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

2.百科的发展历史

中国汉朝初年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编写过的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则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

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也有学者认为明朝的《永乐大典》是最早的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书体。民国时的著名学者李煜瀛是最早进行西方百科全书研究的人,将这一书体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百科全书的名称,他在《世界学典书例答问》中说:“四十年前煜首译'encyclopedia'为‘百科类典’,后中国因受《四库全书》命名的影响,改译为‘百科全书’。近二世纪专科的encyclopedia出版颇多,在中文有《中国文学百科全书》等。文学本百科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为多科,然于一科之名下,复系以‘百科’二字,终觉不甚妥当。且‘全书’二字,在中文易与‘四库全书’之丛书式的全书相混,不足表示其为另一书体,故以后又改译为‘学典’。‘学典’即拉丁文'encyclopædia'(英法文略同),有‘所讲的学术环绕在内’之意。后凡包括一切学术在内一呈显知识世界且多系按辞典次序排列的书,每用此词以构成其书名。”

3.百科全书的发展历程

古代百科全书起源于古希腊。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始祖。他们通过讲学记述了当时已有的知识(右下图为亚里士多德在授课)。

古希腊学者斯彪西波(Speusippus,死于公元前338或339)根据亚里士多德一系列关于自然、数学、哲学等演讲整理编撰了一套百科式的教材《思辨哲学》(Netaphysics)。亚里士多德还首次对知识进行原始分类,即“理论的科学”(数学及自然科学)、“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修辞学)和“创造的科学”(诗学)三大类。

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百科全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之父”。 如果说古希腊编撰百科全书的方法是记录口述材料,那么古罗马的方法是把当时已有的知识经过重新整理,概括为可读的形式。

古罗马学者及作家瓦洛(M.T.Varro,公元前116一前27)的9卷本巨著《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分别记述了语法、修辞学、逻辑学(三学)、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四术),这“三学四术”(The trivium & quadrivium)的分类方法也称为所谓“自由七艺”,是古代对百科知识的另一种原始分类方法。 在此之后,另一位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Pliny,the Elder,公元23一79)的名著《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已有了文献汇编的性质。

这部37卷的巨著完成于公元77年,内容包括宇宙志、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及矿物学等科目,在普林尼去世后的1500年间一直被作为编纂百科全书的重要资料来源和研究科学史的重要参考书,也被后世奉为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中世纪百科全书 中世纪受宗教统治束缚,大多数百科全书是为修道院培养神职人员而编,以宣传教义为目的,仍未脱离教科书的性质。

但在反映当时知识方面,仍有经典巨著问世。如西班牙塞维尔大主教、作家圣伊西多尔(St.Isidore,约560-636)编写的20卷本《词源》(Etymologiae)。

该书取材广泛、旁征博引、探本求源(这也是作者所取书名的原意),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流传许多世纪。法国学者文岑(Vincent de Beauvais,约1190一1264)为神职人员编纂的80卷《大宝鉴》(Speculum majus,英文名为The Bigger Mirror)也属中世纪百科全书中的佼佼者。

全书10000章,包括上帝、宇宙、人类学、语言学、逻辑、修辞、伦理、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建筑、战争、体育、航海、医学、神学、历史等。其突出的优点是辑录了许多散佚的文献资料,为后世学者广泛使用。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百科全书。 中世纪后期,由于知识量的增加和人们查检的需要,百科全书开始被当作工具书使用,采用更合理的知识分类体系,并逐步从分类编排向字顺编排过渡。

1559年encyclopedia一词由德国学者P.Scalich正式使用;1704年John Harris(1667-1719)编撰的《技术词典》(Lexicon technicum)在英国最早采用字母顺序编排法;1728年Ephraim Chambers(约1680-1740)在其《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综合大词典》(Cyclopaedia;or, An universal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中广泛采用了参见。这些发展对后世百科全书有很大的影响。

近现代百科全书 近现代百科全书真正的奠基人是法国学者狄德罗。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见右图),包括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孟德斯鸠(Montesquieu)等人,于1751一1780年间编纂了举世闻名的35卷本《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Encyclopè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è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ètiers)。

这部巨著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对封建政权和教会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并极力宣扬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在结束中世纪神学统治、发展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准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百科》正编17卷,图版11卷;补编4卷,图版1卷,索引2卷,共计35卷。

从编纂的角度来看,这部巨著不仅包括艺术、自然、科学内容,而且把工业、贸易等非学院知识也纳入其范围,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类知识大全,并完成了从教科书向工具书的转变。 19世纪,百科全书的出版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德国的布洛克豪斯(Brockhaus)、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当时已出版第1一9版)、美国的《美国百科全书》以及法国的拉鲁斯(Larousse)是百科全书的代表作。它们以资料精确、新颖,便于检索和重视学术性为读者所称道,迄今仍兴盛不衰。

我国解放前曾有多次编译百科全书的计划,但均中途夭折。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也编撰出版过《日用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等,但这些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口号下,也制订过出版中国百科全书的规划,但始终未能实现。直到1980年才正式出版有中国特色、水平较高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4.小学生《百科知识大全》内容是什么

这本书上介绍了很多关于动物、军事、科技、植物、地球、宇宙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而且还有许多相关的图片,通俗易懂。

百科知识模块帮孩子放下沉甸甸的书包,以最轻松的姿态来阅读这个世界。

透过《百科知识大全》让视野扩容,在这里,或知识或故事的文字娓娓道来,就这样缩短时与空的距离,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

走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破解科学之谜,感受历史的沧桑,享受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扩展资料:

《新少儿百科知识大全》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锦党。

是一套能看、能听、能说、能画、能玩的童书,是一套幼儿和家长共读互动且可以反复阅读的童书。

从儿童的阅读特点和兴趣出发,采用开放式框架,大场面图设计,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入手,帮助引导幼儿快乐地积累关键经验,促进幼儿动脑和思维的发展。

《新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历史文化常识(注音版)》以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基础,精选孩子们感兴趣、想知道或有必要了解的天文地理、科学技术、动物植物、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带领小读者一起邀游茫茫宇宙,了解国内外的风土地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少儿百科知识大全

5.百科全书的发展历程

古代百科全书起源于古希腊。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始祖。他们通过讲学记述了当时已有的知识(右下图为亚里士多德在授课)。

古希腊学者斯彪西波(Speusippus,死于公元前338或339)根据亚里士多德一系列关于自然、数学、哲学等演讲整理编撰了一套百科式的教材《思辨哲学》(Netaphysics)。亚里士多德还首次对知识进行原始分类,即“理论的科学”(数学及自然科学)、“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修辞学)和“创造的科学”(诗学)三大类。

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百科全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之父”。 如果说古希腊编撰百科全书的方法是记录口述材料,那么古罗马的方法是把当时已有的知识经过重新整理,概括为可读的形式。

古罗马学者及作家瓦洛(M.T.Varro,公元前116一前27)的9卷本巨著《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分别记述了语法、修辞学、逻辑学(三学)、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四术),这“三学四术”(The trivium & quadrivium)的分类方法也称为所谓“自由七艺”,是古代对百科知识的另一种原始分类方法。 在此之后,另一位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Pliny,the Elder,公元23一79)的名著《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已有了文献汇编的性质。

这部37卷的巨著完成于公元77年,内容包括宇宙志、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及矿物学等科目,在普林尼去世后的1500年间一直被作为编纂百科全书的重要资料来源和研究科学史的重要参考书,也被后世奉为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中世纪百科全书 中世纪受宗教统治束缚,大多数百科全书是为修道院培养神职人员而编,以宣传教义为目的,仍未脱离教科书的性质。

但在反映当时知识方面,仍有经典巨著问世。如西班牙塞维尔大主教、作家圣伊西多尔(St.Isidore,约560-636)编写的20卷本《词源》(Etymologiae)。

该书取材广泛、旁征博引、探本求源(这也是作者所取书名的原意),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流传许多世纪。法国学者文岑(Vincent de Beauvais,约1190一1264)为神职人员编纂的80卷《大宝鉴》(Speculum majus,英文名为The Bigger Mirror)也属中世纪百科全书中的佼佼者。

全书10000章,包括上帝、宇宙、人类学、语言学、逻辑、修辞、伦理、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建筑、战争、体育、航海、医学、神学、历史等。其突出的优点是辑录了许多散佚的文献资料,为后世学者广泛使用。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百科全书。 中世纪后期,由于知识量的增加和人们查检的需要,百科全书开始被当作工具书使用,采用更合理的知识分类体系,并逐步从分类编排向字顺编排过渡。

1559年encyclopedia一词由德国学者P.Scalich正式使用;1704年John Harris(1667-1719)编撰的《技术词典》(Lexicon technicum)在英国最早采用字母顺序编排法;1728年Ephraim Chambers(约1680-1740)在其《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综合大词典》(Cyclopaedia;or, An universal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中广泛采用了参见。这些发展对后世百科全书有很大的影响。

近现代百科全书 近现代百科全书真正的奠基人是法国学者狄德罗。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见右图),包括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孟德斯鸠(Montesquieu)等人,于1751一1780年间编纂了举世闻名的35卷本《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Encyclopè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è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ètiers)。

这部巨著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对封建政权和教会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并极力宣扬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在结束中世纪神学统治、发展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准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百科》正编17卷,图版11卷;补编4卷,图版1卷,索引2卷,共计35卷。

从编纂的角度来看,这部巨著不仅包括艺术、自然、科学内容,而且把工业、贸易等非学院知识也纳入其范围,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类知识大全,并完成了从教科书向工具书的转变。 19世纪,百科全书的出版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德国的布洛克豪斯(Brockhaus)、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当时已出版第1一9版)、美国的《美国百科全书》以及法国的拉鲁斯(Larousse)是百科全书的代表作。它们以资料精确、新颖,便于检索和重视学术性为读者所称道,迄今仍兴盛不衰。

我国解放前曾有多次编译百科全书的计划,但均中途夭折。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也编撰出版过《日用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等,但这些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口号下,也制订过出版中国百科全书的规划,但始终未能实现。直到1980年才正式出版有中国特色、水平较高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6.有什么历史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

全文:历史、文学常识大全

7.百科的发展历史

中国汉朝初年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编写过的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则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

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也有学者认为明朝的《永乐大典》是最早的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书体。

民国时的著名学者李煜瀛是最早进行西方百科全书研究的人,将这一书体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百科全书的名称,他在《世界学典书例答问》中说:“四十年前煜首译'encyclopedia'为‘百科类典’,后中国因受《四库全书》命名的影响,改译为‘百科全书’。

近二世纪专科的encyclopedia出版颇多,在中文有《中国文学百科全书》等。文学本百科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为多科,然于一科之名下,复系以‘百科’二字,终觉不甚妥当。

且‘全书’二字,在中文易与‘四库全书’之丛书式的全书相混,不足表示其为另一书体,故以后又改译为‘学典’。‘学典’即拉丁文'encyclopædia'(英法文略同),有‘所讲的学术环绕在内’之意。

后凡包括一切学术在内一呈显知识世界且多系按辞典次序排列的书,每用此词以构成其书名。” 。

知识百科历史

标签: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