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危机
1.学习危机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中国人重视孩子在校学习成绩,但漠视了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在家庭教育上存在六大误区:
一、学习是为了考大学
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一错误的观念导致家长只注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教育。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很多人大学毕业后过的不尽人意,一事无成。因为成功的人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学业成绩仅仅占其中一少部分。
二、孩子没考满分就不满意
分数永不嫌高,孩子没考满分就不满意。其实,孩子考到九十分(满分一百)就说明他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不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三、热衷于让孩子参加补习班
其实,除基础很差的学生可以请家教来弥补知识外,大部分学生不需参加补习班。原因一:课本知识百分之八十通过自学可以解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原因二: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正规的课堂上都没教会你的孩子,补习班的教师就教会了?孩子学习的好坏,更多与他的学习目标、注意力、毅力、兴趣等有关。
四、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从教二十年,我没遇到一个家长问他孩子的体育成绩。其实体育锻炼对一个学生很重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体育锻炼能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培养顽强的毅力。
五、忽视孩子的人际交往
家长会上,没有家长询问孩子与同学的交往情况。其实,人际交往对一个人成功与否极其重要。美国哈弗大学研究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成功87.%来自于人际关系,12.5%来自专业知识。
六、随便夸奖孩子
现代家长好像都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动辄“你真棒,你真聪明!”。随便的夸奖只会使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
夸奖孩子正确的三大原则是: 1、夸具体不夸全部; 2、夸努力不夸聪明; 3、夸事实不夸人格。
《·优·满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2.什么是危机意识
什么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
]用现代的流行语言来说,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危机通常是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美国危机学家罗森塔尔(Uriel Rosenthal)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确,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打到生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这只野猪就是有[危机意识]。 那么,个人应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呢? 危机意识──失落在自我满足之中 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会马上跳出来。
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凉水中逐渐加热,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跳出的能力,直至被热水烫死。 身为百姓──缺乏危机意识 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之中,导致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甚至认为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事,危机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更没有必要为危机进行各种准备。
真相:危机离我并不远 人生不易,七灾八难。──危机四伏──珍惜现在。
但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系统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环境的不断演化,我们生活的地球并未因文明的演进而更加太平,相反各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灾难性事件仍在我们眼 “天天都有危机感”成为深航人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
为了使企业始终充满朝气与活力,深航公司采用“道沟”理论,即“为每个员工前面铺一条路,后面挖一条沟”,或者说“前面放一块金锭,后面放一只老虎”,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惟一选择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竞争上岗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是全体员工身后的一条“沟”。
每年一次考评,管理层员工如果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基本称职则会被淘汰,对素质跟不上但暂不淘汰的员工实行下岗,待岗轮训制度每年强制淘汰率为5%,真正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机构能设能撤”的动态模式。正因为如此,一家看似不大的国内航空公司,却拥有全国民航1/50的飞机,取得了民航市场1/5的利润,让同行和专家羡慕不已。
这就是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在主动地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它让员工明白昨天的辉煌不是今天的辉煌,更不是明天的辉煌。&前上演,远的如纽约“9·11”袭击,近的如发生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的恐怖袭击。
危机意识让人成熟──一日一生 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变心了,怎么办? 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 危机意识让人保持活力 “鲶鱼效应”的说法。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
因此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许多努力,绝大部分的鱼还是在途中因窒息而死。
然而总有一条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一条吃鱼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可见,沙丁鱼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和压力才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食草动物得了心脏病。
危机意识激发创造力,让人考虑解决办法。 众所周知日本和新加坡都是岛国,弹丸之地,资源匮乏,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使得国家有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成为今天世界为之瞩目的国家。 当然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强化还有一些具体途径,如普及危机管理(包括职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员工清楚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有陷阱、危机,清楚“转危为安”、“未雨绸缪”的方法及智慧;结合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的学习,让员工辩证的看待“危机”,明确不断学习是前行的动力源泉;加强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提升员工文化等综合素质,培养敬业精神。
无论哪种方法、什么途径,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员工危机意识培养的强化使员工切身感受企业发展与自己的关联性,使员工的危机意识成为自觉行为,使员工具有能正确认识自己、能辨识危机并能独立处理危机等诸能力。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是必要的,可事物的两面性又提醒我们在培养员工危机意识时特别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和夸大危机意识的作用。
既然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是一种管理手段,那么它就有度的要求。当强调危机意识超过了一定的度,事态就会。
3.有关经济危机的知识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您好,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4.当前大众文化存在哪些危机
中国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问题,去年前年很多学者都在提文化复兴的问题。
出发点很好,但我没有那么乐观,我用的词是“复苏”。复苏而已。
复兴之路太远,因为我们今天没有获得文化复兴的基本条件,比如,大批文艺复兴式的天才、自由原创的环境、内在超越的精神信念、民间商人对艺术家的支撑,如此等等。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尺度是产值,直到这几年才开始发现GDP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软实力,也就是文化的代名词。
而文化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的核心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且从我们的床、我们的餐桌和我们的阅读方式开始。衡量“软实力”还有一个检验标准,就是民族创新创意能力。
创造力实际上是民族实力的轴心,但是我们的创造力在严重衰退,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山寨版国家,绝大多数产品依靠复制、模仿和抄袭,因为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最低。当然,日本和韩国都经历过这种模仿期。
但是他们很快就转向了创新。日本现在是全球科技创新力最强的国家,发明专利远远超过美国,垄断了整个高科技创新领域,而且文化创意力也很亮眼。
毫无疑问,什么时候中国成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大国,那么中国就成了真正伟大的国家。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要看到它的弊端,如果不看到弊端,连那些垃圾都要一起继承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复苏,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第一弊端,是帝国专制制度对奴性的培育,以致独立人格无法确立。我们今天的体制,总是习惯于把成人当作儿童、而将儿童当作成人,由此塑造着“开裆裤人格”。
穿文化开裆裤的时间过长,导致儿童人格发育不全,缺乏自制力,以致在网络上随地大小便,制造了大量秽语暴力。但是早在80年代,启蒙运动试图改变这种历史现状,可惜这场启蒙运动中途夭折,导致今天的社会人格和核心价值,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个是儒家教义对终极信仰的制止。它把所有人的关系限定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放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放弃了人和神的关系,放弃了内在的超越和终极关怀。
儒家现实主义也不需要想象,“子不语乱力怪神”,拒绝言说神话和童话,以致中国上古的起源神话荡然无存。一个民族没有自己开创性的神话以及对未来的想象,这个民族就迅速老化,大步走向了世故与厚黑。
第三是流氓传统对核心价值的瓦解。流氓是中国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特色,这个流氓不是我们讲的那个司法定义的流氓,我讲的流氓是中性的,是人在身份丧失之后的那种状态。
如今机场书店里卖的那些畅销书,大多是教你如何厚黑地生活,教你怎么利用阴谋和权术去战胜对方,这些都是流氓主义的教科书。这种强大的流氓意识形态,支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第四是形象思维对科学理性的拒斥。形象思维很重要,但它和科学理性不能对立起来,但是中国人是把它们对立起来了,由于这种排斥,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思维和理性精神得不到发育,始终处于低幼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本土受教育的学者无法拿到诺贝尔科技奖的原因。而社会理性的发育不良,也导致公共平台倾斜,无法建立良性循环的对话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们在恢复高考制度,重新印刷出版在文革中被焚毁的图书,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以现代化和消费主义的名义,摧毁着旧建筑和传统道德,摧毁器物文明和伦理文明。这种摧毁首先体现在个人自由和独立人格的缺失上。
应试教育在其间起了强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所谓应试教育制度,就是所有的教育,都以考试为最高目标。
当然考试的确非常重要,但它只是用来衡量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已,现在这个被颠倒了,教育手段成了目标,而教育目标则异化成了手段。这种本末倒置成了当下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
学生只要记住老师设定的标准答案就够了,而调查、研究、思辨、反思、质疑、批判,全部都被省略了,而这些恰恰就是人本主义精神中最重要的东西。片面、简单、被动的接受,大面积地塑造着奴性和功利主义,迫使学生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是公平与民主,因为权力垄断和资源垄断,这些东西也都丧失了。第三是社会正义,对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大家的反应越来越冷漠。
到了装聋作哑的程度。第四是漠视公共道德,把损害他人利益作为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这些普适价值的危机,还导致了另一个结果——源于儒释道的三大本土核心价值遭到毁弃。儒家精神强调人的教养和礼仪,“礼”是儒家里和“仁”并列的概念,而我们却越是粗鄙、越是无礼越好。
这种粗鄙美学上升为我们的国家美学。与自然的和谐是道家的基本价值观,而我们一直把破坏生态赞美成“人定胜天”,直到今天还有所谓的“科学院院士”在胡诌这种反科学理论。
整个华夏民族都置身于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中。第三,以善为本,这是佛家的精神,结果却变成以阶级斗争为美,与人斗其乐无穷。
于是,人们不仅摧毁了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摧毁了民族自身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