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的基本知识
1.中医学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气是流动着的世界三元素“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
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气的生成 (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
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
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
脏府定位在肺。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一)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
(二)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 (三)气在不同脏府则有不同表现形式。
(四)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 四、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 (二)温煦作用; (三)固摄作用; (四)防御作用; (五)气化作用。
五、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 (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 及肺中清气 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
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
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2.中医的气是什么
中医学的气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与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王充《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
张载《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分阴阳,提示质与能的统一,以及万物由气所化的原理。
反映于人,则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是一切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力,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在生理上,大致可分原气、卫气、营气和宗气等。但一般概念均以气作阳气,强调机能方面,故在病机上,气亢指机能过盛的火热之证;气虚即为机能衰退、阴寒弥漫之证;气的障碍则为气郁、气逆或变生闭厥瘀滞诸证。
此外,气的概念还引申于各个方面,如致病物质的邪气、湿气、疠气等;病机或病证的厥气、肝气、水气等;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效应的得气等。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由于风水学认为“气”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有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气”的那个地点。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提到,有外国学者曾断言:“认识气,便懂得风水的全部。”
然而,“气”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气”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不过,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正在一步步接近“气”的本质,一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
3.中医中的气是怎么的事
中医中的气,不是指空气中气,是指人体神经活动总称,特别是指大脑皮层(神)和植物神经(营养伸经)的活动。
例1:指挥消化系统的植物神经活动称脾气,如变弱,称脾(气)虚。
例2:指挥肺的植物神经活动称肺气,如变弱,就称肺(气)虚。
例3:脾气和肺气又合称宗气,再加上肾气,三者合称为元气。中医非常注意高级神经心理活动(神)和植物神经的活动(气),观察“神气”仍是重中之重。如:安神、补气、顺气、破气、表虚(气)以及非常注意酸、痛、麻、木(大脑对气的各种感觉)。
例4:针灸穴道,实际是刺激植物神经感觉末稍,来达到气通血至的“气血平衡”。
4.中医对“气”的理解及运用是什么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 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
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
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
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
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
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
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
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
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
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也是太极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