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代名儒方孝孺到底做了什么,因何惨遭朱棣的灭门?

bdqnwqk1年前学者18

事实上,方孝孺不仅被灭门,而且创造了记录——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其本人也遭凌迟酷刑杀害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

方孝孺,字希直,时人称之为“缑城先生”、“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名满天下,有“明初第一大儒”之称,是建文帝的老师。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兵锋直指南京京师。建文帝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便出自方孝孺之手。南京失守、建文帝身死,文武百官多转投燕王阵营。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捕入狱。

朱棣第一谋士姚广孝曾恳求朱棣饶过方孝孺一命以保存“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后来的事明显表明朱棣食言了。

“靖难之变”打的虽然是清君侧的正义旗号,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是篡权之战,因此朱棣稍有心虚。这时候,就需要德高望重者代为草拟即位诏书,表明朱棣登基是上符天意下得民心的合法之举,方孝孺正是最合适人选。

然而传统读书人“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的道德观念,在方孝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出乎朱棣意料。

为建文帝身穿丧服的方孝孺接过草拟诏书的纸笔,挥笔写下“燕贼篡位”四字,然后把笔一丢便大声哭骂道:“死有何惧?诏书却不能撰拟!”。面对“先生不担心九族被诛吗?”的威胁,方孝孺愤然回道:“莫说是九族,便是诛灭十族又如何?”

好一个忠臣烈子,只可惜了十族共873人因牵连被凌迟处死。方孝孺是最后一个受刑者,也就是眼睁睁看着亲友遭屠戮,自始至终却未屈服。行刑一事持续了七天,被打入监狱和充军发配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封建时代的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历代说法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株连九族”是古代最惨无人道的酷刑,朱棣所灭方孝孺的十族,却是在九族之外,再加上“朋友门生”凑成十族。

方孝孺,耿直刚正、忠贞不渝、舍生取义、气节非凡,然而其迂腐也牵连无辜之人。

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方孝孺一迂儒耳,观其为建文立谋,无一可用,亦无一成功。至拒绝草诏,犹不失为忠臣,然一死已足谢故主,何必激动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归于尽乎?”在阿谷看来,“成王败寇,无什好说”。方孝孺自可以做忠臣,但何必激怒朱棣多生祸端。当然,以朱棣对于其他建文帝臣下的暴虐酷刑来说,方孝孺一家是没有好下场的。但最惨,也不过黄子澄、齐泰(建文帝亲信大臣)的凌迟与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