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知识
1.“徽州”是一个什么概念
2005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策划制作了十集人文系列片《徽州》,每集纪录片的开头都有这样一段旁白:徽州是 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
从地理角度来说,徽州的基本属地在我国皖南丘陵山地, 大致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地处原始江南古陆,其境内的 新安江、龙田河水系下汇钱塘,徽州的婺江、阊江水系西入鄱 阳湖,世称徽州“吴头楚尾”,在婺源境内至今仍有“吴楚分 源”石碑存在。 从历史角度来说,据载,徽州“春秋属吴,吴亡属越,战 国属楚”。
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全国为36郡,就在现在人们常 说的徽州地区设歙、黟二县,归会稽郡所辖。楚汉之间,黟、歙两县改属鄣郡。
公元208年,三国孙权征战山越,分割黟、歙,设黟、歙、新(歙南地区)、始新(歙东乡地)、黎阳、海 阳六县,立新都郡。 西晋280年改为新安郡。
至隋开皇九年 (589年)新安江中下游立为睦州,余置为歙州,领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奠定了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北宋徽 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经元明清三 代,徽州(府)所辖歙县、休宁、婺源(今属江西省)、祁门、黟县和绩溪(今属宣城市)“一府六县”格局一直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
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 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 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 从文化角度来说,徽州地区“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在 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徽州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单 元,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和风情。
从思想角度来说,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孔孟开儒学端绪; 董仲舒奠定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朱熹集儒学之大成,继理学道 统;戴震终结旧理学而倡明朴学;胡适、陈独秀揭开新文化运 动,结束封建文化时代。五大思想时代代表人物,徽州人几占一半,徽州孕育的杰出人物无疑奠定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 地位。
无论是地理上的徽州,还是历史上、文化上、思想上的徽 州,其千年演进的最辉煌成果就是培育出植根于徽州土壤中的 徽州文化,它既突出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的文化特性。
2.徽州学的内容是什么
徽州学是研究徽州文化的一门学科,又 简称徽学。
徽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黄山市 区域,自秦朝置郡县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社 会的典型代表。尤其宋元以下,封建宗法制 度、土地税赋政策、程朱理学思想在该地区都 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 有特色的徽州商人、徽州科举;以及徽州方 言、文学、园林、戏剧、工艺品等独具特色的 地域文化艺术。
尤其珍贵的是,包括齐全的徽 州府志县志、众多的徽州谱谍、人物志、官府 文书等在内的保存完备的徽州历代文本档案 资料有将近40万件,被誉为继甲骨文、汉晋简 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 文化史上的第五大发现。因此,徽州可以说是 为中国文化研究保留了一个研究封建社会的活 标本,对于中国文化史、经济史研究等都有重 要意义。
徽学最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被 政治运动打断,90年代则重新兴盛,成为国内 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敦煌学、藏学、徽州 学)之一。近年,对于徽商与徽学的研究更成 为时尚与热点。
3.徽州历史与介绍
给你介绍一篇好文章 独自行走之倦梦徽州 .cn 2006年08月03日14:16 青年时讯 徽州,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
踏入那片土地,拂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古思,而后碰撞出震撼。 整个古徽州,5000多个大小村落,散布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
歙县,古徽州所在地,徽派建筑不计其数。古巷、牌楼、溪流以及马头墙、美人靠,这些徽州老屋最简单的建筑元素比比皆是,独自行走,从这里梦访重楼…… 渔梁坝的晚歌徜徉 歙县县城以南2公里,练江被一道堤坝拦腰截断。
这是隋朝时期的水利工程,与成都都江堰工程一样,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东南都江堰之称。而同样曾以设计巧妙、作用巨大而名噪一时的灵渠,则只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惘自流连。
渔梁坝是徽商将货物运往江南的集散地、水运码头,据说从这里直达青弋江然后入长江。称雄明清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从这里起航,中国最早的商业团从这里扬帆,徽州商人在此踏上他乡,今天码头迹象殆尽,留下的是古代工匠的智慧。
堤坝最令人称奇的是石铆钉、石榫头,设计巧夺天工,“因地制宜”这个词送给设计出它的古代工匠,应该是最为合适的。与都江堰不一样的是,岷江奔腾不息、桀骜不驯,而练江水波不惊、温柔贤惠,如徽州少女,风景格外妩媚。
堤坝上,艄公耐心等候着游客,守株待兔,喊价20元一人,你还到10元,他也是乐得前往。 还好价,船老大慢悠悠地划着船,两岸最可取景的还是徽派建筑,黄昏里的黛瓦粉墙,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黄昏里看似一幅东南乡村水墨画,在溪转峰回、烟树葱茏的风景中显得格外安静妩媚。
斑驳驻留古城墙 古城墙是进入歙县的第一直观印象。 城墙非常完整,坚固,当地人提醒我登城墙一定要左上右下,这是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前纸上谈兵,现在感悟遵从古人的规矩也许就是秩序,心怀崇敬,循规蹈矩一遭。 站在城墙,往外望去,宽大整洁的商业街,高高马头墙,白墙灰瓦,和谐自然。
听说当年黄山市曾经要修建在这里,商业街前面修一个二级火车站,县里领导班子坚决抵制,要维护徽州文化的正统和体系的完整,血统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不建市不修大站,曾经遭到很多人不解,说县领导保守、固执。
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有眼光,没有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没有随意改变传统,让徽州历史文化在歙县完整保留。徽州人的保守和固执,换来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获得的是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在斗山街烟视媚行 北方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南方有斗山街许家大院、杨家大院,那是古代两大商帮晋商、徽商的典型私宅,富人与富人打堆,于是斗山街就成为古代徽商的高尚住宅区。 深墙大院,深灰的墙体有5层楼那么高,庭院深深的沧桑感神秘地逼近。
最有意思的是,这条街对游客是收费的,也因此多了些许清幽。街很深、很窄,街贯巷连,青石板路面,光线甚至很难穿透,有几分幽静的寒意,只有仰面望去,才在高墙绿瓦之间伸出一线碧空。
高墙深院锁住几多怨妇新娘的思念情愫,许宅门前的下马石引起多少漫步于此的人们的遐想,穿越古今的悠悠岁月,来自中亚的汗血宝马、阿拉伯的白色良驹,也许就曾满载着宅院中显赫的主人的骄傲,伫立于此。 一群群游客鱼贯出入,走马观花。
倒是单独游者独享精彩,在蛤蟆井边,往下望,满是自己的影子,哪里寻觅蛤蟆的踪迹?深宅大院门前上方金元宝样的门檐,与里面四水归堂的天井,暗合这样的生活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寓意人丁兴旺。 品咂出的土菜滋味 一路漫无目的,肚子咕咕作响,冲进城边一家“徽州土菜”字样的饭店。
土菜,最容易勾起口水的字眼。寻找乡土特色的菜饭,是旅行者口福的必修课。
土菜,让人容易想到原生态绿色植物,果不其然,一会儿盐渍笋就摆到桌上,笋子是徽州山区的特色菜,放多久都不会坏,而且保持新鲜味道。铁板毛豆腐端上来时,还吱吱地冒油,香气扑鼻而来,以前,毛豆腐是卖家担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吃的时候要沾着豆瓣,价格也便宜得很。
头一次吃,要有些勇气,一口下去,多半的人就变得狼吞虎咽了。 徽菜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但在徽州旅游区并不强势。
古徽商的智慧在现代徽州没有很好的传承,缺少创造,与邻省的浙商有了很大差距。 北岸风雨图绘的历史 北岸还有个名字,叫北溪,始建于宋朝。
四周青山环抱,棉溪河西流毓秀。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在不紧不慢地游走,古街上淡淡的人影,静谧的鸟语。
村中大多数的人家都是吴姓,供奉泰伯为传姓始祖,仲庸为传代始祖。 村中央坐北朝南的是建于明代的吴氏宗祠,据说,这是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宗祠。
完整的五凤楼门庭,三进五开间的宗祠,即使在皖南,也是极为罕见的。宗祠内黟县青石栏板镌刻的西湖十景,洗练精致;百鹿图通景若隐若现,千姿百态;五十三件历代礼器,更是中华祭祀文化的瑰宝。
村西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风雨廊桥”,桥身建于明末,而廊则起于清。村中的老人说,古时走出大山的徽商多集结于此,沧桑的容貌被历史镌刻成画卷,诉说着曾经地沧海桑田。
在北岸,有上百座的古民居和明清古街巷,和古徽州里留给我。
4.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5.徽州文化的包含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