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丛林法则与中国的《道德经》,是什么样的哲学关系?可以聊聊吗?

bdqnwqk2年前学者15

简单说,《道德经》涵盖的法则=丛林法则+循环法则,丛林法则是自然现象,循环法则才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这才是《道德经》的着眼点。

西方的丛林法则与中国的《道德经》,是什么样的哲学关系?可以聊聊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是丛林法则!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这就是循环法则。

春秋末期,老子看到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生活荒淫奢侈、对百姓生杀予夺,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于是写出《道德经》以规劝执政者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这才是《道德经》成书的初衷!

中国文化为什么诞生不了物理学?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中国文化为什么诞生不了物理学?

中国文化中真没有物理学的萌芽吗?当然不是,我来说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墨子。学过《公输》一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人应该知道这位生活在春秋的伟大工程师和智者,他和他的门徒,创建的墨家,可惜在历史斗争中失败了,不然中国文化都会被改写吧,但即便失败了,墨家创造的文化,也依然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成王败寇的思想在对待文化遗产时是要不得的。

墨家的著述流传后世者有《墨经》一书,分《经上》和《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上》大都是原理、定义、界说;《经下》则建立论题并论证;《经说》则是对《经》的解释与阐述。

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以及杠杆原理。 比如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至于经常用来举例证明中国古代科学萌芽的,墨子对小孔成像的研究,更是光学研究经典之一。

而在声学的研究方面,他的发现一直流传后世,即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虽然他并不知道其原理,但他发现这一现象可以用于守城。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城是当时的攻城战中已经出现的技巧,尤其对于没有护城河或者护城河太浅的城池,通过挖地道的方式直接进城,尤其是半夜或凌晨待守城之人疲惫松懈之时,一部分精兵通过地道 入城之后,强攻城门,接应外面准备好的大军冲进城内。但墨子依据他的发现,设计出一套在城内昼夜监听——尤其是宁静的夜晚时——敌方挖掘地道所发出的声音的办法。只需沿着城墙每隔大约三十尺挖一口井,然后将大罂(应该是类似大瓦罐的器物)放在井中,将罂口绷上薄牛皮,让听力敏锐的士兵或百姓伏在其上监听,就可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以及在哪里挖地道,提前做好准备。

而在形式逻辑推理上,墨子也自有体系,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指出“辟”、“侔”、“援”、“推”四种辩论方式的逻辑要求与常见逻辑错误。可惜的是,墨子不仅仅是位伟大的工程师以及研究自然奥秘的大家,同时他还有自己的价值观,并试图游说君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利他主义)以及兼爱非攻的和平精神,用今天的说法,大概就是非常的圣母白左。明明手执利器和技术乃至思想,还有众多的弟子,如果是起点中文网的套路,大概应该占据某个城池,或者推翻某个诸侯的统治,然后一统天下吧。

可以想象,他的这套价值观,和当时的形式格格不入,而以墨家一家之力,也根本不可能阻止战争。虽然在《公输》一文中——“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墨子成功的劝阻了公输盘(鲁班)不要为虎作伥,给想要打仗的诸侯王提供战争利器,但对当时的天下而言,大概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吧。按今日的大一统思想,更是妄图阻挡统一的反对派了。

而自墨子或墨家衰微之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和技术发展关系疏远太多,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技术的发展只求有点实用性即可,对原理的研究也就几近于无。说简单一点,不仅是物理学,整个自然科学的萌芽都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消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