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知识点

bdqnwqk2年前百科14

1.初中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州.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5、亚洲的地势地形特点——⑴地势: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

(P4图6.5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记住P7 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中东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东南亚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分布最广)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原因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广布。

8、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9、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第二节 人文环境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 个位于亚洲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按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呈负增长)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注意:P11 活动22、多样的地域文化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

(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了解P12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名称和成因。3、经济发展差异: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等),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会判断)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平洋,西隔a—日本海、2、组成:由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

2.初中地理知识总汇

初中地理知识总汇1、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

南,南极洲。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

高加,高加索山脉。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10、七大洲地形(1)亚洲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3)北美洲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4)南美洲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5)非洲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11、海底地形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13、天气和气候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14、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9 回复:地理记忆顺口溜(超全~~感谢司马老师)15、地球变暖危害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17、地球气压带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19、降水形成条件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20、降水分布规律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

3.求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一建筑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

4.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锦信科技与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对于初中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

提供了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1、中国疆域与人口 一、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大洋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由五带划分看,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两国。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纬度相差约50度,相距5500千米;最东端与最西端经度相差约62度,相距5000千米,我国陆上疆界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海上疆界长18000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 最南是曾母暗沙,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纬度相差49度5500千米,。

5.初中地理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

6.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一建筑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1]〕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

7.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34个少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三、多民族的大家庭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2、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①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地形的特征(P24-29):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地面积广大(活动P26-27 1、2、3;P29-30 1、3)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P25图2-5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

8.初中地理知识考点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一、世界陆地地形类型: 类型 主要特征 典型地区 山地 起伏大,坡度陡峻,山高谷深;海拔高,一般超过500米。 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峰-珠穆郎玛峰 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高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

高原 中间海拔高,起伏小,边缘陡峭。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平原 地势低平,海拔小于200米。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盆地 四周高山高原环绕,中间低平。 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部位 特征 图示 坡度陡缓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 陡崖 几条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山谷 等高线由地势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弯曲 山脊 等高线由地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弯曲 三、海底地形 四、板块构造 1. 六大板块名称、分布: 2. 活动规律: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3. 主要地理现象及原因: 主要地理现象 形成原因 红海面积扩大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地中海面积缩小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 台湾和日本多地震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地壳活动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五、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临海地带,人口特别密集。

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3.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对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带来影响。

所以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六、世界的人种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

三大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七、世界的语言 六大语言 使用范围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超过12亿,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及华人华侨。

英语 流传最广的语言,母语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官方语言有:印度、菲律宾等。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俄语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 八、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 教徒 时间 诞生地 活动场所 主要分布地区 经典 基督教 10亿 公元1世纪 巴勒 斯坦 教堂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圣经 伊斯兰教 7亿 公元7世纪 沙特 清真寺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部 古兰经 佛教 2亿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庙宇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金刚经 九、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北半球向北降低.南半球向南降低)。

2. 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一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七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3.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4.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世界炎热中心在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在南极洲;我国夏季寒冷中心在青藏高原。 十、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 降水的形成条件:(1)足够的水汽量;(2)气温下降和凝结核. 2. 降水的主要类型: 类型 成因 特点 典型例子 图示 对流雨 地面 受热 暴雨雷电交加,多出现在午后2-4时.(俗称雷阵雨) 赤道地区 我国的夏季 锋面雨 冷暖空 气相遇 降水历时长。

9.初中全部地理要点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

地理初中知识点

标签: 知识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