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知识

bdqnwqk2年前百科15

1.革命知识

1905 年 8 月, 孙 中 山 与 黄 兴 等 人, 以 兴 中 会、华 兴 会 等 革 命 团 体 为 基 础, 在 日 本 东 京 创 建 同 盟 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总 理, 他 所 提 出 的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的 宗 旨 被 采 纳 为 同 盟 会 纲 领。

在 同 盟 会 机 关 报 《民 报》 发 刊 词 中, 孙 中 山 首 次 提 出 “民 族、民 权、民 生” 三 大 主 义。 同 盟 会 的 成 立,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全 国 革 命 运 动 的 发 展。

他 派 人 到 国 内 外 各 地 发 展 组 织、宣 传 革 命。 他 自 己 也 向 华 侨 宣 传 和 募 集 经 费, 在 一 些 地 方 创 立 同 盟 会 的 支 部。

孙 中 山 成 为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旗 帜。 他 领 导 的 对 改 良 派 的 批 判, 为 辛 亥 革 命 的 爆 发 作 了 有 力 的 思 想 准 备。

从 1906 ~ 1911 年, 同 盟 会 在 华 南 各 地 组 织 多 次 武 装 起 义, 孙 中 山 为 起 义 制 定 战 略 方 针, 并 在海 外 奔 走, 为 起 义 筹 募 经 费。 各 次 起 义 都 因 缺 乏 群 众 基 础、组 织 不 够 严 密 而 失 败, 但 革 命 党 人 前 仆 后 继, 英 勇 战 斗, 给 清 政 府 以 沉 重 打 击, 给 全 国 人 民 以 极 大 的 鼓 舞; 特 别 是 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广 州 黄 花 岗 之 役, 在 全 国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动。

推 翻 封 建 帝 制,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各 省 纷 纷 响 应。 孙 中 山 在 美 国 得 知 消 息 后, 于 12 月 下 旬 回 国, 即 被 17 省 代 表 推 举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1912 年 1 月 1 日, 在 南 京 宣 布 就 职, 组 成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 朝 宣 统 帝 (溥 仪) 被 迫 宣 布 退 位。

中 国 结 束 长 达 2000 多 年 的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建 立 了 共 和 国。 3 月 11 日, 孙 中 山 颁 布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由 于 受 到 帝 国 主 义、封 建 主 义 的 强 大 压 力 与 革 命 党 本 身 的 涣 散 无 力, 孙 中 山 被 迫 于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让 位 于 袁 世 凯, 4 月 1 日 正 式 解 职。 此 后 一 年 多, 孙 中 山 积 极 宣 传 民 生 主 义, 但 因 政 权 落 在 袁 世 凯 手 中, 孙 中 山 的 努 力 并 未 取 得 成 果。

1912 年 8 月, 同 盟 会 改 组 成 国 民 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理 事 长。 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凯 刺 杀 国 民 党 代 理 理 事 长 宋 教 仁, 孙 中 山 主 张 武 力 讨 袁; 7 月 发 动 二 次 革 命, 失 败 后 再 度 出 亡 日 本。

1914 年 6 月, 孙 中 山 在 东 京 组 织 中 华 革 命 党。 1915 年 5 月 初 回 到 国 内, 继 续 为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而 斗 争。

旋 又 返 日, 10 月 25 日 在 东 京 与 宋 庆 龄 结 婚。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 瑞 为 首 领 的 北 洋 军 阀 解 散 国 会 和 废 弃 《临 时 约 法》, 孙 中 山 联 合 西 南 军 阀 在 广 州 建 立 军 政 府, 9 月 被 推 举 为 大 元 帅, 进 行 护 法 战 争。

但 孙 中 山 在 军 政 府 内 备 受 军 阀、政 客 的 排 挤, 不 得 不 于 1918 年 5 月 辞 去 大 元 帅 职 务, 经 日 本 赴 上 海。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1917 年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孙 中 山 于 1918 年 夏 致 电 列 宁 和 苏 维 埃 政 府 祝 贺 俄 国 革 命。

1919 年 的 五 四 运 动, 给 予 他 以 很 大 的 鼓 舞。 孙 中 山 从 1920 年 开 始 与 苏 俄 人 士 接 触, 1921 年 12 月 在 桂 林 会 见 共 产 国 际 代 表 G.马 林。

1922 年 4 月, 又 在 广 州 与 苏 俄 的 全 权 代 表 会 见。 1919 年 10 月, 宣 布 中 华 革 命 党 改 组 为 中 国 国 民 党。

1920 年 8 月, 孙 中 山 指 示 驻 闽 粤 军 回 师 广 东, 驱 逐 了 桂 系 军 阀。 11 月, 孙 中 山 回 到 广 州, 重 举 护 法 旗 帜。

1921 年 5 月, 在 广 州 就 任 非 常 国 会 推 举 的 非 常 大 总 统, 接 着 消 灭 了 陆 荣 廷 的 势 力, 准 备 以 两 广 为 根 据 地 北 伐。 掌 握 广 东 军 队 统 率 权 的 陈 炯 明, 于 1922 年 6 月 发 动 叛 乱。

孙 中 山 脱 险 后 率 海 军 反 击 叛 军, 因 待 援 无 望, 被 迫 离 开 广 州 赴 上 海。 陈 炯 明 的 叛 变 使 孙 中 山 陷 于 极 为 困 难 的 境 地, 他 决 心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欢 迎 李 大 钊 等 共 产 党 人 以 个 人 身 分 加 入 中 国 国 民 党。

1923 年 1 月, 与 苏 联 代 表 А.А.越 飞 发 表 《孙 文 越 飞 宣 言》, 奠 定 了 联 俄 政 策 的 基 础, 随 即 派 廖 仲 恺 赴 日 与 越 飞 谈 判。 1923 年 2 月, 孙 中 山 从 上 海 回 到 广 州 重 建 陆 海 军 大 本 营, 以 大 元 帅 名 义 统 率 各 军, 综 理 政 务。

与 此 同 时, 逐 步 加 紧 改 组 中 国 国 民 党 的 准 备 工 作。 8 月, 派 出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孙 逸 仙 博 士 代 表 团” 到 苏 联 考 察 政 治、党 务 和 军 事。

10 月, 聘 请 苏 联 派 来 的 М.М.鲍 罗 廷 为 顾 问。 接 着, 委 任 廖 仲 恺、谭 平 山 等 组 成 新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临 时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负 责 筹 备 国 民 党 的 改 组 工 作。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新 的 解 释 1924 年 1 月,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在 广 州 召 开, 孙 中 山 主 持 了 大 会。 大 会 通 过 新 的 党 纲、党 章, 在 实 际 上 确 立 了 联 俄、联 共、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选 出 有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参 加 的 中 央 领 导 机 构。

在 大 会 通 过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宣 言》 中, 孙 中 山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了 新 的 解 释, 充 。

2.红色精神的传承

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仅仅是要求我们理解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更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红色精神是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 红色精神,最早表现为一九一九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除此之外还有"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3.关于红色革命的板报资料

王朴(1921—1949),又名王兰骏,重庆江北县(今北碚区)复兴镇人;王朴6岁时随父母东渡日本,于1927年回国。

1932年,在重庆第一高小读书,几年后,进入求精中学学习。当年秋季,考取了另一所学校,因支持进步教师,被无理开除。

此后,转到外地读书。1938年,在家与几个同学组织自学小组,进行自修,最后,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校址在重庆北碚),这时,改名王兰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都有了相应增长,在复旦大学期间,积极参加该校的《中国学生导报》社的活动,被选为报社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战胜利前夕,受组织的派遣,回到江北。在此以前,他就在南方局青年组张黎群,周力行等领导下,积极为党工作。

1945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开展大后方农村工作的指示发表后,党组织派遣在重庆市内搞职业青年工作的黄颂文与他联系,商量有关办学计划。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奔走,一所完全新型的按照“高等学校”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学校—莲华小学,在江北县诞生。

这所学校不仅是农村工作的据点,同时也成为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个活动据点。 1946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随后成立的中共莲华中学特支中任委员。

1947年秋,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负责宣传、统战工作。 后来劝说母亲变卖家产,用这笔钱作党的活动经费。

1948年,出任南华贸易公司经理,南华公司也因此成为川东中共地下党组织经营的一个经济实体。 1948年4月,因《挺进报》案件,重庆和川东地下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无论是敌人的酷刑,还是封官许愿的诱惑,都不为之所动。

最后,被列入重大案情的政治犯,转囚重庆白公馆监狱。 1949年10月28日,被敌人杀害于重庆大坪。

后人评价:富家子弟,革命母子,毁家抒难,资助革命。

4.对红色旅游的认识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

自1999年我省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个重要增长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我省红色旅游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心得高潮,把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特制订本纲要。

一、重大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一)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它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它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宣传的是政治内容,运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能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 (二)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 (三)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互融,区域旅游线路互连,城乡旅游市场互动,海内外客源互流,实现地区间经济效益再分配,符合科学发展,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协调。

(四)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敬。革命老区曾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经济社会大多还比较落后。

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扶贫扶智结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五)红色旅游是展示我省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红色文化是中华名族的骄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彰现革命精神、展示崭新风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当前我省正在广泛开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即可让人们了解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又能向世人展示江西崭新的时代风貌。 (六)红色旅游是我省建设“旅游休闲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江西建设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后花园”,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大战略决策。发展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我省旅游业的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并籍此带动绿色、古色旅游开发,促进旅游整体发展,使江西尽快成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和海外人们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5.红色教育手抄报内容

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指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同时,革命老区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当年奉献出无数红军战士以致将军和元帅的革命老区正在涌现新一代风云人物,而且还在呼唤更多各方面的紧缺人才。红色教育将以红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设红土地,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滋养绿色生命,实现革命老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教育,特别着力于鼓励大专毕业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建设革命老区求学、成才、创业。 红色教育,为全社会缅怀历史、坚定信仰、学习老区、支援老区,提供直接的便利与服务。 红色教育将帮助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数字化网络服务系统”,以便革命老区捕捉发展机遇,运用时代快捷手段,与外部交流互动。 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 如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红色教育的合理分层,细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级开展“识党旗、认党徽”教育,主要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赛等,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确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三四年级开展“明党史、知党情”教育,主要开展“革命歌曲”歌咏比赛、“我喜欢的红色格言”征集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传唱革命歌曲,确立人生格言,激励他们时常戒勉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五六年级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教育,侧重于开展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具有特色的“红色”主题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革命传统报告,参加扶贫助残等丰富直观的教育形式,“感党恩、跟党走”,把自己的成长自觉的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6.有关红色革命的文学作品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

小说描写了1946年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翔实细致地表现了社会各阶级在时代风暴面前错综复杂的关系,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这部小说自1961年出版以来,印数已超过352万册。

江姐、许云峰等英烈坚贞不屈的事迹代代流传。 《红日》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吴强的小说《红日》写的就是这段“战史”,是一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不可多得的战争小说。

《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

《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代特色鲜明,南国的民俗风情赋予了小说特殊的韵味。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的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林海雪原》谁会忘记深入匪巢的孤胆英雄杨子荣?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曲波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四十年代的东北剿匪斗争,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这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显示了那一代作家驾驭大历史的雄心。

7.红色旅游的目的和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

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意义: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2、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拓展资料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红色旅游。

红色革命知识

标签: 红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