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科学领域或者说哪些科学理论是“民科”最热衷的?为什么这些领域引起民科的兴趣?
(万字长文!来个了结!)
民科们也太过分了,古希腊那帮不务正业的人就不说了,伽利略和孟德尔都是神职人员,却干起了动摇上帝存在的科学,简直是离经叛道!没烧死他们完全是上帝他老人家心怀慈悲。
哲学老师笛卡尔读了几本开普勒的著作就忘乎所以了,竟然写起了《屈光学》和《哲光学》,挑战科学大伽牛顿的光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还有那个医生托马斯斯-杨,不好好研究治病救人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却去搞什么物理学,弄出个双缝干涉实验,让后世的一些物理学家伤透脑筋,到现在都没有逃出他的“魔爪”。
还有那个谁,对!法拉第,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家伙,对,小学才上了两年,竟然混进了高贵的象牙塔,当起了科学家。还混上了那么多的响亮名头,让后人树碑立传,简直令人发指!
最可恨的是那个叫爱因斯坦的家伙,以为上了个大学就敢往科学家的队伍里混。他有教授头衔吗?他是某某著名学者吗?他干的罪大恶极的事儿是拍脑袋想出个倒行逆驶的相对论。还说什么光速不变,在客观世界里,光速明明可变。光在空气、水、冰和玻璃等介质里光速并不相同,光在同一空间介质中(例如空气中,)密度不同光速也不同。人家费马早就解决的问题他又当成一个新问题要研究研究。
费马从一个很普遍的观点出发,确定了光线径迹的整个路程,不同的媒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的传播路径应是使光尽快的传到终点。光的路径如有很小的偏差,就会有延迟。这就是著名的费马最小光程原理……地球周围的大气就是一个例子,光线从太空进入大气层越深,空气的密度越大,光线就传播的越慢,虽然在传播速度上差异很小,但是根据飞马原理,光线应向地面弯曲……太阳落到地平线时不是圆的而是扁的,看起来垂直方向的直径好像缩短了,这正是光线弯曲的结果。[薛定谔《薛定鄂演讲录》第207页]。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理论完全脱离客观现实,无法解释地球上任何客观现象,所有的证据都是对一些天文现象似是而非的解释,这些天文现象经典物理学的解释更能自洽。历史将证明,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科”让理论物理学停滞了一百多年,他是唯一影响了科学发展进程的“民科”。
………
你说什么?唯才是举?笑话………
……
好了,玩笑到此为止。今天,我们聊点正经的事儿。
什么是民科?
1.琯科的对应词?
2.非职业的物理爱好者?
3.没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物理爱好者?
4.受过专业系统教育但没有从事物理学相关工作的人?5.质疑相对论者?6.质疑量子力学者?7.质疑进化论者?
8科学无用论者?9.宗教粉丝?
10.玄学爱好者?
11,永动机爱好者?
12.智力异常者?
以上答案不能说全错,但至少不能让人满意。
首先,除了上面列举的情况外,被归为民科的人还包括受过专业相关教育的人,也有大学、中学老师,甚至专家教授。目前的情况是,非专业人士被称为民科,专业人士则被称为“高级民科”。嘲讽或谩骂民科的人也包括各种非专业人士,甚至包括一些没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这如何解释呢?
专业人士都具有科学素养吗?他们是科学的捍卫者吗?
事实并非如此,君不见某大校校长满嘴玄学,某大学副校长承认自己的认知已经崩塌,认为科学可以证明灵魂和神灵的存在。
问题来了,什么是科学?谁在反科学?谁是科学的捍卫者?
目前,给人一个感觉是,在涉及科学问题时,世上好象被分成了两个阵营、两种人,一种人是官科,一种人是民科。很有意思。如果把世界上的人简单的分成男人和女人,那么,当一方被骂为臭男人时,另一方就会被骂为臭女人,结果双方都自食其果。同样,骂一些人为民科时,琯科的形象同样受损,这就是头脑简单造成的恶果。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把人群分类划分的越简单,说明划分者的智商越低。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些候选人的特点。
科学无用论者、宗教粉丝、玄学爱好者和智力异常者本质上是反科学的人群,他们算不上民科。
永动机爱好者太奇怪了,他们游离在科学与反科学之间。我认为把他们归为民科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质疑进化论者看起来也能拿出一大堆反例进行分析,但是,这些人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对考古学和地球物理的认知基本是0。所以,这些人貌似用“科学”的方法来质疑进化论,其本质其实是反科学的,应该属于智力异常者。
那民科是些什么人呢?
被骂为民科的人既包括非专业人士,也包括专业人士;骂民科的有专业人士也有非专业人士。也就是说,对骂的双方什么人都有。因此,民科并不是指特定的人群,而只是持不同观点的一群人。请注意,重点是不同的观点。
民科这个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频率最高呢?答案在讨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们在讨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时候互相贬低,甚至谩骂。事实上,只是支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和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两派互掐而已。也就是说,在物理学的世界里,存在两种思潮的碰撞。
综上所述,民科的定义是: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人。也就是说,只要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任何人都被称为民科。
问题来了,进化论有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证明,更有基因分析学的支撑,是经过事实检验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经过了事实检验的科学理论吗?
该不该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呢?
我们身处在同一个宇宙,却有经典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弦理论4种互不相融、观点尖锐对立的理论,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论解释体系。根据逻辑一致性(Logical Consistency)原则,1.两个相互矛盾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真相只有一个;2.语用一致性(PragmaticConsistency)即(理论的)结论不能与真实世界矛盾。也就是说,理论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因此,我们只需要一个能够自洽地解释客观世界所有问题的终极理论(万物理论)。目前的理论哪种能够达到终极理论的标准呢?很遗憾,目前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自洽地解释我们身处的客观世界,这意味着目前的所有理论都不完备。换句话说,没有一个理论完全正确!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我们知道,科学精神是理性!怀疑!批判和实验验证。只有经得起质疑的理论才能称得上科学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才称得上是真理!也就是说,真理无惧质疑!任何理论都应该接受质疑,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因此,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恰恰符合科学精神!
根据语用一致性原则,理论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否可以解释客观世界呢?是否经得起质疑呢?
一、相对论
相对论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构成。两个理论都建立在真空中光速不变原理和洛伦兹变换的基础上。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是运用探索性演绎法得到的高度公理化的理论,即原理理论,它在逻辑上是“极其完整”的,要对它进行修改而不摧毁其整个结构是不行的。即任何微小的修改都会摧毁整个理论。爱因斯坦也一直强调,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相对论。那么,有没有反例呢?
1.光速不变
真空的的光速299、792、458m/s;
空气中的光速2.99、552、816m/s;
冰中的光速:2.30、000、000m/s(大约);
水中的光速:2.25、000、000m/s(大约);
玻璃中的光速:2.00、000、0008m/s(大约)。 事实是,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光速并非恒定,即光速可变!
光在同一空间介质中光速是否可变?
答案是:光在同一空间介质中,介质密度不同光速即不同!
自然现象的证据:根据费马最小光程定律,不同的煤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的传播路径应是使光尽快地传到终点。光的路径如有很小的偏差,所需时间就会延迟……根据光的波动理论,空间介质密度越高,光速越慢,空间介质密度越低,光速越快。以地球大气层为例,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越高)大气密度越低。薛定谔认为:当光从太空进入大气层越深,空气的密度越大,光的传播速度的越慢。虽然在传播速度上差异很小,但是根据费马原理,光线应向地面弯曲。这样,虽然在光速大的较高的大气层中路径较长,但也要比原比沿着较直线路径的光更早的到达终点。诸位一定看见过太阳落到地平线时不是圆的而是扁的,看起来垂直方向的直径好像缩短了,这正是光线弯曲的结果……根据光的波动理论,严格地说,光线只是虚构的意义,光线不是某些粒子的物理路径,而是一种数学图形,即所谓波阵面的正交轨迹,也就是想象的有指向的线。有向线垂直于波阵面,指向波的前进的方向。[薛定鄂《薛定鄂讲演录》207~208页]
实验证据:1851年,斐索实验证明光会与运动介质速度叠加或递减!即在同一参照系内,光速不变。在不同的参照系内,光速光可变!
既然客观事实证明光速不变原理(假说)不成立,那么,两个相对论的逻辑基础就不存在了。
但是,还有死硬分子会狡辩说,相对论的光速不变是在真空的前提下,即真空中光速不变。
问题是,地球上并非真空,因此,至少相对论不适用于地球客观环境。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相对论描绘的世界是奇异的,并且违反客观常识。无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不能自洽解释地球上的任何客观现象(如果有,请举例!)。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一个证据也没有!一个证据都没有!相对论所有的证据都不在地球上,所谓的三大天文验证(还有星光偏折现象)的解释都似是而非,经典物理学的解释更能自洽。例如把相对论推上神坛的星光偏折证据,其实费用原理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的解释更能自洽。
有人会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伪了以太。
是吗?
以太问题
迈—莫实验针对的只是“以太漂移假说”,即以太绝对静止。问题是,当时还有两种以太假说:
1.“以太部分曳引假说”。菲涅尔认为以太绝对静止,当一个物体相对以太参照系运动时,其内部的以太只是超过真空的那一部分被物体带动。
2.“以太完全曳引假说”。英国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认为把以太分成不动(以太漂移假说)和可动(以太部分曳引假说)的两部分不如假设星体能够完全拖曳一部分以太,在物体表面附近的以太有一个速度逐渐减慢的区域,星体曳引周围的这部分以太一起运动,而距离星体更远空间中的以太则完全静止。即在地球表面,以太与地球具有相同的速度,即地球完全曳引这部分以太。只有在离开地球表面某一高度的地方,才可以认为以太是静止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导读第17页]因此,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以太空间与地球并无相对运动。
还有,迈—莫实验的地点在美国凯斯技术学院的地下室里进行,除非地球如同托马斯•杨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镂空结构,以太“就像风穿过小树林”一样穿过地球这种镂空结构到达地下室内,否则,实验就不可能在地下室里测量到“以太风”的存在。这和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测量风速一样滑稽。根据“以太完全曳引假说”,迈—莫实验根本不可能在地球表面检测到所谓的“以太风”。
请注意,迈—莫实验是以1859年的斐索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前者是观察光速是否受到传播介质运动的影响来验证空间介质是否存在相对运动,后者是制造空间介质的运动来验证光速是否受到传播介质运动的影响。斐索实验证明运动的介质会改变光的传播速度,这意味着真空中光速不变原理并不成立。请注意,正是在已知空间介质会影响光速和使光的方向产生偏移的情况下,迈—莫实验才得出了空间介质与实验装置并无相对运动的结论。
但是,空间如果是空无一物真空,那么,所有的作用力都存在不可救药的超距作用,爱因斯坦的引力波也存在凭空波动的问题。没办法,爱因斯坦只好让以太以“广义相对论以太”的名义复活。1921年,爱因斯坦宣布:但是,否认以太的存在,意味着承认空虚空间绝对没有任何物理物质,这种见解不符合力学的基本事实……为了至少能够在形式上把体系的转动看成某种实在的东西,牛顿就把空间客观化了。既然他认为他的绝对空间是实在的东西,那么在他看来,相对于一个绝对空间的转动也就该是某种实在的东西了。牛顿同样也可以恰当的把他的绝对空间叫做以太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75页]
狭义相对论并不一定要求否定以太,可以假定有以太存在,只是必须不再认为它是确定的运动状态……狭义相对论不允许我们假定以太是由那些可以随时间追踪下去的粒子所构成的,但是以太假说本身同狭义相对论并不抵触,只要我们当心不要把运动状态强加给以太就行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73~174页]
依照广义相对论,一个没有以太的空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这样一种空间里,不但光不能传播,而且量杆和时钟也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时间间隔。[《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77页]
广义相对论以太是这样一种媒质,它本身完全没有一切力学和运动学的性质,但它却参与对力学(和电磁学)事件的决定。[《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176页]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以太又复活了。但是,以太复活,建立在真空基础上的相对论陷入了更大的逻辑困境,其逻辑基础被完全摧毁。“广义相对论以太”受到物理界的坚决抵制,这个名词被人们冷藏,以免影响人们对相对论的崇拜。因此,除了爱因斯坦自己的专著《狭义广义相对论浅析》,其他专著或科普书籍中都不提这个名词。所以,现在绝大多数人根本没听过这个名词,更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段重要的插曲。
请注意,当爱因斯坦将以太以“广义相对论以太”的名义复活后,就没有任何可以撼动以太地位的力量了。唯一对以太不利的东西只有人脑中陈旧且不能及时更新的观念。
2.洛伦兹变换
事实上,存在三个相对论。除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经典物理学也有一个相对论,即伽利略相对性运动原理,即伽利略变换:物体参照绝对空间(以太)相对运动。伽利略变换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是经典物理学的逻辑基础之一,也是人类第一个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惯性系(广义相对论是参照系)是否存在运动,需要以另一个惯性系互为参照系互为参照作相对运动。光速相对于路基、车厢外和密封的车厢内都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458m/s。即真空中光速不变,时间是相对的,时间随物体运动速度而改变,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洛伦兹变换。
无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惯性系还是广义相对论的参照系都只有质点的属性。火车车厢、轮船船舱、飞机机舱等等都只有质点的属性,没有内部空间。
问题来了,一个在地面上以5公里时速向东行走的人和300公里时速的高铁车厢里同向行走的人的时速竟然是一样的。一只在地面附近的空中以1公里时速向东飞行的蚊子和在800公里时速的波音747机舱里同样向东飞行的蚊子的时速竟然是一样的。客观现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高铁车厢里和飞机机舱里的蚊子为什么能能够自由飞翔,证明经典物理学的伽利略变换更符合客观事实。
河里的逆流的鱼和顺流的鱼速度是一样的。河里的鱼与天空中的鸟如何相对运动?它们如何计算各自的时间呢?无法解释地球上任何客观现象的理论还谈什么实践检验呢?
运动会使时间变慢吗?
有人会自信地指指天空:卫星上的时钟就是验证相对论的动钟变慢效应的证据。
卫星上的时钟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呢?
但是,真相是:卫星上的时钟变快了!
卫星上的时钟变快了!
卫星上的时钟变快了!
面对铁的事实,崇拜者们只好改口是卫星上的时钟遵守了相对论效应。
目前“最新”的解释是:卫星时间走时快是因为它同时受到时空扭曲效应和时间膨胀效应的双重影响,而时空扭曲效应影响更大一些,引力越大走时越慢,相互叠加之后,它走时仍然比地面快一些。
请注意,逻辑一致性(Logical Consistency)要求。一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真相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两个理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怎么可能说两个理论相加相减,真是贻笑大方。
还有,如何解释“二楼钟慢效应”呢?一楼和二楼的原子钟并没有相对运动,两台时钟高度相差只有几米,谈不上什么时空扭曲效应和时间膨胀效应吧!为什么仅仅因为微小的高度的差异就产生相对误差呢?狡辩的重要特征就是逻辑混乱。
爱因斯坦的引力计算比牛顿引力更精确吗?
证据是爱因斯坦计算水星进动比牛顿的计算更精确。
爱因斯坦认为不存在引力,引力只是时空的弯曲!问题来了,一只苹果是因为时空弯曲吗? 重要的是,爱因斯坦那个所谓的更精确的计算并非利用的是某种时空弯曲的方程,而是利用牛顿的微分方程!对!是牛顿发明的微分方程!不是牛顿无法精确计算,而是牛顿的计算已经足够精确了。牛顿为了简单快捷,用的是一种微扰法,即只考虑质量与距离的平方关系,而不考虑其他星体的引力扰动。事实上,爱因斯坦的引力计算也是一种微扰法,只是北牛顿多考虑了几个行星的引力扰动而已。如果想更加精确可以将太阳系所有行星、小行星、卫星的引力扰动都考虑进去,银河系的所有星体的引力都考虑进去,宇宙的星系引力都考虑进去。只要你不怕麻烦,可以把全宇宙的星体引力扰动都加入计算!理论上可以无限精确。事实上,纳入计算的星体数量永远都是有限的,宇宙中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行星、黑洞、中子星等星体的引力扰动。所以,也可以说无限精确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人们虽然都说爱因斯坦的计算更精确,但却没人愿意应用的原因。
目前,从扔抉石头、棒球、篮球、陀螺、汽车、轮船运动,到火箭发射、卫星轨道计算、回收,人类登陆月球并安全返回,火星探测器的轨道计算、降落,甚至在能够在质量引力都非常小的小行星上降落,这些都依赖于牛顿力学的计算。牛顿力学甚至已经精确到可以进行天文考古,即通过古代文献中对星体位置的只言片语的描述,就可以推算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精确到月份。这样说吧,到目前为止,宏观世界里所有的力学计算使用的都是牛顿力学公式。
二、量子力学
“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说,没有人懂得量子力学!” ——费曼
量子力学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他知道,但是,不好意想,他们一定不知道!!!这个结论可以说三遍,他们一定不知道!!!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的天空上出现了一朵乌云——紫外灾变。量子力学因此而诞生。
按照当时的经典物理学:辐射是连续的波。其实,只要将连续的波修改为非连续的波,就完全可以解释紫外灾难问题。普朗克正是这样的观点,普朗克甚至认为万物皆是波!!!
但是另一些学者却把并不连续的波理解为一粒粒的惯性粒子,构建了一个建立在了不确定原理基础上的量子力学。并构建了一个粒子标准模型。看起来一切尽在掌握。但是!
量子是什么!
这50年来,冥思苦想并没有让我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什么是光量子?当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认为他知道这个答案,但是他是错的。”[《时间之箭》第123页]这是1951年12月12日爱因斯坦写给老朋友兼知己米歇尔•贝索的信。请注意,人们头脑中的光粒子——光量子的槪念正来自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都对光量子是什么概念产生了怀疑,那些认为自己知道的人真的知道吗?
目前的标准答案是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当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横空出世以后,这个答案就已经过时了。弦理论认为量子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而是不同振动模式的弦。因此,目前的量子不是具有波粒二象性,而是具有了波、粒、弦三象性。哪一种答案正确呢?对同一只动物,我们能说它是鹿,是马,又是驴吗?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荒谬。
我们知道,光、电子和亚原子粒子都是量子,因此,所有解析量子的物理理论都属于量子力学的范畴,严格上讲都可以称为量子力学。
很多人对弦理论的了解仅仅知道有弦这个概念,听说过超弦理论、膜理论和M理论。但是,很少人知道弦理论是一个地地道道解析光、电子和亚原子粒子的理论,弦理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领域完全重叠。量子力学有一个粒子标准模型,弦理论也构建了一个弦的标准模型,每种粒子都有一个不同振动模式的弦一对一地替代。简单地说,标准模型里有多少粒子弦理论就有多少种弦来替代。事实上,弦理论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量子力学,弦理论是一个认为量子是弦的量子理论。
我们知道,经典物理学有解析光的经典光学和解析电的经典电动力学,还有解析亚原子粒子的核物理学,这三个理论解析的都是量子,因此,都可以称之为量子力学。也就是说,经典物理学也包含了一个量子理论,理论涵盖了量子领域。面对这个真相,那些认为经典物理学只是一个宏观领域的物理理论的人是知识量太少还是智商太低?
而目前的量子力学只有粒子说一个视角,把什么都看成粒子,量子学家们也都自称为粒子学家,因此这个量子力学称为粒子物理学更准确。事实上,标准模型中传递力的玻色子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粒子学家们也无法将简单的电磁波量子化(粒子化)。谁听说过无线电粒子?红外线粒子?毫米波粒子?这种把什么都看成粒子的理论连偏光太阳镜的原理都解释不了!连简单的电磁波都无法自洽解释,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理论只能是一个假说!
波动说的经典量子理论与粒子说的量子理论水火不相容。当弦理论提出量子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而是弦以后,继续用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来蒙混过关就是一个掩耳盗铃的笑话。问题是,存在3种互不相融的量子理论!哪一种量子理论能代表量子力学呢?答案是:没有!因此,量子力学不应特指某一个理论,而只是物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所以,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量子力学这样的一个理论。合理的表述是,在量子领域有经典物理学的经典量子理论、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三个量子理论,这是三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困境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应用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可以说,科学改变了世界。但是,也许是科技发展的太快,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没有跟上。也可以说,科技的发展由极少精科技精英推动,绝大多数人是被动接受,大部分人的科学素养并没有跟上科学的发展。
目前,理论物理学处于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状态,各种解释相互矛盾,互不相融。
一头羞答答的猪温柔地说:它(鹿)好!它(马)好!它(驴)好!我也好!!!
千万别以为这是笑话,这的确是理论物理学的现状。我们身处在同一个宇宙,却有经典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弦理论4种互不相融、观点尖锐对立的理论。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论解释体系,哪种理论正确呢?同一只动物,有人说是鹿!有人说是马!有人说是驴!更有人语出惊人说是猪!这是真实版的《指鹿为马》。
人类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实验物理学,本应引领科技发展的理论物理学严重滞后于应用物理学。说白了,人们知道怎样利用物理特性,但说不出为什么。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类并不了解物质为什么具有这些特性。造成本应引领科学发展的理论物理学严重滞后,跟不上应用物理学的发展。
更要命的是,虽然科学需要实验证明,但是,当研究领域延伸至到微观领域时,人类遇上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无法实证。我们知道,人类观察世界依赖于光---物质发光和反射光。当物质尺度小于光的最短波长时,人类就“看不见”或“看不清”这种尺度的物质,这个尺度称为“普朗克尺度”,小于这个尺度的世界称为“普朗克世界”。这是科学的“深水区”,人类陷入困境。
遭遇困境,必然出现混乱,人类左冲右突,急切希望找到出口。于是,人类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奇谈怪论满天飞,鬼魂神灵、穿越时空,虫洞狗洞都被热捧。当科学精英也开始迷茫时,普通民众的科学概念更是混乱到难以想象。这也给了一些骗子发挥“才能”的空间。更麻烦的是,随着陷入困境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混乱会随时间的延续而加剧。一种更大的危害在人类不知不觉中发生,即各种奇思怪想逐渐渗透进了教科书,逐渐替换掉人类之前的科学观念,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科学的反面,各种科学原则被抛弃,例如客观逻辑,例如逻辑一致性原则。造成的后果是,人们不知道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已经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已经走向了科学的反面。
《三体》中三体人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的科技发展。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故事的细节需要人类的想象力来脑补。书中没有如何锁死的具体细节。“智子”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做到“锁死”人类科技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是有思想的群居动物,思想引领行为,因此,整合人类的方法是先整合其思想。“智子”,即智慧之子!“智子”不应是一粒物质,也不应是一个具体的人,而应是一种思想或观念。用错误的思想或观念误导人们,置换人们头脑中的科学观念,引导人们沿着错误的思维路径前进,最后陷入绝境,这才是最“聪明”的方法。现实中的具体操作是,树立一个科学权威,利用人们对权威的崇拜,让人们认为权威的理论无比正确,当人们误以为已经找到了真理,就会停止探索。权威可以扼杀新思想的萌芽,阻止新理论的出现,科学的发展就会陷入停滞。
重复一次,最“聪明”的办法给人类头脑中植入一种错误的观念,让他们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方向,然后自己走入陷阱而不能自拔。这才是物理学最大的忧伤!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的确存在很大的逻辑漏洞,理论不能自洽!绝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我们知道,科学精神是理性、怀疑、批判和实证!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有质疑才有可能进步。经受得起质疑考验的理论才称得上是科学理论,反之,只是一个假说。科学不是等级社会,因此,任何人都有资格质疑。但是,普通物理学爱好者水平参差不齐,知识量有高有低,一些人发现了一点问题就急于叫板,结果被人用非常基础的知识击败。所以,物理学爱好者还需厚积薄发,多读物理学家们的原著,增强自己的实力,用实力来赢得尊重。
出路
终极理论不可能是一个推翻现有理论的全新理论,它一定是整合了现有理论中正确的部分的一个综合理论,是一个统一了所有理论的统一理论。问题是,我们依据什么为前进的坐标呢?怎样避免误入歧途呢?
在经典物理学时代,物理学是从自然现象中发现规律,总结出因果逻辑关系,这些认知构成我们的常识。而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弦理论却提出:理论告诉我们能发现什么。这是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问题是,理论又从哪里来?脱离客观事实的物理理论都存在无法消除的奇异性。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物理理论是为解释客观世界呢?还是需要为每一个物理理论创造一个适用这个理论的世界呢?
理论从哪里来?也许,当物理理论回归客观常识时,理论物理学才能继续进步。
理性、怀疑、批判和实证主义并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够进步,但是,却可以避免我们误入歧途。
…………………………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尊重知识、听取学者意见很好,但发展到崇拜任何人的程度都很危险,包括崇拜学者。一个人一旦被推崇为先知或权威,他(她)自己都可能信以为真,进而变得骄傲自大,甚至陷入疯狂。对追随者而言,一旦他们信奉某人为权威,便会自我设限,停止努力,只期待着偶像来告诉他们全部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即使答案是错误的、方法是糟糕的,他们也会通盘接受。”
我们面对(科学先贤们)不朽的理性群碑,也就是面对永恒的科学灵魂。在这些灵魂面前,我们不是要顶礼膜拜,而是要认真研习解读,读出历史的价值,读出时代的精神,把握科学的灵魂,我们要不断地吸取深蕴其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弁言第5~6页]科学的精神是什么?那就是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对一切事物保持好奇的眼光。智慧从怀疑开始,真正的科学精神是理性、怀疑、批判和实证。终极理论不会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就藏在现有的理论之中,当我们以客观逻辑为工具,就能在错综复杂的观点中找出宇宙真实的脉络。
先贤们几千年积攒下来的思想成果滋养了我们的智慧,他们点亮了一个又一个灯塔,指引着人类的发展方向。没有人的观点全部正确,也没有人的观点一无是处。有些观点后来被事实证明是一个个错误,那也是他们在错误的地方树立起了一个个指引正确航道的航标灯。
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批判性思维是我们避免误入歧途的重要保证。我们身处在同一个宇宙,所以,我们只需要一种可以解析所有疑惑的物理理论,这个物理理论必须没有逻辑矛盾和逻辑缺陷,可以完美的描述我们这个宇宙的运作细节,并以此为基础展望宇宙的未来。真相总是朴实的,真理总是简洁的。有时,对有些问题,我们并不缺乏揭示真相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我们缺乏的是面对事实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