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知识

bdqnwqk2年前学者15

1.黄芪的传说是什么

据《本草纲目》中载,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为官时, 柳太后患中风病不能言,请遍名医医治都没有效果。

因柳太 后闭口而不能服药,眼见其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 无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 急,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他对新蔡王解释 说:“只要以汤气熏蒸太后,令药从太后的肌肤腠理进人机 体,就可调理太后的气血,而气血调则病可愈。”他的建议得 到了新蔡王的应允。

于是,便以黄芪、防风煮汤数十斛,置于 柳太后的床下,顿时药雾升腾,充满全屋。柳太后被药雾熏 蒸数个时辰后,即见了效果,当晚便能开口说话。

大家都赞 叹许胤宗的医技,同时也认识到黄芪防风的药效。最早关于黄芪名字的由来有个很感人的故事。

相传,古 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 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死。老人形体 削瘦,面色淡黄,被称为“黄耆老人”。

老人去世后,采药的人 在老人的墓旁发现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 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老人便把这种草药称为“黄耆”,并用它救治了很多人,在民间广为流传应 用。

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补药之长一 黄芪”,就是这种草药。

2.黄芪不能和什么东西一起炖汤

黄芪不能和萝卜一起炖汤。

萝卜有“下气”和“消滞”的作用,因此与补气类药物(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同食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的阻碍。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

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扩展资料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

1、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由于气虚导致的出汗问题,脾虚可导致疲劳,肺虚可导致咳嗽气短,用黄芪饮水可解决这些问题。在流感季节或冬季,黄芪水可以预防感冒。

2、保护肝脏

黄芪喝水可以保护肝脏,有肝炎、胃溃疡、胃炎或肝脏损伤的患者,每天可以喝黄芪茶,是很有好处的。

3、可以调节血糖

黄芪泡水喝可降低血糖,但是对苯乙双胍和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4、抗肿瘤

黄芪含有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可增强疗效,副作用会降低。患有癌症的人,长期使用黄芪,可以起到更好的抗癌作用。

5、利水消肿

无论您早晨起床出现眼睑肿胀,还是腿部肿胀,或由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泡黄芪水消水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大中药有"神功" 黄芪泡酒改善气色、党参煲汤健脾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萝卜不宜与党参、黄芪一同食用 冬吃萝卜4大禁忌要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芪是药中补气王!药食两用,补气强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芪泡水喝的好处多多 哪些人不适合喝黄芪泡水

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与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 9~30g 。 黄芪柳叶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证治验方】 1、小便不通。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 每服少许。

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 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

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

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

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

7、少淋。 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

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

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 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

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 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

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 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

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

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病治验方】 (1)脑梗塞 生黄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术各10克,生当归、生丹参各20克,钩藤 15克。

随证加减:阳闭者加安宫牛黄丸;阴闭者加苏合香丸;痰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脱证者加人参、附子等;肝肾亏虚者加左归丸。1日1剂,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疗63例,治愈(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总有效率 88.8%。

(2)脑动脉硬化症 生黄芪 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乌、麦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加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熟地、旱莲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枣仁、夜交藤、生牡蛎等;痰浊者加胆南星、陈皮等。

1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治疗48例,治愈17例,有效30例,无效1例。 (3)急性肾小球肾炎 北芪 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l剂,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5)重症肌无力 黄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胶各10克,党参30克,大枣20枚。

加减:复视、眩晕、耳鸣者加桑椹子、菊花,加重熟地、枸杞;痰多,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加苏梗、陈皮、法夏、瓜蒌等;头痛、眼胀、舌质紫暗或瘀点加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牛膝等;腹胀、纳差加鸡内金、莱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剂,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服。

(6)心律失常 黄芪50克,党参、丹参各30克,麦冬、当归、附子各10克,五味子、红花、生姜各 5克,大枣20枚。加减:孕期早搏者加茶树根、胆南星;胸闷甚者加甘松、瓜蒌皮;心悸明显者加龙齿、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纳呆便溏者加木香、苍术、焦山楂等;肢肿胀者加大腹皮、万年青根等。

1日1剂,治疗56例,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1%。 (7)银屑病 黄芪3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各30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疗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9.36%。

4.黄芪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使用方法:①体虚多汗,易感冒者,用生黄芪10 ~ 20克, 水煎两次,每次煮沸30分钟,不拘时代茶饮。

②身体虚弱,面色 苍白的贫血者,用炙黄芪30克,大枣10枚,牛肉(或猪、羊肉) 250克,加水适量,炖1小时,吃肉喝汤。③体虚乏力,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者,炙黄芪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猪肚250克, 加水适量,炖1~2小时,吃猪肚喝汤。

④营养不良及慢性肾炎 水肿者,用生黄芪30克,鲫鱼一条(200 ~ 300克),加水适量, 烛1小时,吃鱼喝汤。注意事项:①黄芪主要用于体质虚弱的人,对体质较壮,特 别是有外感发热的患者忌用。

②黄芪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者,对于因饮食过多而引起食积证的食欲不振者忌用。③注意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应用。

5.黄芪的概述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药的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地位逐 渐被重视,中药的原材料愈加倍受关注和研究。

例如减弱化 学疗法的副作用,所采用的中草药原料就是素以“补气诸药 之最”著称的黄芪。黄芪又称黄耆,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已有二 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其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据药 典记载,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和利尿等作用。

对 治疗一些虚症有显著的补益功能。民间还有取黄芪配成滋 补强身之食品的这一习惯。

因此黄芪年销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茎,一旦根 部被刨取或损坏,就失去了最珍贵的可利用价值。

黄芪的野 生资源在过量采挖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日渐稀少。当意识到 黄芪的价值与珍贵性后,有关部门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 护植物。

黄芪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为常用大宗品种并且出 口创汇,大量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黄芪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但主要产于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四川等省,尤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为多,也为最 佳适应地,质量好,价格也高。

近年来外商从我国数以万吨 的收购鲜黄芪出口,价格尤为可观。黄芪作为商品药材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采挖野生 资源为主,70年代后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开始了人工栽 培,随着栽培技术的日益完善,黄芪生产量越来越大,逐步成 为商品的主要来源。

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 ~ 300千 克,收人可达2500 ~ 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 上。 同时黄芪可生于荒漠地区,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 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

因地制宜地发展黄芪生产, 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6.黄芪所以什么科

外文名:Milkvetch Root 分布区域: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 门:被子植物门 目:蔷薇目 属:黄芪属 别名:绵芪;绵黄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

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

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

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 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

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

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

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

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 治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7.黄芪主要治什么

黄芪的功效是益气固表,利水和托毒生肌。

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表现。

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

中医称“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 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服用黄芪,“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黄芪的吃法: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知识

标签: 黄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