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图
1.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框图
秦国的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之后,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这些体系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的汉魏等朝延袭,其监察官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所以在以下的描述中有的朝代基本与前朝查不多的就不加以统统描述了,只做不同处的解释。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最高权利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最高权利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
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两汉的制度怎么看怎么像秦,就补充个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与郡国同级,掌管西域各国。
西域都护府官吏: 西域都护, 秩俸二千石, 西域都护副较尉,秩俸比二千石, 西域都护丞, 西域都护司马, 西域都护候, 西域都护千人。 然后是两晋。
极品:丞相(或称相国,为百官之长)。 正一品:太师(两晋时期因避司马师名讳,亦称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
从一品:开仪府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等。 正二品:特进、太常、辅国大将军等。
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护、镇东大将军、大司农等。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尚书、少府、左右骁骑、左右武卫、上都护、冠军大将军、中都督等。
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勋、卫尉、廷尉、宗正、太仆、大鸿胪、左右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校尉等。 正四品上阶:侍郎、尚书左丞、刺史、忠武将军等。
正四品下阶:尚书右丞、中郎将、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阶:秘书少监、少卿、长史、太中大夫、宣威将军等。
从四品下阶:少府少监、少伊、别驾、司马、都尉、明威将军等。 正五品上阶:太守、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中书舍人、长史、参军、定远将军等。
正五品下阶:内常侍、朝仪大夫、宁远将军等。 从五品上阶:秘书丞、著作郎、朝请大夫等。
从五品下阶:太常丞、太史丞、驸马都尉、奉车都尉、游击将军等。 正六品上阶:太学博士、太子舍人、京师县令、骁骑尉等。
正六品下阶:中牧监、上镇将等。 从六品上阶:起居郎、起居舍人、州郡县令、旅威校尉等。
从六品下阶:侍御史、国子监丞、旅威副尉等。 七品:诸州中县令、殿中侍御史大夫、主簿、主书、别将长史等。
八品:监察御史、征司郎、助教、兵曹等。 九品:中关令、诸州县尉、各府衙博士等。
南北朝的官职貌似和两晋差不多啊~~~~~~~我新手那么多分不清细微差别哦,请见谅。 后来的隋唐不分家嘛所以归一列 正一品:三师、王、三公。
从一品:上柱国、郡王、国公、开国郡县公。 正二品:柱国、太子三师、特进、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开国侯。
从二品:上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雍州牧、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大将军,吏部尚书,太常卿、光禄卿、卫尉卿,太子三少,纳言,内史令,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武候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领左大将军,领右大将军,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官尚书、度支尚书、工部尚书,宗正卿、太仆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上州刺史,京兆尹,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
从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右卫将军、武卫将军、武候将军、领左将军、领右将军、监门将军,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将作大匠,中州刺史,亲王师,朝议大夫。 正四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光禄、卫尉等三少卿,太子左右卫、宗卫、内等率,尚书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太子左庶子,宗正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下州刺史,(已前上阶。)
内史侍郎,太子右庶子,通直散骑常侍,左监门郎将,右监门郎将,朝散大夫,。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图
西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奴隶社会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秦朝时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实行的郡县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开始小农经济。
西汉初期,实行道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后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东汉实行内外朝制度,选举人才上采取察举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地方设立藩王,威胁到了中央集权,考试制度是科举制
元三省六部,行省制度
清朝没有宰相了这个时候,封建制度达到顶峰,设立南书房军机处
3.中国古代政治史知识结构
秦建国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汉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称为郡国并行制,直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中央沿用三公九卿制唐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实际上与诸侯无异,最终导致藩镇割据,中央则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宋太祖将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还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央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行政,中央则废除了宰相制度,出现了内阁制清朝访明设内阁,置六部,另有设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
4.《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知识总结和框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发展
2、确立过程:《共同纲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实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果帮到你了,还希望给好评哦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4分) (1)以上二图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4分)
(1)以上二图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二个不同时期的中央官制,请分别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2分)
图A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B是隋朝开始创设的三省六部制;
(2)比较图A与图B,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分)从图A所示的结构向图B所示的结构演变,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图A与图B最大的不同是:秦朝宰相为百官之长,助理万机;隋唐时期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若能严格执行,皇帝也不能完全独裁。
趋势:皇权逐步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政治的认识,称中央集权为‘‘东方专制主义”,中国许多人则通常强调以下两点:一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这是奇迹;二是中国长期保持着“大一统”的局面,这也是奇迹。
①从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中国古代政治特色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文明的特点?(1分)大河文明
②除地理因素之外,你认为维持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还有哪些因素?请举两例说明。(2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儒家“大一统”思想:
③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5分)
略
6.中国古代政治史知识结构
秦建国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称为郡国并行制,直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中央沿用三公九卿制 唐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实际上与诸侯无异,最终导致藩镇割据,中央则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宋太祖将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还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央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行政,中央则废除了宰相制度,出现了内阁制 清朝访明设内阁,置六部,另有设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