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和南极的地理知识

bdqnwqk2年前基础17

1.北极的地理知识

北极 (Arctic) 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

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北极的洋流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

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

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平方公里。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北极的水文 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

通常所见的绝大多数冰山指的是那些从陆缘冰架或大陆冰盖崩落下来的直径大于5米的巨大冰体。大型的桌状冰山的厚度一般可达200~300米,平均寿命长达4年。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特别巨大的冰山,长数十公里,像一片白色的陆地横亘在暗灰的海面上。 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

1912年世界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就撞上了一座从北冰洋漂出的冰山而沉没,造成世界航海史上著名的“冰海沉船”惨剧。[编辑本段]北冰洋表层环流 尽管北冰洋的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

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公里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立方公里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公里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立方公里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公里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

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北冰洋的岛屿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分隔。

如果用地质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两部分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隐性地壳组成的。而北冰洋(大洋性地壳)年龄则年轻得多,是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

阿拉斯加低平海岸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复合型海岸。宽阔的陆架区发育出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湾。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8万平方公里,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

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东北的埃尔斯米尔岛,该岛北部的城镇阿累尔特已经超过北纬82°,因而是当今许多北极点探险队的出发地。 与南极一样,北极地区的陆地与岛屿上的茫茫冰盖,看上去辽远而宁静,似乎代表某种永恒的静止。

但是实际上,由于冰雪自身的重量,陆地冰盖不断地向海岸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深沉缓慢而又无可阻挡。格陵兰岛内陆冰盖的年平均移动速度是几米,而在沿海则可达100~200米。

至于那些巨大的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得多了。所谓冰川,实际上就是冰雪的河流。

数十亿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运行的山谷或低地中静静地推挤着、摩擦着、移动着。它们缓缓地,但却一往无前地向大海流去,最后惊天动地般地崩落入海中。

冰盖移动,最后崩。

2.高中地理南北极知识点

高中地理南北极知识点: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南,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我国于1985年2月在南极建立长城站,1989年2月在南极建立中山站。

3.一道地理常识题南极和北极同样都位于极地地区,请问哪

南北两极的十方面差别

1、温度差异明显。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89.2摄氏度,这是在俄罗斯东方站测得的。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68摄氏度。两者相差20余摄氏度。

2、南极境内没有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有些国家出于占有欲望,曾对南极做了扇形“领土”分割,分别宣称它属于自已,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是不算数的。北极却非如此,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其境内。

3、南极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据说北极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种企鹅,后来灭绝了。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

4、南极圈内没有常驻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人口,有些考察站虽然有人坚持常年考察,但要抡换。北极不但有常驻人口,还有多个城市,如挪威的特罗姆瑟城。

5、南极圈内冰山高大,北极冰山相对矮小。南极有的冰山就是巨无霸,总面积竟然高达5538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南极的总冰量也高于北极。

6、南极没有任何国家的军事存在,如军事基地和武装人员。北极海下不但有潜艇游弋,一些岛上还设有军事基地。当年美苏两霸斗争激烈时,北极冰海下不时擦出火花。2006年9月11日,俄罗斯从“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号上发射的PCM—54导弹,就始自北冰洋。

7、南极圈内没有草更没有树木,仅仅生有苔鲜类低等植物。北极圈内则不然,有些地方不但有草原有鲜花还有茂密的森林。如地处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就生有齐膝高的丛丛茂草。

8、南极圈内没有一所学校。北极圈内不但有学校还有有幼儿园,如在北纬78多度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上就有幼儿园。

9、南极矿藏丰富,但国际社会达成一致,出于保护南极环境的需要,暂不开采。北极的煤炭、石油矿藏均有所开采,有的已达百年左右。

10、南极由于有大洋阻隔,主要是环绕南极的西风带,它做为“孤岛”存在着,由于人们难以到达,污染较轻。北极因为交通方便,人员众多,污染比较严重。在北极一些地区,不但可见工厂烟气排往天空,苔原带留下汽车的辙印,几十年前开矿留下的废弃铁轨、枕木仍历历在目。

4.北极的地理知识

北极 (Arctic) 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

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北极的洋流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

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

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平方公里。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北极的水文 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

通常所见的绝大多数冰山指的是那些从陆缘冰架或大陆冰盖崩落下来的直径大于5米的巨大冰体。大型的桌状冰山的厚度一般可达200~300米,平均寿命长达4年。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特别巨大的冰山,长数十公里,像一片白色的陆地横亘在暗灰的海面上。 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

1912年世界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就撞上了一座从北冰洋漂出的冰山而沉没,造成世界航海史上著名的“冰海沉船”惨剧。[编辑本段]北冰洋表层环流 尽管北冰洋的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

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公里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立方公里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公里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立方公里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公里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

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北冰洋的岛屿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分隔。

如果用地质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两部分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隐性地壳组成的。而北冰洋(大洋性地壳)年龄则年轻得多,是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

阿拉斯加低平海岸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复合型海岸。宽阔的陆架区发育出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湾。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8万平方公里,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

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东北的埃尔斯米尔岛,该岛北部的城镇阿累尔特已经超过北纬82°,因而是当今许多北极点探险队的出发地。 与南极一样,北极地区的陆地与岛屿上的茫茫冰盖,看上去辽远而宁静,似乎代表某种永恒的静止。

但是实际上,由于冰雪自身的重量,陆地冰盖不断地向海岸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深沉缓慢而又无可阻挡。格陵兰岛内陆冰盖的年平均移动速度是几米,而在沿海则可达100~200米。

至于那些巨大的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得多了。所谓冰川,实际上就是冰雪的河流。

数十亿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运行的山谷或低地中静静地推挤着、摩擦着、移动着。它们缓缓地,但却一往无前地向大海流去,最后惊天动地般地崩落入海中。

冰盖移动,最后崩。

5.关于极地地区的地理知识

极地在地球的南北两端(即南极和北极),纬度66.5以上,为长年白雪覆盖的地方。终年白雪覆盖大地,气温非常低,以致于几乎没有植物生长。极地最大的特征就在昼夜长短随四季的变化而改变:冬天时在极地几乎看不到太阳,称为永夜;而夏天时就算到了午夜,太阳则还是在地平线上,不会下山,称为极昼。极地区域接受较其他地区微弱的阳光,因为阳光以倾斜的角度射向极地,同时其穿梭大气层路程较长,使其能量被吸收、分散及反射。此原因令极地的气候以地球大部分的冬天更为严寒。

地球的转轴倾角为影响极地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极地为距离赤道最远,它们所得的阳光为最少。而该地大量的冰雪反射大量的阳光,使该地少量的阳光更为微少。极地气候的特征为其寒带气候、非常低的温度、大量的冰川和极不平均的日照时间;其不平均的日照时间使其夏天没有日落,冬天中期没有日出。

6.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有什么不同

地磁南极、北极与地理南极、北极是否相反呢?下面我来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论证。

首先,人类发现、发明指南针时,是把在地磁场中能自由转动的磁针(或磁石)静止时指向南方,即指向地理南极的一端叫做指南极,简称南极,把指向北方,即指向地理北极的一端叫做指北极,简称北极。那么人类规定南北即地理南极北极是在发现指南针之前,而认识地磁场的方向及命名地磁南极北极是在指南针发现之后。所以地理南极北极的命名在先,早已确定,在字典上的解释也与地磁极无关,把早晨面向太阳时左手所指的一侧叫北方。地磁南北极的命名在后,确实在地理南北极的基础上命名的。

其次,在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北极受力方向,亦即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为磁场方向。而把小磁针放在地球表面的地磁场中,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北方,这一点可以由实验验证,是实验事实,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以外的磁场方向是地理中的由南向北(有一小磁偏角)。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而磁体外部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是由北极指向南极,因此地磁北极在南方,由于存在磁偏角,处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处在地理北极附近。人类在南半球找到磁极时,在这个磁极上方的磁针的北极是向上(背离地心)的,磁场向上,该磁极为地磁体的北极,这是把这里叫地磁北极的有力依据。

再次,李功爱老师的文章中的1、2、4三幅图中地表外的磁场方向(磁感线上所标)均指向地理北极附近,那里便是地磁南极,而且3、4图明确的告诉我们可把地球看成一个大磁体,其地理北极附近所标为大磁体的S,S是South的简写,其意为地磁南极。在2图中的上端虽标有N(North),但磁感线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这个N是为了指明那里是地球的北半部,却不能理解为地磁北极。

若按有的人的意思,仅仅为了说法上的统一,便硬把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叫做地磁北极,把地理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叫做地磁南极,恐怕对科学不太负责任吧!

把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叫做地磁北极,磁体外部的磁感线的指向便成了由南极指向北极,这与物理事实是不相符的,且按照最基本的磁现象的规律:本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在地球附近就只能说成“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不过,这是与科学、实验事实相违背的,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还是得把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叫做地磁南极,把地理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叫做地磁北极。

其实,我觉得名字是否能一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名字能与事实相符,表现科学,能更易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北极和南极的地理知识

标签: 南极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