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知识的论述题

bdqnwqk2年前基础15

1.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论述题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面对信息社会教育的新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以下8种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者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境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5、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定向性和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6、心理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7、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8、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个部分。(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②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③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①目的更明确;②持久性明显发展;③精确性提高;④概括性更强。(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②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③抽象记忆占优势。

(4)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①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高中生的情感特点: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热情。

(5)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9、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合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面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0、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人格的发展上一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又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

2.论述题,求概括 阐述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等)的教育。

科学教育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四个领域,因此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在今后择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继续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中国现状————目前的教育制度,培养了“文科傻妞”和“理科泼猴”,导致文科理科都产生了一些对于科学和社会产生错误认识并采取错误行动。不仅文科生不懂科学,理科生也不懂科学,所以中国急切需要推广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

3.求一份教育学试题

200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nbsp;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4.教育理论知识都包括哪些题型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教育理论知识的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型。客观题主要是 指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主观题主要包 括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 题(活动设计题)等。一般地域不同,题型也有所区别。

更多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信息请关注贵州教师招聘考试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还可加入我们的Q群:91741920进行讨论和学习,私聊管理员了解更多讯息。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5.如何回答教师招聘考试的论述题

述题: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论述即理论性的描述,对某一或者许多问题、事件、研究等进行单一的或者归纳性的阐述并提出其中存在的来问题或者解决的方法加以自己的话进行叙述。这是“论述”二字的定义,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论述之前,首先必须提炼出相关的论点,然后针对该论点,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进行论证,即论据。一定程度上,教师招聘考试自中的论述题题型,就相当于语文中的议论文,必须具备:论点、论据。

很多考生的作答存在这样的问题知:直接陈述教育理论依据,而没有要论证的核心观点,显得作答内容很突兀,没头没尾。

所以,对于论述题的作答,两步走:第一,从题干中提炼出教育观点(提炼出来的尽量使用教育理论中的专业术语),注意,对观点的提炼,不需要长篇大论,一句概括式的句子即可;第二,用所学的道教育理论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证,一般需要答出:影响(如,优缺点、重要性、辩证关系、启发等)和方法对策。

6.论述题,求概括 阐述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等)的教育。

科学教育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四个领域,因此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在今后择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继续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中国现状————目前的教育制度,培养了“文科傻妞”和“理科泼猴”,导致文科理科都产生了一些对于科学和社会产生错误认识并采取错误行动。不仅文科生不懂科学,理科生也不懂科学,所以中国急切需要推广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

教育理论知识的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