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

bdqnwqk2年前学者9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宗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说明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题时注意理解“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故选C。

然则刍荛之言,明王必择;葑菲之体,诗人不弃。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 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 自致于此乎?且夫子有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次

然而普通老百姓的话,圣明的君主也是会选择听取的。流俗的诗歌,诗人也不会全部抛弃。所以做学问的人多是博学广览,多闻多见。如果不读经学以外的文章,不探讨正史以外的书籍,专心沉浸在周礼,儒学之中,一昧的维护《史记》,《汉书》这样的史书,又怎么能够达到做学问的目的呢?何况孔子说过:“多看,选择好的吸收,”“学而知之者仅次于生而知之者”,如果能够这样,那么有学问不仅仅是圣人的,说话不仅仅是经典里的,做学问的人有广博的知识,都是善于吸取的结果。

一位学者在几年前逝世,逝世时的年龄是他出生年数的1/29。如果这位学者在1995年主持过一次学术讨论会,求他当时的年龄。

分析与解 这位学者去世时的年龄是他出生年数的29分之1,也就是说,他出生年数是他年龄的29 倍。
这位学者于1955 年主过一次学术讨论会,在小于1955 年的整数中,1943、1914、1885等等都是29 的倍数。
假如这位学者生于1943 年,那么获得博士学位时才1955-1943=12(岁),
这是不可能的。
又假如这位学者出生于1885 年或更早些,那么他的年龄是1885÷29=65(岁),再看看他主过学术讨论会时的年龄是1955-1885=70(岁),这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推出他生于1914 年,去世时是1914÷29=66(岁)。他主过学术讨论会年数是1955-1914=41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