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金融学专家?
国内在学术方面的金融学专家:
何 帆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曹凤岐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邱兆祥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
李稻葵 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秦池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曾康霖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向松祚 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长
张新文 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学院筹备办主任
赵海宽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
吴念鲁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周道炯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稽家特派员、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
刘鸿儒 高级经济师
易中天曾经在中文系任教,算是专业的历史学者吗?你如何评价他?
谢邀
这将是年前就[易中天]发表的最后一篇议论,毕竟我还是想为过年留下一个好胃口
据公开履历,易中天的专业是古代文学,却是以“论史”成名,从这个角度看,他不是专业历史学者,但是成功地蹭了一把历史的热度。
近期看了他的《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这本书编得非常好,仅仅用6.2万字就排成了一本大部头,错别字也比较少,差不多一斤五花肉的钱就能买一本,堪称良心价。毕竟这玩意论斤都要值个七、八毛
为什么我会盛赞易教授这本书呢?因为我看了图书信息后就找了一本我儿子正在读的纸质书与易教授的大作进行了对比
厚度和价钱都差不多的书,我儿子这本字数是易教授的大作的11倍,也就是说,如果买书是为了买内容,通过排版,易教授成功地收割了92/100的智商税
那么剩下那8/100是不是物有所值呢?我认为不是
1.易教授把所有的“史料”都按自己的意愿译成了现代汉语,并且他的书里对史料出处都没有注明,要不是我马马虎虎读过几十本南宋的史书与笔记,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易教授是在引用正经史料还是隔壁下象棋的老大爷昨天讲的故事。
2.如果认为易教授引用史料就是在讲史实,那也太天真了。我们找出原文与易教授的译文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易教授的译文没有一条符合原意。比如:
在讲到秦桧回归南宋的问题时,他硬生生把陆游的[监军遂许之]译成[完颜昌便默许秦桧逃离],完全不顾[当面“许”怎么会是“默许”,既然完颜昌“许”了又怎么能算“逃离”]这种简单常识和逻辑。
胡乱曲解原意已经算易教授良心发现了,在讲到岳飞之死时,易教授直接采用了谣言,他振振有词地告诉读者:[“岳家军”使赵构心生忌惮,“大宋的军队怎么能姓岳呢?谁的天下?”]由此看来,易教授对张俊的“张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杨沂中的“杨家军”一无所知,更别指望他了解北宋西军的“X家军”的传统称呼。
毕竟[(宋代)一缗就是一贯,即一千文。]这种历史常识易教授都可以随时发明,他讲历史,有观点就够了,至于是不是那么回事,根本就不在易教授的考虑范围。
读后感:易教授在南宋史实描述上没有一条符合史料记载。
欢迎不服的人用史料来打脸。
3.易教授的《易中天中华史》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了恶意,他通过《理学是非》一章把程朱理学狠狠地踩进了茅坑,但是易教授没有找到着力点,并且用力过猛,结果搞了自己一身便便。
这个“着力点”就是理学的论述与根本观点。你要批评理学,首先你得了通过理学著作解理学,而不是先入为主,靠曲解和断章取义在那里自己立个靶子自己打得不亦乐乎。
4.易教授的“风趣幽默接地气”给我的写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近期七篇文章,被勒令修改两篇。原因都是头条系统认定易教授的文章截屏内容低俗
通过对下三路的生动描写和呼吁广大文艺青年勇敢追求“快乐感觉”的呐喊,易教授收获了一大票智商税预备军团,刚看了一下,仅头条就达近四百五十万。
这个数字说明:[自己懒得读史又渴望以发现不一样的历史来证明自己了解历史]的伪历史爱好者已经泛滥成灾,从而给了奔走相告[此处人傻钱多速来]的真历史发明家们极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当文化、历史都已经成为了快消品,我们还能给下一代留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