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 来自一线的教学故事

bdqnwqk2年前问题11

这个教研故事来自我市龙山中学李雷老师,他是泰安市优质课获得者,也是泰安市教学能手。今天将这个故事推荐给大家,以期我们共同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是课堂的“轴”。通过思考探索的过程,拓宽思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思考,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起点,也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奋发上进的一种推动力。“引思”就是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思维间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 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目的呢?在讲泰安市优质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感悟:常态课:课前我做了认真备课,几乎所有本节课所用到的知识点都做了研究,又在自己的备课本上添加了很多备注,甚至做了一些特殊符号提示自己重难点等问题。但到了上课时虽然我准备的很充分,但我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积极回答,即使有个别同学回答答案也不禁完美,课堂效果非常差。一评:同学科老师听完课后针对学生思考不积极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有老师这样讲道: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思维发展的源动力。所以 你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学中通过环境布置、课前谈话、游戏活动等,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将要学习知识的背景,为学习新知作了准备,进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最佳效益。其次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学中,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你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依据教学目标,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同样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最后你可以借助教学媒体的趣味性,以趣激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感。根据中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鲜明色彩”、 “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快感,唤起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改进课:听了老师建议我又重新调整了备课及课件。首先,在形式上我不再以老师讲解为主,而是以一个考察团的形式带领所有学生出国考察。然后展示大量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在直观上对西欧和日本的现状有所了解。其次,考察团出发前让学生阅读大量西欧和日本的相关资料(相关教材内容)。再次,要求学生推荐两名解说员,并要求学生在回国后写一份关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报告。新颖的形式和直观的图片材料吸引了学生。广大学生都参与近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课堂效果良好。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直不发言,还有一些问题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另人满意,还有一些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异想天开,甚至有些时候很难让老师继续解答。二评:在改进课后我又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说:首先你应该知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首要的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就是善于设疑和激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从而启迪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再者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发展。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应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断。最后,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用教师特有的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融融的师爱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以最大限度的宽容去理解、接纳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师生情感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能表达不同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真情的问好、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使学生如沐春风,一个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也能使“心有灵犀一点通”,拉近了师生的心灵的距离,使师生的思维产生有效的“共振”。提高课:在提高课中我按照各位老师的指点,不但规范了自己的仪表言行,还特意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整节课都在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节奏中进行。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当时我还有点意犹未尽。 课后反思:讲完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角,开展发现疑问、分析疑问、辩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治学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接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进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