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学知识
1.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学活 正如古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
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
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
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
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2、类似的还有,比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说活学活用,要随时注意学习,生活也是一种学问。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曹雪芹把它装裱在了王熙凤的“办公室”里,细细品味真乃是至理名言。 这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
她管理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凌厉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务的。 世事洞明“有"学问,人情练达“出"文章,“精神到处文章在,学问深时意气平”。
这是一种学识,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领会。人生一世,十年苦读诗书,比起人世间的学问,浩如烟海的书籍,不过只是九牛一毛。
学校只是让我们学到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基础教育。可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探求着,不断地感受着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世事洞明”体现着一种成熟、聪慧,“人情练达”演绎着老成、干练。在这个“关系”社会里,得道升天,失道寡助也。
曾几何时,想想自己,我就像一个开足马力的火车头,只顾喷着气往前赶,却很少顾及周边的纷繁杂务,失去了很多机会;然而现在,自己却常怀着一颗平常心,一份感恩,“顺其自然,任凭得失”,“不为物喜,不为己忧”,如今的我倒是更愿意历练自己,感受生活,品位人生。
2.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古诗有哪些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子遹
陆游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轼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怎样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1、首先了解学生情况。我所指学生的情况:1、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进度;(2)学生的性格、智力水平、平时的兴趣爱好等;(3)学生请家教出于其主动性还是被动性等。
2、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1)对学生所辅导科目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对各章节掌握的真实情况,
并根据其情况分析其真正原因进行解决;
(2)根据分析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有时间,尽量进行备课(特别是对高中生的辅导),
比如这堂课要学的内容,学新的课程还是复习学过的,又需要几堂课时间,心中一定要有条理。
不要企图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3、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程度和领悟力来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定
教学目标和方案,务必做到对学生有用,可行,保证他确确实实学到东西。对基础太差的学生
可将其所学课程来个全面复习,实在有必要也可考虑将他低一年级课程来个快速复习,打稳基础。
4.关于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结合的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
7.才学如果不用就会永远埋没。 ——萨迪
8.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 ——米丘林
9.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陀思妥耶夫斯基
10.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 ——费希特
11.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 ——康德
12.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 ——布拉德利
13.实践是思想的真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
14.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
15.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果然就会办不到。 ——车尔尼雪夫斯基
16.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才气,才气必须经过磨练。 ——车尔尼雪夫斯基
17.实践“以客观世界为前提,作为他物的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 ——黑格尔
18.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 ——黑格尔
19.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
20.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居里夫人
21.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培根
22.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23.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24.再没有什么比下面这一点更为一般人视为当然的了,这就是:有某些思辩的和实践的原则。 ——洛克
25.任何一项劳动都是崇高的,崇高的事业只有劳动。 ——卡莱尔
26.谁若只做了一半,就等于没有做。 ——巴比塞
27.上天绝不帮助坐而不动的人。 ——沙孚克里斯
28.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29.才智是实践的女儿。 ——达·芬奇
30.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
5.浅谈教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古人有语:“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从山东社会科学院的报告看,约40%的已工作大学毕业生未能学以致用,还有一些大学生必然会因为大学所学知识“基本无用”而“毕业即失业”,如果他们付出昂贵的学费,倾注四年宝贵的青春时光所学的知识只不过是“口头禅”,或在工作中无“用武之地”,那么谁该为他们负责呢?
目前,专业结构不合理、学非所好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固然与部分大学生的素质相关,但更是大学教育的“缺陷”造成的。重课堂教学,轻市场实践;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软肋。还有一些高校实验实习设备缺乏,学生在黑板上学开机器,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说,就是大学的“教不致用”,才导致广大毕业生未能学以致用。我国大学长期存在的“以施教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既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需求,也注定“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是巨大的资源。针对“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当前的大学教育需要多做反思与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方面,应该尽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在人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