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滇池的小知识

bdqnwqk2年前基础8

1.保护滇池的相关资料

第一条 滇池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是昆明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

第二条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滇池流域资源,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以保护滇池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为中心。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滇池水资源应当实行科学管理,在加强保护和治理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条 滇池保护范围是以滇池水体为主的整个滇池流域。按地理条件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划分为三个区:滇池水体保护区;滇池周围的盆地区;盆地区以外、分水岭以内的水源涵养区。

第五条 保护滇池的原则是:全面规划,统一管理,严格执法,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 在滇池保护范围内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七条 在滇池保护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贯彻实施本条例,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委会报告本条例的执行情况。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 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是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滇池保护、治理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下同),在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有关滇池保护和治理的具体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负责本条例的贯彻实施;协调、检查和督促各有关县、区、部门依法保护滇池; (二)组织制定滇池的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和综合整治方案,并负责组织和监督实施; (三)拟定滇池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对各有关县、区和部门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 (四)组织拟定相应的滇池保护管理配套办法,并督促贯彻执行; (五)在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和主要入湖河道集中行使水政、渔政、航政、水环境保护、土地、规划等方面的部份行政处罚权,设立滇池保护管理的专业行政执法队伍,实施滇池管理综合执法; (六)在滇池水体保护区以外的滇池流域内行使涉及滇池保护方面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职责; (七)负责滇池污染治理项目的初步审查工作,参与项目法人的确定及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 (八)参与滇池流域内开发项目的审批工作,提出审查意见; (九)负责筹集、管理和使用滇池治理基金; (十)办理市人民政府和市滇池保护委员会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前款第(五)项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九条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人民政府的滇池专管机构,滇池沿岸和水源涵养区内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在市滇池管理局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下,按照确定的滇池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滇池的保护、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条 滇池保护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和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配合市滇池管理局实施本条例。第三章 滇池水体保护 第十一条 滇池水体保护区是正常高水位1887ر4米(黄海高程,下同)的水面和湖滨带以内区域。

湖滨带为滇池水域的变化带和保护滇池水域的过渡带,是滇池水体不可分割的水陆交错地带。其具体范围是: (一)正常高水位1887ر4米水位线向陆地延伸100米至湖内1885ر5米之间的地带。

对低于滇池最低工作水位1885ر5米的低洼易涝、易积水区域,到此区域外围边缘; (二)在河流或沟渠入湖口为滇池二十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ر5米控制范围内主泓线左右各50米的地带。滇池水体保护区的具体界线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勘测后划定,树立界桩。

第十二条 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适当增加蓄水量。按照优化调度的原则,确定滇池外湖(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ر4米,相应蓄水容积约15ر6亿立方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ر5米,相应蓄水容积约9ر9亿立方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1885ر2米,相应蓄水容积约9亿立方米; 二十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ر5米; 汛期限制水位1887ر0米。

内湖(草海)控制运行水位为: 正常蓄水位1886ر8米; 最低工作水位1885ر5米。 第十三条 滇池水质执行国家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滇池水环境质量标准。

外湖(外海)水质按Ⅲ类水标准保护,内湖(草海)水质按Ⅳ类水标准保护。 第十四条 保护和恢复滇池入湖河道的自然生态,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理、治理、改造滇池出入湖河道,疏浚滇池。

第十五条 禁止在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围湖造田、围堰养殖及其他侵占或缩小滇池水面的行为;禁止在湖滨带范围内取土、取沙、采石;禁止损坏堤坝、桥闸、泵站、码头、航标、渔标、水文、科研、测量、环境监测、滇池水体保护界桩等设施;未经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批准,不得在界桩内构筑任何建筑物。 第十六条 禁止在滇池网箱养殖水产品。

禁止在滇池禁渔区、禁渔期内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和其他限制使用的网具及捕捞方法进行捕捞。

禁止私自打捞对净化滇池水质有益的水草。

2.关于环保的小知识

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我国在八十年代,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70%为农业用水。

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全球的大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生产迅速发展,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短缺当前。

然而。而且,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主要是人类无计划,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危险垃圾,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因此科学家警告说,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到九十年代中期.5万种,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

此外,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全球将损失约1/,水却被大量滥用。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

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48℃ 。然而;4。

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其中有致癌,在许多城市周围。

到二十世纪末。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被水覆盖。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工业型城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因此、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使其变成氧分子(O2);。

全球变暖的后果,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quot。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石油等),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还污染环境,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

全国500多座城市中、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加拿大。

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进入八十年代后、沿海和省会城市:"。

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水体。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 (5)资源。

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冰川和冻土消融,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30年后,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

近100多年来,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但是。

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使臭氧层遭到破坏。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七十年代以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使干旱。

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因此。加之、存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昔日"、煤,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

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南极的臭氧层空洞;3的耕地,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快。

3.关于保护滇池的诗句

《滇中词三首》

年代: 明 作者: 范汭

秀海海边葭菼秋,滇池池上云悠悠。人心恰似此中水,一道南流一北流。

《宿旅舍题壁》

年代: 明 作者: 冯翁

夜梦何奇特,龙飞天汉津。朝横沧海曲,夕过滇池滨。光雯皆五色,蜿蜒无损鳞。渊田变化间,张主藉高旻。一个忠臣九族殃,全身远害亦天常。夷齐死后君臣薄,力为君王固首阳。

《岳阳》

年代: 明 作者: 何景明

楚水滇池万里游,使车重喜过巴丘。千家树色浮山郭,七月涛声入郡楼。寺里池亭多旧主,城中冠盖半同游。明朝又下章华路,江月湖烟绾别愁。

关于保护滇池的小知识

标签: 小知识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