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对我国的诚信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bdqnwqk1年前问题20

谢谢邀请,个人在高校做职称工作多年,也写过职称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个人觉得题主关注的点过于另类,或者说逻辑上并不通顺。职称评审涉及到诚信问题,但和诚信建设基本上沾不上边。国家设置职称体系,是从人力资源角度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动力和活力,并不是为了建设诚信社会这么一个目的。即便说说大家在职称评审中非常诚信,也不代表到了社会上也很诚信,即使在社会上很诚信,在职称评审中也不一定能诚信。这是两个不同的“场域”。

如果要说诚信建设对职称有作用,那还靠谱一点。不过,据我个人多年参与这项工作的体会来看,诚信问题不是职称问题的核心问题。一个人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出现了诚信问题,固然是不对的,但一大半的责任并不在个人,而是在职称制度或者职称政策上,即制度不合理扭曲了一个人。

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个很不错的老师,对学生很负责,生活中人品也非常好,但因为多年评不上职称,事业和生活受到影响,就会想一些办法去凑条件,或者去找评委送礼等等。这些行为从学校人事管理和学术道德角度来看是不被允许的,但在监管层面,这些行为又是灰色地带,根本没法界定和监管,即便查到了,也很难定性处理。比如说花钱买论文这种事,即便你拿到教师买论文的发票,也没法确定论文就是他买的,教师可以说花钱只是润稿,原文都是自己写的。有一年我们查到老师在假期刊发表论文,本来想处理,但老师坚持说自己是被骗了。这些都是死无对证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再有诚信再有道德的人也有可能释放出人性的恶。就好像我们在一条没有人也没有监控的马路上突然尿急,我想,没有几个人会憋着去找厕所,大部分人都会在路边绿化带里解决了。对这个事讲道德,那就是拿圣人标准要求普通人。

所以,职称改革的目标不是要大家都诚信,而是要去找一些既能反映个人能力,又难以造假的指标和方式来评价一个人,只有让造假的收益变得足够小,才能产生足够的诚信。另外,开辟更多职称以外的激励方式,让大家的诉求都能有所满足,就像在路上多设卫生间一样,可以让人不再面对道德上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