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bdqnwqk2年前基础13

1.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提纲要完整的

第二章 运动和力使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物体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当物体被高举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贮藏在食物和燃料中的能称为化学能。电具有的能叫做电能。

声音具有的能叫做声能。光具有的能叫做光能。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事先假设不动。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v=s/t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1/3.6米/秒注意解题格式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在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时,应当注意: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他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2线段的箭头方向必须跟力的方向一致。

3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要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质量=9.8牛/千克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代表9.8牛/千克,则G=mg。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两个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二利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提纲要完整的

第二章 运动和力

使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物体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当物体被高举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贮藏在食物和燃料中的能称为化学能。

电具有的能叫做电能。

声音具有的能叫做声能。

光具有的能叫做光能。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事先假设不动。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v=s/t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1/3.6米/秒

注意解题格式

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

在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时,应当注意:

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他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2线段的箭头方向必须跟力的方向一致。

3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要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质量=9.8牛/千克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代表9.8牛/千克,则G=mg。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两个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加润滑油、利用气垫。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二利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科学七年级下1到2单元的知识点

具体可以找我拿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课件,你给我QQ,我加你!这是知识点!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 能 外 耳廓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功 能 鼓膜 产生振动 中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耳 听小骨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

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

4.科学七年级第二章细胞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命活动 动物 植物 岩石 汽车 感 觉 运 动 摄取食物 吸收氧气 排出废物 生 长 生 殖 3、动物与植物(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对比项目 动 物 植 物 是否需要吃动西 是否能快速运动 能否制造养料 是否对刺激有反射 生长是否持续终生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第二节:常见的动物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1)明确分类的对象。

(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动物的分类:按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动物类群 特 征 代表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4、无脊椎动物 动物类群 特 征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身体单细胞 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太阳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母、水螅、海蜇、珊瑚虫、海葵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部扁平 涡虫、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钩虫、丝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体节 蚯蚓、沙蚕、蚂蝗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蜗牛、河蚌、螺、乌贼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蝗虫、虾、蚱蜢、蜈蚣 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 海参、海盘车、海胆 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6、学会利用生物分类的:逐级分类框架检索图来给生物分类。第三节:常见的植物1、林耐的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差别越大;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多。 2、植物分类3、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发育成种子后外有果皮包被。

4、注意书本上的各类型代表植物图片。5、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体会探究的四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和证据。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应体现的三点: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组、消除偶然现象第四节:细胞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结构:(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液泡(内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

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单细胞生物(1)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里。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2)衣藻(单细胞植物)与洋葱表皮细胞(多细胞植物)的对比内 容 衣 藻 洋葱表皮细胞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不同点 眼点(感光)、鞭毛(运动) 无眼点和鞭毛 (3)衣藻(单细胞植物)与草履虫(单细胞动物)的对比内 容 衣 藻 草履虫 相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眼点、鞭毛、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纤毛、收缩泡、食物泡、肛孔 2、细菌和真菌(两者合称微生物)(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按形态。

5.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提纲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地球中面积广大的陆地是大陆,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请掌握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请掌握世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要求在纸上能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黑海海峡. 6、请掌握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阅读课后图册)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8、世界气候 P25 纬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大致在南北纬30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甚至几年不下雨 大致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 南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极地附近 极地气候 终年严寒,皆为冬季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气候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 9、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中国和非洲、欧洲的气候类型.P25-26 10、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1、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区中的动物) 12、请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P29 13、中国的位置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这种地理位置的优点是:见书本P41页. 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南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请掌握三大人种的特点)P30 15、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16、国界线范围内的邻陆、邻水、邻海和邻空,总称领土.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顺序请掌握.P32 17、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P33 18、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有关方面来回答.(请说出几个世界组织的名称及主要的情况)P33-34 19、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北纬的代号是N,南纬的代号是S.经线和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经线的形状是半圆,而纬线的形状是圆或点.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度的方法是从左到右,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西经,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东经.而南北纬线的判断则是从下往上,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南纬,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北纬. 20、地球每转10需要4分钟,即转150需要1小时,我国东西之间跨经度达62度,则东西之间时间相差4个小时多.其中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6.求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的知识网络图急

不断运动的地球1。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

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

周期:约365。2422天(1年)。

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2。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3。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东早西晚)4。 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5。 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 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6。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转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7。 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23。

50N,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 50N以北地区)极昼秋分(9月23日):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23。

50S, 昼长夜短(黑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8。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北温带:(23。

50N-66。50N)热 带:(23。

50N-23。50S)--太阳直射 热量最多南温带:(23。

50S-66。50S)南寒带:(66。

50S-900S)--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9。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公历(年、月、日、星期):400年中插入97个闰年(366天,多2月29日)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19年中插入7个闰月。10。

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11。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12。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

7.科学初一下人教版第二章复习要点

2007年下学期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一初中生体重约为 ( ▲ ) A、4牛 B、40牛 C、400牛 D、4000牛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下图中属于用听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 ) 3.下列有关科学量与其单位对应不正确的是 ( ▲ ) A 、速度、米/秒 B、力、牛 C、路程、米 D、力、千克 4.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关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 ) 5.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都消失了,则下列哪些现象不可能发生:( ▲ ) 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我们无法手拿钢笔写字 C、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没有压力 D、可以用一根手指推动火车 6.人产生听觉的地方是 ( ▲ ) A、耳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大脑 7.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的是( ▲ ) A、火箭起飞时加速升空 B、跳伞员打开伞后匀速下降 C、篮球被抛起后竖直上升 D、汽车减速驶下一段斜坡 8.暗室中,一束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照射在绿色植物上,你观察到植物的颜色是( ▲ )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9.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 接通电路, 电铃发出声音, 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 将发生( ▲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 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 但能听到声音 10.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 A、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B、鞋底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在轴承的滚珠上加润滑油 D、在手提包的拉链上涂些蜡 11.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 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 ▲ ) A、发生了光的折射 B、发生了光的反射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速度的发生了改变 15.如果没有重力,下来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河水不能流动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面 C、物体没有质量 D、杯子中的水无法倒入嘴里 16. 如图所示,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 表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下列图示中正确的的是( ▲ ) 17.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左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 1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20牛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

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0牛 B、汽车没有受到静摩擦力 C、汽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0牛 D、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20牛 19.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00米 B、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85秒 D、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 20.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 ) A、大楼 B、地面 C、观察者自己 D、彩云 2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23.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一块平行玻璃砖的时候,如图所示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 24.汽车停在公路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B、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25.在研究凸透镜成象的实验中,若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为15厘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象,则镜头的焦距f应为( ▲ ) A、f>15厘米 B、f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4分) 26、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 ▲ 能, 在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 能,拉开的弓弦具有 ▲ 能。 27、小明和母亲一快到商店买服装,他在平面镜前0.5m处试穿衣服,则在镜中的像离他 次数 入射角 折射角 1 10° 15.1° 2 20° 30.9° 3 30° 48.6° 4 40° 74.6° ▲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 (选填。

8.七年级下册科学1

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

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

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可用于测距离)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12.耳朵贴在长铁管(内充满水)的一端可以听到三次敲击声,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为什么?)13.耳可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为什么有的人晕船、晕车、航空病?)。

咽鼓管有何用处?(课本第11页)14.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15.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1赫=1次/秒。“90赫”的意义是物体每秒振动90次。

16.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17.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18.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调,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

19.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65赫到1100赫。20.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赫到20000赫。

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的声波叫超声波。什么叫噪声?如何防止噪声污染?(课本第15、16页)2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2.白光有七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加任何色等于任何色,同色加同色仍然是同色,不同色相加吸收看不见:黑!23.红外线与紫外线的作用?(课本第19、20页)24.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反射面)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

(课本第39页)垂直反射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0°。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越大。

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25.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分界面):三线共面,二线分居,斜射时空气中角大。

(课本第39页)垂直界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0°。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

26.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小,物近像远大。物像在2焦,等大好求焦。

物在1焦处,一定不成像。物在1焦内,正立放大是虚像。

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课本第39页)27.照相机、眼睛应用原理:u>2f, f

即物远像近小。28.放大镜应用原理:u

即物在1焦内,正立放大是虚象。29.放映机应用原理:f2f倒立放大的实象。

即物近像远大。30.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阳光下树影中的圆形光斑)、影子的形成、瞄准、日食、月食、坐井观天。

31.光在不同物质(真空、空气、玻璃、水)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真空中最快,为3*105千米/秒或3*108米/秒。空气中比真空中稍慢。

1光年=9.46*1012千米。32.平行光→镜面(平滑表面)反射→平行射向另一个方向,平行光→漫(粗糙表面)反射→射向各个方向。

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由于此处黑板平滑发生了镜面反射,淹没了字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能看到字或。

9.科学初一下人教版第二章复习要点

2007年下学期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一初中生体重约为 ( ▲ ) A、4牛 B、40牛 C、400牛 D、4000牛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下图中属于用听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 ) 3.下列有关科学量与其单位对应不正确的是 ( ▲ ) A 、速度、米/秒 B、力、牛 C、路程、米 D、力、千克 4.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关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 ) 5.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都消失了,则下列哪些现象不可能发生:( ▲ ) 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我们无法手拿钢笔写字 C、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没有压力 D、可以用一根手指推动火车 6.人产生听觉的地方是 ( ▲ ) A、耳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大脑 7.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的是( ▲ ) A、火箭起飞时加速升空 B、跳伞员打开伞后匀速下降 C、篮球被抛起后竖直上升 D、汽车减速驶下一段斜坡 8.暗室中,一束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照射在绿色植物上,你观察到植物的颜色是( ▲ )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9.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 接通电路, 电铃发出声音, 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 将发生( ▲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 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 但能听到声音 10.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 A、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B、鞋底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在轴承的滚珠上加润滑油 D、在手提包的拉链上涂些蜡 11.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 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 ▲ ) A、发生了光的折射 B、发生了光的反射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速度的发生了改变 15.如果没有重力,下来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河水不能流动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面 C、物体没有质量 D、杯子中的水无法倒入嘴里 16. 如图所示,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 表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下列图示中正确的的是( ▲ ) 17.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左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 1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20牛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

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0牛 B、汽车没有受到静摩擦力 C、汽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0牛 D、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20牛 19.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00米 B、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85秒 D、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 20.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 ) A、大楼 B、地面 C、观察者自己 D、彩云 2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23.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一块平行玻璃砖的时候,如图所示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 24.汽车停在公路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B、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25.在研究凸透镜成象的实验中,若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为15厘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象,则镜头的焦距f应为( ▲ ) A、f>15厘米 B、f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4分) 26、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 ▲ 能, 在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 能,拉开的弓弦具有 ▲ 能。 27、小明和母亲一快到商店买服装,他在平面镜前0.5m处试穿衣服,则在镜中的像离他 次数 入射角 折射角 1 10° 15.1° 2 20° 30.9° 3 30° 48.6° 4 40° 74.6° ▲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 (选。

七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