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有哪些伪学霸?
我觉得伪学霸也应该分为两类的:1.知道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故意博人一笑的。2.不是学霸却任由别人误会自己是学霸的。
第一类伪学霸代表人物:邓超!
在《奔跑吧兄弟》的综艺中,邓超以“学霸”自称,当然,通过后面标准的英国伦敦桥洞式发音儿,例如“we are 伐木累”,“I is 布莱克”等,使得观众更加认定他的学霸地位。虽然他的初衷不一定是这样,但是起到了逗人一乐的效果。
第二类伪学霸代表人物:张钧甯
前一阵张钧甯刚刚硕士毕业,发了照片庆祝,这就使得很多人知道了他的另一个身份,除了演员他还是台大法律系高材生。当然,这个台大不是我们熟知的台湾大学,而是台北大学,是不是有种被骗了的感觉,主要是被误认之后,张钧甯方面也没有什么回应,一副任由大家误会好了的感觉。不过除去这层问题,张钧甯在演员中学习还是很好的。
何谓伪学?和真学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已经被实践(包括科学实验)证伪、但仍然当做科学予以宣传推广的所谓理论或假设。
在人类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假说或假设往往是科学发现的拐杖。实践证明,科学史上的假说或假设95%是错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假说或假设(包括被证伪的假说或假设)在人类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因此得出结论理论假说或假设本身就是伪科学。只有理论假说或假设已经被证明是错的情况下,仍然将错就错当做科学予以推广的,才可以认定为伪科学。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伪科学”概念的两个分离的属性,它们十分经常地被两个不同群体需要。第一个属性是科学地位的要求,第二个属性是这个主张不应得到的判断。第一个属性看来是伪科学群体需要的,他们把科学的权威借用过来,以此象征伪科学具有富有权威的声望,从而达到他们预想的目的。第二个属性无疑是科学共同体需要的,他们要揭露伪科学的虚伪面目,把它们从科学中清除出去。
一种实践或知识体系如果标榜自己与已被接受的科研规范一致,但又明确地违背了这些规范(主要表现在误用科学方法上),就可被称作伪科学。
伪学和真学:
1、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求真,伪科学的目得是求利。
2、起点不同。科学活动立足已有的历经反复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和现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科学的基础是客观实实在在的、稳固的。
伪科学的起点是纷繁复杂、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一心。
3、路径不同。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严格遵循着假设、求证、再假设、再求证的路径深入进行,一般都要经过多次,甚至数十次,数百次的的反复才能取得成果。
伪科学是最怕求证,最怕检验,当然不会走科学研究的路径,他们走的是一种设招、演招、吹招的路径。
4、心态不同。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一般比较枯燥、寂寞、艰辛;偏离喧嚣的功利场,又需要极端的认真、严肃、一丝不苟。
这种工作特点决定了科学家们的心态必须是纯正的、甘于寂寞、肯于奉献、勇于进取、讲究实际又坚持真理。伪科学的心态则无比的丑陋、猥鄙。他们贪婪,存心玩弄骗术,却又要挂出冠冕堂皇的招牌;他们追功逐利,哗众取宠,却又要给人超凡脱俗、救苦救难的假象;他们拒绝科学的验证,却又不肯收起骗人的的花招,更不愿反戈一击,澄清真相;他们贼喊捉贼,倒打一耙,指责科学家对他们不宽容,当他们被科学驳得体无完肤、走投无路的时候,又用沉默继续与科学对抗,以图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5、结果不同,科学探索和其他科学生活动的最终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生经得起检验的科学成果。只要有同等条件,这成果必能重复的产生;只要在有效的范围里,相关的科学成果必能百分之百的使用。
二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现代文明社会里,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科学的结晶、科学的恩惠呢?当今时代尽管科学已有很大发展,但还有许多的谜没有,这不是科学无能,也不是科学的局限,而正是说明了科学发展的还很不够。
科学的空白只能由科学自己来开拓、来填充,他不会成为伪科学存在的理由。伪科学的结果必然十分可悲,亦可恨。可悲的是伪科学终将破产,因为他们是假的,无论如何伪装、隐蔽,也终究会被科学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终究会被破产;可恨的是伪科学会给社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愚弄人民,搞乱人们的思想,给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损失,使个人身心受到损害,甚至酿出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