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bdqnwqk2年前学者11

1.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抬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夏商政抬制度的内容: 中央:〇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〇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请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〇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抬;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择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舂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〇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内容:用父系的血缧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抬等级,巩固国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点:嫡长子继本制 〇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杈地位,有利于统抬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荨;呈权至上;皇位世袈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贵族政抬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ol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c_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呈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仕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抬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抬民主政抬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贡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抬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杈、轮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迸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看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组织编暴)标志看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沽、经济统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抬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〇1光荣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杈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杈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责任内阁制:苜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人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苜,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〇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冲;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2.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框架

世 界 古 代 史亚非文明、欧洲文明、亚洲文明新航路开辟、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二战后亚非拉振兴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殖民扩张—血腥的资本积累:美洲、非洲、亚洲印度,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二战后亚非拉独立振兴:亚洲1947年、非洲二战后、拉丁美洲二战后、中东战争1948—1973年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英国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革命1789—17942、资产阶级改革战争(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1861—186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日本明治维新1868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美国位于世界前列二战后 欧洲、日本依附于美国↓ 美国失去霸主地位70~90年代三足鼎立 欧、日迅速发展资 产 阶 级 思 想 文 化文艺复兴:十四—十六世纪意大利到欧洲,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法国,科学文化:科学(三次科学革命)、文化国 际 共 产 主 义 运 动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巴黎公社187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苏联社会主义探索(1921年列宁,1922—1937年斯大林,二战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冷 战 时 代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中心国家:美国、苏联;原 因:二战以后,军事经济实力位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野心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时间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初期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成立(北约)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成立(华约)美苏争霸: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20世纪七十年代:越南战争、苏联出兵阿富汗、中美建交20世纪八十年代:苏军撤出阿富汗,美国扩充军备结束时间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一超(美)多强(日、欧、中、俄)主要国家:美、日、欧、中、俄.经济格局: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两 次 世 界 大 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德、意、奥匈),三国协约(英、法、俄) 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苏中美英26国)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轴心国(德、意、日) 1939—1945三 次 工 业 革 命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十八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十九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美国、德国第三工业革命(信息时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家-美国影响:生产力提高、生产方式改变、世界格局变化、思想观念改变、城市化住房拥挤、日常生活、出行史 前 时 代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华夏之祖(黄帝、炎帝、尧、舜、禹)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夏(前2070年)商(前1600年)周(西周前1046年、东周: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秦前221年、汉:西汉前202年,东汉25年) 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隋唐时期) 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时代(宋元时代) 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宋 朝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宋朝经济重心: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唐朝后期——南宋)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宋朝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

4.急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和二的框架图

必修一(政治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八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经济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高中必修一的知识结构以及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内容: (权利)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可以进行再分封,从而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义务)服从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作用:扩大统治区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发展: 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瓦解原因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②诸侯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大;③周王室衰弱表现: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室,如楚王问鼎;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巩固王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等级。

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第2课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1)专制主义: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

2、矛盾:(1)君权与相权 (→皇权、中央→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中央与地方3、影响:(1)积极:a. 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B.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民族的融合c. 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d. 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的完整和统一。 (2)消极:a. 容易形成暴政。

b.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c. 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

秦朝的统一——历史条件:①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②秦国经商鞅变法实力变强③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皇帝的地位及权力:全国的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皇帝制度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秦朝的中央机构1.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虚设)。

2.三公九卿制特点:分工明确,互不相属,相互牵制,绝对受制于皇帝,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郡县制——1.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出现了郡、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制的内容:由皇帝直接任免,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不得世袭,没有封地。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3.郡县制建立的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包括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社会影响——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刘邦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有时会有与中央对抗,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①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命令)-吏、户、礼、兵、刑、工评价: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②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提高了行政效率。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中央实行中书省,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意义: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

标签: 框架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