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知识点
1.高中生物关于有丝分裂的知识总结
有丝分裂(分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周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用时远长于分裂期(约1/10)。(二)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结果是DNA分子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质)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本身数目不变)。
G1:DNA合成前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间期 S: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
G2:DNA合成后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三)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各分裂相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质→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1)前期:出现纺锤体 动物: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计数的最佳时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3)后期: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体消失(4)末期:核膜、核仁重现 细胞质分裂,将细胞质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 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2.高中生物有丝分裂重点··
一、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为了研究方便,人为的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下面以植物细胞为例简单介绍各个时期细胞所发生的变化及特点。
间期:主要特征是完成DNA的合成、复制,以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的细胞提供物质准备。同时,细胞也有适度的生长。
分裂期(M期):
前期:染色质浓缩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有特定结构的、并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呈无序、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构成,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相连。特点:两消失一已形成,即核仁逐渐减体(分散在细胞质中)、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方垂体。
中期:纺锤丝的牵引下,各染色体都排列到方垂体的中央,它们的着丝粒都位于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即赤道板。此时,染色体有序排列在赤道板上,其形态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在显微镜下易观察。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两极。即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子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此时,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两极各有一套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染色体伸展延长,最后成为染色质。特点:两形成一消失,即核膜重新形成,核仁也开始出现、细胞核恢复了间期的形态;纺锤丝逐渐消失。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此时,一个植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不同点
动物细胞具有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在间期时,中心粒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同时,在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溢成两部分,每部分还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三、有丝分裂的特征
⑴细胞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次
⑵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⑶亲子细胞中染色体保持恒定
⑷染色体数目与DNA含量的动态变化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DNA 0~4N 4N 4N 4N 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编写不容易 望采纳~~~~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总结
二、有丝分裂(分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周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用时远长于分裂期(约1/10)。(二)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结果是DNA分子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质)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本身数目不变)。
G1:DNA合成前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间期 S: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
G2:DNA合成后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三)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各分裂相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质→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1)前期 出现纺锤体 动物: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计数的最佳时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3)后期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4)末期 核膜、核仁重现 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细胞质的分裂 将细胞质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三、无丝分裂(也有DNA的复制)1. 过程: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两个细胞2. 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3. 实例:蛙的红细胞四、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少了一半 。
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4)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7)子细胞形成是 段。
知识点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部位:睾丸的曲细精管中2、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主要变化: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间期 结 果: DNA数加倍 ——同有丝分裂间期 染色体数不变,但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出现交叉互换 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核膜解体消失 ——同于有丝分裂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于一侧(2K)与(1/2)K 各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两极组合后的非同源染色体各成为一组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异于有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丝分裂染色单体未分开 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未分开,着丝点未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倍的次级精母细胞 DNA数变化: 精原细胞= 1/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 一般无间期或很短,无染色体和DNA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 分裂期(同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无同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 两个精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一个精细胞=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除后期) 结果 = 1/2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 DNA数变化: 一个精细胞= 1/2 次级精母细胞= 1/4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3、成熟变形:精细胞---( 变形 )→ 精子4、过程图解 注:N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一个 减数 2个 减数 4个 变形 4个精原细胞 第一次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 精子5、重要概念:(1)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2)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 同源染色体 的四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体 之间常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
(3)同源染色体:大小形状一般 都相同 的两条染色体。人的体细胞中,有 23对 同源染色体。
1对同源染色体= 1 个四分体。6. 染色体行为(1)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加倍(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3)四分体:(4)染色体数目减半:减Ⅰ中期排在赤道板两侧的是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使以后细胞内不再具有同源染色体)(5)DNA数目减半:减Ⅱ后、末期随染色单体的分开和进入两个精子细胞而发生减半(6)精原细胞与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相互推导 假设某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则由其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AB、A'B'、A'B' 特点: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四个精子两两相同;精原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在四个精子中能且只能出现两次(因为每个染色体经过复制,最后形成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并均分到四个精子中)。
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总结
二、有丝分裂(分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周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用时远长于分裂期(约1/10)。(二)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结果是DNA分子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质)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本身数目不变)。
G1:DNA合成前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间期 S: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
G2:DNA合成后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三)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各分裂相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质→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1)前期 出现纺锤体 动物: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计数的最佳时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3)后期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4)末期 核膜、核仁重现 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细胞质的分裂 将细胞质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三、无丝分裂(也有DNA的复制)1. 过程: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两个细胞2. 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3. 实例:蛙的红细胞四、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少了一半 。
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4)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7)子细胞形成是 段。
知识点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部位:睾丸的曲细精管中2、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主要变化: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间期 结 果: DNA数加倍 ——同有丝分裂间期 染色体数不变,但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出现交叉互换 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核膜解体消失 ——同于有丝分裂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于一侧(2K)与(1/2)K 各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两极组合后的非同源染色体各成为一组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异于有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丝分裂染色单体未分开 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未分开,着丝点未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倍的次级精母细胞 DNA数变化: 精原细胞= 1/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 一般无间期或很短,无染色体和DNA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 分裂期(同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无同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 两个精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一个精细胞=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除后期) 结果 = 1/2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 DNA数变化: 一个精细胞= 1/2 次级精母细胞= 1/4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3、成熟变形:精细胞---( 变形 )→ 精子4、过程图解 注:N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一个 减数 2个 减数 4个 变形 4个精原细胞 第一次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 精子5、重要概念:(1)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2)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 同源染色体 的四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体 之间常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
(3)同源染色体:大小形状一般 都相同 的两条染色体。人的体细胞中,有 23对 同源染色体。
1对同源染色体= 1 个四分体。6. 染色体行为(1)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加倍(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3)四分体:(4)染色体数目减半:减Ⅰ中期排在赤道板两侧的是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使以后细胞内不再具有同源染色体)(5)DNA数目减半:减Ⅱ后、末期随染色单体的分开和进入两个精子细胞而发生减半(6)精原细胞与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相互推导 假设某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则由其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AB、A'B'、A'B' 特点: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四个精子两两相同;精原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在四个精子中能且只能出现两次(因为每个染色体经过复制,最后形成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并均分到四个精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