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和政府相关的知识结构图

bdqnwqk2年前问题17

1.公民,政府,人大,政协,政党的关系结构图.

分三条线:一.1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出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政党或多人提名(要交到人大的主席团,由主席团提出),选举产生政府领导层成员,政府对人大直接负责。

3.政府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管理人民二1.政协委员由政党及非政党团体推荐候选人,并由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2.政协的主要功能是参政议政,本身不是国家机关(所以很多人认为政协是我国的“上议院”,这是错误的),相当于“全国对话”。

政协的很多提案必须经过其他国家机关审议、表决才能具有效力。三1.政党建立、加入等活动由公民进行,党内活动多由本党党员组织、进行。

在我国,公民在不同政党有加入、退出等方面有自由。2.执政党通过执政党党员通过加入人大、政府等方式,间接管理国家3.执政党针对国家的提议,也要经过人大或政府的审议、表决才有效。

2.政治必修一的详细知识结构图(要完整的)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3.政府机构示意图

中国政府历年机构示意图

1949年10月

中央人民政府

┌─────────┬───┴────┬─────┐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政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署

35个委、部、署、院

1951年12月-1953年底 下辖42个机构

1954年-1956年 成立国务院

下辖81个机构

1958年底 68个机构

1959年 60个机构(39个部委、21个直属和办事机构)

1960年-1964年 精减81万人

1965年 恢复后机构达79个

1970年 32个机构

1975年 52个机构

1981年 100个机构

1982年3月 61个机构 减员2.1万人

1988年 66个部、委、局 减员9700人

1993年3月 59个机构

40个机构

1998年3月 29个机构

1982年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 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 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8年 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党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4.想找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和国家)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主体:公民)

1、人民民主专政(重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

2、政治权利与义务(重点:权利和义务)

3、政治生活(重点:内容、学生参与的意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体:公民)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重点:决策的方式及含义及各自的特点、意义、)

3、民主管理 (重点:农村的村委会(更常考) 、城市的居委会)

4、民主监督 (重点:监督的方式、意义、)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主体: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重点:四个职能的含义及意义、政府的性质 、

2、政府的责任(重点: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及怎样做到)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力(重点:依法行政的原因、意义、措施、要求)

2、权利的行使(重点:为什么、怎么做)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党、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人士)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体:党、人大代表的地位、与人民关系、权利义务等)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主体:党、各民主党派)

1、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领导重要性、执政方式及关系)

2、中国共产党(重点: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点: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重点:民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民族政策等、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主体: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重点:主权国家地位及组成因素、主权的重要性)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重点: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重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

2、世界多极化(重点:多极化的意义)

3、我国的外交政策(这一部分很重要)

(这是我自己的总结,曾经给过另一个提问者,希望对你有点用吧)

5.想找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和国家)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主体:公民) 1、人民民主专政(重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 2、政治权利与义务(重点:权利和义务) 3、政治生活(重点:内容、学生参与的意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体:公民)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重点:决策的方式及含义及各自的特点、意义、) 3、民主管理 (重点:农村的村委会(更常考) 、城市的居委会) 4、民主监督 (重点:监督的方式、意义、)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主体: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重点:四个职能的含义及意义、政府的性质 、2、政府的责任(重点: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及怎样做到)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力(重点:依法行政的原因、意义、措施、要求) 2、权利的行使(重点:为什么、怎么做)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党、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人士)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体:党、人大代表的地位、与人民关系、权利义务等)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主体:党、各民主党派) 1、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领导重要性、执政方式及关系) 2、中国共产党(重点: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点: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重点:民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民族政策等、宗教政策)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主体: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重点:主权国家地位及组成因素、主权的重要性)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重点: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重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 2、世界多极化(重点:多极化的意义) 3、我国的外交政策(这一部分很重要) (这是我自己的总结,曾经给过另一个提问者,希望对你有点用吧)。

6.急求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我不会做结构图,给你些要点吧?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转正式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人民和政府相关的知识结构图

标签: 结构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