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史学是古代文化和学术的百科全书?

bdqnwqk2年前百科17

首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次,中国古代曾多次成为最繁华的国家,有很多国外的人来借鉴学习。然后,中国曾有许多学派,比如儒,道等,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中国是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见证了全世界(包括中国自己)的成长。

学术渊博的知识宝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如何诞生的?

据人民网 1978年,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工作开始。为此,专门成立了由著名科学家、学术大家等组成的总编辑委员会,并动员、协调全国学术界、各部委和各高校的力量,同时,还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及上海分社,专职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中国百科的前世今生

  百科全书集中了各学科、各领域、各时代的优秀成果,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人类知识的宝库”“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与文化实力。编纂自己国家的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梦想。

  1978年5月21日,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名呈送中央。5月28日即获得中央批准。此后不久,即成立以胡乔木为主任,于光远、贝时璋、华罗庚、吴阶平、张友渔、茅以升、周培源、姜椿芳、钱学森等为副主任,马大猷、王力、王绶琯、艾中信、卢嘉锡、冯至、吕叔湘、刘开渠、许涤新、苏步青、吴文俊、张钰哲、陈世骧、季羡林、费孝通、贺绿汀、夏衍、夏鼐、钱伟长、曹禺等为编委的100余人总编辑委员会,组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并迅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配齐干部。

  之后,举世瞩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题写社名,亲自审定《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些重要条目。

  励精图治百年梦圆

  《中国大百科全书》共74卷,囊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知识领域,全面记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同时汇集世界最新科学文化成就,体现彼时中国知识界的最高研究水准,堪称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

  1993年9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铸就中华文化的丰碑》的长篇文章,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世界多国主要媒体也相继报道,英国《自然》周刊、美国《科学周刊》等发表了李约瑟等著名科学家的评论文章。199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斩获首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全国上百个部委、几百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协作的成果。参加编写工作的专家学者多达26000多人,中科院第四届400位学部委员中,有336位参与编纂工作。秉承“最合适的人写最合适的条”这一基本原则,各学科均由学术大家或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人担纲,由在相应领域公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执笔撰写。

  许多年迈学者不辞辛劳,抱病撰写条目,使《中国大百科全书》得以“抢救”一大批造诣精深的学术财富。这些学术大家撰写的许多词条都已成为经典,比如苏步青教授写“几何学”条,钱伟长教授写“力学”条,钱学森教授写“导弹”条,袁隆平教授写“杂交稻”条,季羡林教授写“《罗摩衍那》”条,吕叔湘教授写“语言和语言研究”条,吴阶平教授等写“现代医学”条。在编辑《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中,钱三强院士撰写“科学”条,钱伟长院士撰写“技术”条,钱学森院士对相关条目做出重要修改,“三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同一卷中共同撰稿,成就学界和出版界的一段佳话。

  中国民俗学开拓者钟敬文先生,从全卷总体构思到条目设置,都自己动手,撰写了洋洋万字的“民间文学”和“民间文艺”两篇概述性文章。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为写好戏曲曲艺卷中的条目,闭门谢客,潜心总结,研究几十年舞台表演心得,反复修改,十易其稿。《中国文学》卷中的“中国文学”条目经过樊骏、陈伯海、钱锺书、王元化、周振甫、吴小如等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空白纸上贴于原稿问题处,钱锺书先生不但纠正偏颇,连用词造句都不肯轻易放过。

  百科社建社之初,以姜椿芳为首的筹备组成员,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四处找人、找钱、找办公地点。他们常常顶风冒雪,有时候不惜跋涉几千里,只为求得有志有才之士的加入。正是这种不惧艰难、共赴时代召唤的宝贵精神,成就了被誉为“学术渊薮、知识宝库”的《中国大百科全书》。